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20-12-14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种子公司,山东 菏泽 274600)
近年全国农业正逐渐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小麦作为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小麦种植的土地面积呈现逐渐缩小趋势,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的小麦产量、转变小麦传统生产模式、加快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已经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生产出来的小麦生态安全,不存在药物残留,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科学选地、整地、施加底肥
高标准的土壤整理工作,是保证小麦播种质量、确保小麦出全苗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条件良好、水源供给充足、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地作为小麦种植地。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深耕、深松、旋耕和镇压处理。前茬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还田,并进行深翻处理,深翻深度控制在25-30 cm。对于土壤耕作层较浅的地块,应该每间隔2-3年使用深松机进行一次全面的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有效层深度。整地结束之后应该做到耕层上实下虚,满足播种要求。
结合整地还应该做好底肥施入工作,以满足小麦整个生长阶段的养分供给需求。一般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 kg 或者施入商品有机肥100-150 kg,纯氮10-15 kg、五氧化二磷6-8 kg、氧化钾3-5 kg、硫酸锌1 kg。将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和70%的氮肥混合在一起,结合整地一起施入到土壤层以上,剩余的氮肥作为追肥使用。
二、科学选择小麦品种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对小麦品种的生产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种植制度、小麦生育周期、气候环境以及水源供给情况,综合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性能优异、生产潜力较大的优质小麦品种。目前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推广应用较好的小麦品种主要包括济麦22、鲁原502、良星77、山农29 等,这些小麦品种具有适应能力强、生产潜力大的特点[1]。
三、种子处理
有条件的种植户推荐购买包衣种子,没有条件的种植户在播种之前应该对小麦种子进行科学处理。在播种前一周将种子充分晾晒2-3 天,利用阳光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源,同时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之前应该选择高效低毒的专用小麦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对于苗期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小麦田,可以使用2%的戊唑醇,按照种子用量的0.1%-0.15%拌种,或者使用15%的三唑铜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15%拌种。对于地下害虫危害较为严重的小麦种植地,可以使用40%的甲基乙硫磷乳油或35%的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照种子用量的0.2%拌种。对于病虫害混发的小麦种植地,在播种之前可以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50 mL,与50 kg 的小麦种子充分混合,同时加入20%的三唑醇乳油50 mL[2]。将上述药物放入到3 kg 的清水当中,混合均匀之后一边喷洒一边搅拌,堆闷4-6 h 之后晾干。
四、科学播种
小麦播种期的合理选择对小麦苗的健康生长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旱地小麦的播种日期通常在9 月下旬,对于能够灌溉的小麦地播种日期通常在10 月上旬到中旬。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播种,每亩小麦播种量控制在10.0-12.5 kg,对于秸秆还田的麦田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但最高不能超过17.5 kg/亩。旱地麦田的播种量控制在7-10 kg/亩,超过适宜播种期一天播种量需要增加0.5 kg/亩。
小麦播种主要由精量机械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在机械播种作业之前首先应该做好机械设备的调整工作,确保机械行进稳定,下籽均匀,播种深度一致,不存在重复播种和漏播的现象。通常情况下小麦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
播种结束之后应该密切观察出苗情况,当田间小麦生长到3-5 个叶片之后,日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时是进行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要选择无风的晴朗天气,使用相应的除草剂及时喷雾除草。日平均气温在3℃左右后,要结合天气预报做好灌溉工作,保证小麦成活。越冬灌溉一般在11 月下旬进行。
五、田间管理
1、科学灌溉施肥
春季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要结合田间墒情和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灌溉,同时配合施用少量尿素。对于群体偏小的种植地要进行早期管理,结合灌溉,每亩追施尿素6-8 kg;对于群体密度达到70 万株左右的小麦苗,在小麦起身前后结合灌溉每亩追施尿素5.0-7.5 kg;对于每亩群体密度达到80 万株以上的小麦田,拔节期结合灌溉每亩追施尿素7.5-10.0 kg[3]。
2、杂草防治
冬前田间杂草防治不彻底,进入春季之后,田间杂草会快速生长,春季平均气温维持在5℃以上至小麦拔节期是进行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除草时应该结合田间杂草的具体类型选择不同的除草剂。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小麦田常用除草剂主要为双氟唑草酮和苯磺隆;以野麦苗为主的杂草建议使用甲基二磺隆和烷基乙基磺酸盐除草剂。在用药过程中,要结合田间杂草的数量和具体生长情况确定合理用药量,避免过量用药造成药害。
六、病虫害防治
在绿色小麦生产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治,积极推行绿色无公害防治技术,保证食品安全。要结合具体的栽培要求和播种时间加强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确定合理的种植群体密度,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能,科学灌溉施肥,以增强小麦苗的抗病与抗倒伏能力。要严格依据植保部门所提供的病虫害流行特点和情报信息,选择物理设备和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频率,降低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避免化学农药对小麦的危害。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在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进行针对性用药,建议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做好田间害虫天敌的防护工作,以最少的用药量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七、结语
在小麦整个种植和生长阶段,要从品种选择、整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结合小麦不同生长阶段,保证养分和水分的科学供给,坚持绿色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麦健康生长,减少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绿色小麦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