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外教学实践与外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海南师范大学境外实践项目为例

2020-12-14汤伊心

关键词:考研师范大学日语

汤伊心

(海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一 关于外语专业境外教学实践的研究

21 世纪人类科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发展将会给外语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未来外语专业毕业生80%的就业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外语教育若仍停留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上,外语专业将没有出路,更高层次、综合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未来中国外语教学要如何走出困境、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当今的外语专业教学已进入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外语人才为目标的新时期[1]。在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国际化办学不仅要把国外院校请进来,更重要的是让中国学生走出去。近年来,高校境外实践项目已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赴境外实习及志愿服务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外综函〔2011〕36 号)中指出,“高校学生赴境外实习和志愿服务对其开阔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增加社会阅历具有积极意义。”

外语专业高校境外教学实践的成效也被广泛公认,境外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不同文化的认知,多角度看世界,多维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遗憾的是,对该方面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却寥寥无几。境外教学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酒店管理、注册会计师、护理、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仅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境外实践理念,或只是分析学生在境外实习中适应异国文化的过程。

而关于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则不胜枚举,大多以培养目标,或教学模式为主。国际合作办学,给学生提供国外学习机会,作为复合型人才、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或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在诸多研究中均有提及,却未深入关注在境外教学实践背景下外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其成效。

本文以海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近6 年的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实施为例,具体考察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开展内容,以境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师生为主体,对39 名海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2014—2018 届参加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毕业生,及12 名境外教学实践基地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分析境外教学对于多元化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改进方案,为外语专业多元化人才的培养途径开辟一条创新之路。

二 日语专业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现状

(一)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基本情况

2013 年,海南师范大学与日方教学实践基地签署了校际境外实践教育基地协议,正式开启了3.5+0.5 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境外教学实践项目。学生境外教学实践从第八学期,即大四最后半学期开始,在境外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实施项目的准备期大致需要一年,具体流程如下。

由境外实践项目负责人在校内召开境外教学实践项目说明会,学生经充分考虑后进入报名阶段。报名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确保能够按培养计划修完学分,如期毕业,并有一定的日语基础。报名名单确定后,海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将名单报送境外实践基地。基地负责人确定笔试与面试时间后,赴海南师范大学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与笔试。根据考试结果,境外实践基地发送录取通知书,并由专员赴海南师范大学开展说明会,为学生具体介绍境外实践的办理手续、流程,以及实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准备出境材料,并邮寄至境外实践基地。资料审核通过后,学生缴纳实践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等费用。随后由境外实践基地统一办理留学签证手续。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审核通过后,海南师范大学为即将赴境外实践基地的学生进行离境安全教育,做好动员和励志工作。强调他们在国外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中国大学生风范,热爱祖国,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加强自我管理意识,着重突出自立、自强、自尊、自爱。

每年1 月初学生离境赴日后,此届境外实践项目就正式开启。项目实施期间,由境外实践基地负责人与海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共同监督管理,对学生实习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由海南师范大学教师在学生毕业前4—5 月上旬赴日,与境外实践基地共同进行。答辩结束后,开展师生座谈,交流境外实践心得,听取日方教师、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对该项目的反馈意见。

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学生在境外实践基地举行毕业典礼,实践项目就此结束。学生获得由海南师范大学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由境外实践基地颁发的毕业证。毕业去向可选择留日或回国考研、就业。

(二)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1.教学

境外教学实践基地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日语国际能力考试N1 以及考研指导为主,学生可以边学习语言技能,边准备在日本考研。课程设置分为日语语言技能、文化能力、考研指导三大模块。设有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日汉互译、日语实习、日语国际能力考试对策等,针对日语国际能力考试,提升日语语言技能的课程。关于日本文化的相关课程有: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针对考研指导的课程有:毕业论文指导、考研试题对策、研究计划指导、英语托福考试指导、英语托业考试指导等。

在班级分配方面,根据学生日语水平分为超级班、高级班、中级班。采取小班授课制,一个班大约15 名学生。日语水平较高的超级班主要针对考研的学生,侧重于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指导以及研究计划书的写作指导。超级班根据学生的考研方向与班主任的专业研究方向分班,以便班主任更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考研。高级、中级班则更重视日语语言技能与文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分班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更有针对性、更合适的定制教育,提升各方面能力,为毕业后的去向选择做好准备。

研究计划书以及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有效化解了考研复习与其他课程学习在时间上的冲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分配,集中精力投入到考研复习中。日本大部分高校一年有两次硕士招生,分别为秋季10 月入学和春季4 月入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半年的境外实践期,在当年10 月成功考研,或是在翌年参加4 月入学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此外,日本高校设有非正式研究生制度,这是为了方便外国留学生考研而设置的一种特殊制度,外籍学员作为非正式研究生可以旁听相关专业课程。考研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该制度先期进入日本高校,然后再为考研做准备。

2.课外活动

除了日语技能和考研课程外,境外实践基地还给学生安排了社会体验课、毕业旅游等课外活动,班主任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各大景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真正的日本文化。

3.课外兼职

学生在境外实践期间,主要在境外实践基地接受专业知识的训练,除此之外,大多数学生会在日本入国管理局申请办理《资格外就劳许可证》,每周进行28 小时以内的兼职工作,体验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兼职内容主要以餐饮、购物等服务行业为主,例如,快餐店、便利店服务员,免税店负责退税等事务翻译工作,也有在养老院做护理工作,兼职汉语教学的工作。毫无疑问,这些兼职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日语沟通交流能力,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日本社会,感知、包容异国文化。

