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2020-12-14贾江雪
周 芳,贾江雪
(隆尧县医院妇产3科,河北 隆尧 055350)
孕妇在产褥期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即为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诊断产后抑郁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1]目前,主要依据各种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来判定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和婴儿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家庭关系带来不和谐的影响。[2]为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要加强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加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本文对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作简要综述,以期待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1 引发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1.1 内分泌因素
1.1.1 激素水平
妊娠、分娩时,产妇的内分泌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产后24小时后,产妇的激素水平剧烈变化,容易引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甲状腺的功能受到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含量、甲状腺刺激因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够起到类似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较高时,能够降低促甲状腺激素的血浆含量,刺激甲状腺增大。[3]
1.1.2 孕激素
孕激素能够调节诸如多巴胺神经元、GABA能神经元等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其他高级大脑活动也深受孕激素的影响。妊娠后,孕激素水平逐渐升高,最高可达到月经周期的10倍值,之后陆续降低。孕激素水平降低,GABA能神经元受到抑制,刺激多巴胺,引发抑郁情绪。
1.2 遗传因素
作为引发抑郁症的因素之一,遗传引发抑郁症的原理并不十分清楚。利用RELRs技术,标记特定基因,探索性研究与抑郁症的关系。有家族精神病史者,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几率较高,表明家族遗传的影响较大。
1.3 心理因素
当产妇有以自我为中心、神经质、固执等特点时,容易产生产后抑郁。产妇缺乏分娩的正确认识,过分担心疼痛,易产生恐惧心理。此外,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压力,成为诱发抑郁症的促进因素。
1.4 社会因素
当分娩出现死胎、死产及畸形时,能够诱发产后抑郁症。此外,失业、家庭不和睦、产后亲属冷淡等也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因素。
2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多发于产后2周,其中,产后4-6周最为明显。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自责自卑感、焦虑烦躁等。可能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 产后抑郁症的诊断
诊断产后抑郁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主要依据各种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来判定产后抑郁症,由患者自行填写表格。[3]
3.1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完成评定大约需要5分钟。每个项目分为0、1、2、3四个等级,如果总分大于12或13分,说明可能有抑郁障碍;得分9或10分,提示可能有抑郁障碍。
3.2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抑郁焦虑抑郁量表,能够筛查焦虑和抑郁情绪。筛查结果为阳性时,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流行病学调查或学术研究时,不能作为诊断工具。
3.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24个条目,5级评分,简单、准确,较为常用。
4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
4.1 预防
做好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产前保健工作要做好,做好宣传,引导家庭成员互相支持;(2)医护人员注意使用语言技巧,防止出现医源性负面影响;(3)医护人员及时干预高危因素,做好心理咨询与疏导。
4.2 治疗
心理治疗法是治疗产后抑郁的主要方法,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通过心理治疗,患者感到被支持、尊重和理解,激发产妇的内在动力,树立信心去面对遇到的困难。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主要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有丙米嗪、马普替林、氟苯氧丙胺等。[4]
孕妇在产褥期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即为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诊断产后抑郁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主要依据各种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来判定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和婴儿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家庭关系带来不和谐的影响。为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要加强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加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本文对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作简要综述,以期待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