APP下载

关于南皮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考

2020-12-14肖立新刘树欣高建红孙志伟许铭

河北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居全县整治

□文/肖立新 刘树欣 高建红 孙志伟 许铭

2020 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为了解实情,改进措施,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圆满完成,近期,我们对南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2018 年以来,南皮县依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依照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改厕、垃圾和污水治理达标的目标要求,围绕“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清洁、村街硬化、村庄绿化、村庄美化亮化、美丽庭院创建、村庄规划编制等十个方面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目前,全县218 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占任务数69.9%;完成美化整治的村312 个,占任务数100%;村庄公共照明达标的村251 个村,占任务数100%;在实现全县村村通的基础上,2019、2020年,完成了39个通村道路的加宽、改造硬化任务;完成85 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和222个村庄的污水管控工作,分别占任务数100%、100%;累计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19048 座,农村无公害厕所普及率31%(我县是三类县,上级对三类县农村无公害厕所普及率没有指标,只要求逐步推进),建设农村公共卫生厕所40 座;村庄绿化1840亩;清理村内沟塘638 处;清理残垣断壁或杂物1023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68 万立方米,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全县共设有10 垃圾转运站,实现“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全县实现了垃圾清运全覆盖。共建设美丽庭院47661个、精品庭院9532个。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南皮县还实施了饮水工程和以气代煤、电代煤为主的“双代工程”和“农村江水村村通项目”、“农村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防治工程”。2019 年已为没有通江水的行政村安装健康水站293 座,2020 年全县投资4000 万元实施农村江水村村通项目,预计12 月底前南皮县的312 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江水置换。投资4290 万元的农村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防治工程预计9 月底前完工。“双代工程”建设方面:目前,“气代煤”村外工程覆盖户数50932 户,覆盖率100%;村内户外工程覆盖户数50932 户,覆盖率100%;户内工程安装采暖炉户数40314 户,完成率79%;安装联通换热器户数37215 户,完成率73%;验收通气完成户数29082户,完成率57%。

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工作机制有待完善。虽然南皮县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但因工作经验缺乏,在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监督考核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群众参与度不高。整治中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同时,部分村民陋习难改,杂物乱放、垃圾乱倒,致使清理反弹,村容村貌难保持。

村庄整治缺乏统筹规划。多数村庄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都是就事论事,没有规划、缺乏统筹安排。

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按上级要求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资金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因该县财政困难始终未能纳入。虽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北控公司合作,该县每年投入3200 万元用于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的清理和日常保洁维护工作,但是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资金缺口依然较大,影响整治进度。

技术指导不够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项目多,亟需相关技术专家提供一些专业指导来提升工作水平。

第三方服务公司监管措施有待加强。存在公司运营管理不到位,清理垃圾不及时,清理不仔细,保洁人员应付了事儿的现象。

几点建议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全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任务繁重。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强化领导,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责任考核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例会制度和调研制度,增强部门之间、部门和乡镇之间互通信息,协调合作。牵头部门要明晰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督导。对重大项目(如福建永恒能源利用项目)和重点工作(如规划、基建、治污),实行县、乡、村三级工作台账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切实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利用村村响喇叭、建微信群、拉横幅、贴标语、建村规民约等方式,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到户,把各类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到户,把成功经验和典型分享到户,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落实主体责任,提倡广大群众树立“垃圾不落地、南皮更美丽”等文明行为。充分发挥党员1+10、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五清三建一改”,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干干净净迎小康,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逐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科学统筹,优化空间,编制高标准乡村建设规划。从现实和长远看,“制定村庄规划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第一道工序”,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科学性、前瞻性,建议政府组建专班,聘请资深的第三方,修订和完善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科学划定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村庄。在修订过程中,要立足实际,着眼工业、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布局,坚守生态本底和“多规合一”的原则,建立一整套村庄建设的规划体系,突出特色,留住乡愁,推进可持续发展。对于确定下来的搬迁撤并村不再安排改厕、污水管网建设、道路硬化亮化等项目,避免大建大拆,造成财政浪费。

多措并举,拓宽渠道,构建资金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逐步建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多元化投入格局。设立县财政专项资金,补齐配套资金,把资金用出实实在在的效果来,借此激发企业、单位投资创业,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信心和热情,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出台优惠政策,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激发广大群众主动投工投劳、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用足用活现有支农惠农政策,多途径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探索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捆绑,支持整乡整镇实施特色项目,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因村施策,分类治理,构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运行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各行政村要根据自身实际,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同时,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有一定经济能力管护村庄环境卫生。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技术服务和信息交流体系,定期邀请技术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组织观摩拉练,发挥榜样的激励和典型的引导作用。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农户付费机制,调动农民监督运行管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健全责任体系,严格部门和乡镇工作目标考核,落实主体责任,监督第三方服务公司运营,抓好常态巡查,震慑违规违约行为,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猜你喜欢

人居全县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