(三)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作用与优势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境外教学中考研指导课程的评价较高,认为该项目对于成功考研的帮助很大。而语言技能方面的课程相对简单,但在授课方式上,学生认为课堂发言展示机会较多,授课氛围相当活跃,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口语练习能够锻炼和大幅度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参加境外实践项目带来哪些收获”这一问题,学生们表示,除了提升语言技能,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社会之外,大部分学生还认为“人生观、世界观有了改变,扩大了交友圈,毕业去向也有了明确的方向,甚至着落”。由此可见,境外实践项目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人生的平台,以及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对于海外生活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近八成学生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了国外生活。

三 境外教学实践项目对于外语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作用

海南师范大学境外实践项目自2013 年实施以来,2014—2019 年,已有6 届学生参加,总人数约70 人。参与境外实践项目的毕业生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进入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日本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有部分学生没有选择考研,而是在境外实践项目结束后留在日本就职或回国就业。

本文以39 名海南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参加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毕业生,及12 名境外教学实践基地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访谈,以此来深入挖掘该项目的优势及缺陷。

(一)外语专业技能

调查发现,近八成学生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了国外生活。而与此相反,日语语言技能的提升周期则较长,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半年左右,即境外实践项目结束之际,能明显感受到日语能力的提升。学生在以日语为母语的生活实景中锻炼,既要在学习工作中与当地人打交道,也要在生活中与当地人沟通,这都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沟通技能。学习掌握知识的动力来源于实践的需求,学生在异国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而语言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对该国文化的理解。

(二)综合素养

留学生活培养了学生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在境外实践期间,除了课内学习外,大部分学生都有兼职打工的经历,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勤工俭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加一份收入,对于促进每个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走向社会的发展作用极大,是提炼自己学习能力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机会。而在日本勤工俭学可以运用语言技能与日本人交往,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增强人际关系,学习更多的日本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开阔视野,这是学校生活所不能达到的。

(三)国际化人才

国内学习和国外学习相结合,以语言为载体认识世界,除了有利于提升、巩固语言能力,还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对异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得到提升,全方位了解国外生活、工作和文化,感受异国人文风情,从而有助于学生养成多角度看待世界的能力,培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而不是单一地、局限地坐井观世界。

境外教学实践的学生对日本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理解可以与书本中的知识相结合,有一个比较现实和直接的了解,进一步拓宽视野。学生通过学习国外先进之处,从国际交流与发展的大背景来思考、处理事情。从中日比较的视野抓住事物本质,跟随世界先进潮流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对国际关系和国际交往方面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四)复合型人才

参加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学生中现已有超出半数成功考研,考研方向除了语言学外,大部分学生成功考入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领域。跨专业考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专业宽度,使其拥有更宽更广的知识面,具备国际竞争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拥有较高学历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前新形势下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五)学术研究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成功考研的学生,大部分考入了日本名校,研究生生涯将让他们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探索和积累,使他们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在读研究生中还有部分学生立志继续深造并获取博士学位。预计今后将在社会某些专业领域从事科研和创新工作。

(六)应用型人才

根据调查,目前已就业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内容范围较广,涉及外贸中英日翻译、建筑图纸的翻译、养老院护理、财务、海运、销售、招商运营管理等不同领域。显然,境外教学实践的经历在帮助学生提高日语技能的基础上还使他们掌握了另一门知识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职业生涯中。

四 外语专业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完善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

在面向境外实践基地所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沟通能力的匮乏。课堂反应不够灵活,发言不活跃,缺乏对于时事问题、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另外,这些能力的欠缺也影响了学生在毕业去向、考研等问题上与辅导教师的有效沟通。

而对参加境外教学实践项目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压力则是来自于考研。考研压力超过经济上的压力。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我国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交流机制等方面逐渐改善。

(二)完善方案

1.课程设置

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分为语言基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两大模块。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须在跨文化领域的教学方面加大力度,如充实完善日本文学、日本概况、日本历史、日本文化、国际关系等课程。另外,增设国学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学根基、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以找出中日文化的共同点,产生共鸣,并在学习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分享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学会用日语和英语介绍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课堂教学方面,开展探究式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锻炼自我表达的机会,使其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原则,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比如,通过扩充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时间、加强导师指导力度等措施将语言技能、人文教育、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3]。

2.校际师资交流

更有效地衔接境内外课程,加强境内外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制。建议国内教师与境外实习基地的教师开展为期三个月左右的互访学习工作。互访期间,老师们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方法,互相观课、评课,记录观课笔记,同行之间互相学习,讨论学生的学习状况,交流分享经验,探讨改进的方法。

3.构建考研、就业信息交流平台

成功考研、就业的学生一定有许多经验教训能够分享,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构建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前辈的经验教训,帮助更多的学生考研、就业,发展个人空间。

4.境外实践助学基金的设立

在境外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因需要支付境外学费与生活费,学生家庭要承担一定的经济重担,一部分优秀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与该项目无缘。为此,可以尝试创办公益基金,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无息贷款,申请境外实践。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毕业后分期偿还。通过此举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平等的出境学习、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

在人工智能时代,简单的科技外语翻译今后可以交给机器完成,而人与人在文化层面的沟通,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境外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在于,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探索与发现语言之外各种知识的能力,对于外语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外语专业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必须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这是我国外语专业教育尚未足够之处[4]。境外教学实践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毕业去向的选择,建立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以人为本位的教育目的,同时满足社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考研师范大学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