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官话中的若干方言本字考释

2020-12-14欧阳国亮

关键词:广韵本字平声

欧阳国亮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文件检验技术系,辽宁 沈阳 110035)

一、引论

方言口语中经常有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即某个词有语音和语义但却不知其对应哪个汉字,人们把它通俗地称为“有音无字”现象。汉语在分化出不同方言的过程中,由于音义的发展演变,词的音义与字形逐渐失去联系,此现象应运而生[1]。作为官话次方言之一的东北官话,就有很多词有音而无字。我们采用音韵学、语义学、方言学的相关方法,综合词源、语义、音理三个方面考释出了其中的部分本字。本字考释主要有三方面依据:一是《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广韵》、《集韵》等字书韵书对本字的释义和注音[2-4],二是东北官话语音与中古音的对应规律,三是字义的相关性。本文行文体例及相关说明如下:(1)体例上,考释本字时先列本字及音标,再释字义,并举东北官话例句,而后列出古文献中有关该本字的释义,最后对东北官话语音与中古音的对应关系和演变规律加以说明。(2)所求本字按东北官话声韵调顺序依次排列。(3)大部分本字是东北官话区共有的,少数仅仅出现在东北官话区中的某一个地方,本文一律予以收录。

二、本字考释

【菢】[pau41]孵蛋。东北官话将母鸡孵蛋称作“抱”。例如:“咱家母鸡正抱蛋呢!”实际上“抱”并非本字,其本字当为“菢”。“菢”在古代就是孵蛋的意思,如《广韵》:“薄报切,鸟伏卵”。又《集韵》:“薄报切,鸟伏卵”,两书注音及释义相同,本义皆指鸟孵蛋。韩愈《荐士》有言:“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其中的“啄菢”即“禽鸟幼雏破壳而出”之义。再从音理上看,“菢”是并母豪韵去声字,今东北官话并母逢仄声读不送气清音[p],豪韵读为[au],去声今仍读去声调。综上,东北官话中表“孵蛋”义的音节[pau41]所对应的汉字当为“菢”。

【扽】[tәn41]拉紧,拉直。东北官话将物体拉紧或拉直称为“扽”。例如:“你的衣服皱巴巴的,用手好好扽一下。”对于其释义,古代字书基本一致。例如,《广韵》:“扽,撼也。”《集韵》:“引也。”魏张揖《广雅·释诂一》:“扽,引也。”王念孙疏证:“《玉篇》:扽,引也;撼也。古通作顿。”上述释义中的“撼”和“引”都是“牵引”和“拉”的意思。至于“扽”的注音,《广韵》《集韵》都注为“都困切”,属端母恩韵去声。今东北官话端母读为[t],恩韵读为[әn],去声仍为去声。综上,东北官话中有“拉直”和“拉紧”义的音节[tәn41]所对应的本字当为“扽”。

【竳】[tәŋ44]站立。东北官话将婴儿学站立称作“打竳竳”。例如:“你孩儿多大了呀,都打竳竳了呢!”“竳”较早收录于北宋的《集韵》:“都腾切,音登。竳竳,立貌。”“立貌”亦即“站立的样子”。可见,今东北官话中的“竳竳”与中古时期的“竳竳”语义相同。近人修订的《奉天通志·方言》中明确表示东北官话中“竳”是方言存古:“此方言之存古谊者。”[5]再从音理上看,“竳”据《集韵》属端母登韵平声,今东北官话端母读为[t],登韵读为[әŋ],古清声母平声今读为阴平。据此可知,东北官话中表“站立”义的音节[tәŋ44]所对应的本字即为“竳”。

【抻】[tshәn44]拉直,伸展。例如:“你多抻几个懒腰,免得闹腰疼。”东北引进的特色饮食“抻面”的“抻”亦即“拉开”之义。《集韵》:“抻,展也,抻物长也。”《广韵》:“申也,引也。”意思是将物体伸直、拉伸。不少古文中也运用过此义。例如,清小说《野叟曝言》:“那知素臣手指一抻,两眼已开。”《说岳全传》:“普风抻手就在豹皮袋中摸出这颗黑风珠来。”至于“抻”的读音,《集韵》注音为“痴邻切”,属书母臻韵平声。今东北官话书母部分声母为[tsh],(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翘舌归平舌,吉林、黑龙江多数方言分平翘舌。本文按沈阳方言注音)臻韵读为[әn],清声母平声今读为阴平。综上,东北官话中有“拉直”和“伸展”义的音节[tshәn44]所对应的汉字当为“抻”。

【濎】[tiŋ21]浊水沉淀。东北官话里将浊水沉淀变清澈说成“濎清”。例如:“杯里的水有点脏,给它濎清一下再喝。”《广韵》:“濎,泞水貌。”“泞水”亦即浊水。例如,南朝梁萧子云《玄圃园讲赋》:“中有兰绪化池,绿流濎泞。”今东北官话中的“濎清”意思为“浊水澄清”。至于“濎”的字音,《广韵》:“都挺切。”属端母青韵上声。今东北官话端母读为[t]声母,青韵读为[iŋ],上声今仍读为上声。综上,东北官话中表“浊水沉淀”义的音节[tiŋ21]所对应的本字当为“濎”。

【嫽】[liau21]挑逗,招惹。东北官话口语中常说“嫽扯人”。例如:“你干啥呀,老爱嫽扯人。”“嫽”指主动去招惹和挑逗别人,常带贬义。古汉语中“嫽”有两个含义,见《集韵》:“嫽,朗鸟切,音缭,好貌;一曰戏也。”第一个含义指相貌姣好。例如,汉傅毅《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第二个含义指挑逗和戏弄,《说文》也有相关释义:“嫽,戏也。”可见,东北官话中的“嫽”保留了第二个含义。从音理上看,《广韵》给“嫽”注音为“力小切”,属来母箫韵上声。今东北官话来母读为[l]声母,箫韵今读为[iau],次浊声母上声今仍读为上声。综上,东北官话中表“招惹”和“挑逗”义的音节[liau21]所对应的本字即为“嫽”。

【蹘】[liau44]快走,跑。东北官话在特定语境下将快走、跑说成“蹘”。例如:“你蹘哪去了?半天找不着人。”该字未见于《说文》,在汉代以前的文献中亦未检索到该字,大概当时“蹘”尚未产生。南朝《玉篇》收录该字并释义:“蹘,走也。”宋代《类篇》在《玉篇》的基础上进一步释义:“蹘,一曰足相交。”可见,这两部字书明确记载了“蹘”的词义。至于它的读音,《集韵》注为“蹘,力交切。”“蹘”属来母肴韵平声,今东北官话古来母读为[l]声母,肴韵今韵母为[iau],由于“蹘”是古次浊声母平声字,今东北官话读为阴平调。综上,东北官话中表“快走”和“跑”义的音节[liau44]所对应的本字即“蹘”。

【薅】[xau44]除去田地里的杂草。例如:“我一天能薅个一亩三分地呢!”许慎《说文》:“薅,除去田草也。”《广韵》:“薅,除田草也。”一些古籍中便采用了这些意义。例如,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稻苗渐长,复须薅。”《汉书·王莽传》:“予之南巡,必躬载缛,每县则薅,以劝难伪。”从《说文》的记载可见,“薅”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至于其读音,《集韵》注音为“呼高切”,属晓母豪韵平声字。晓母今东北官话在洪音前读为[x]声母,豪韵今读[au]韵母,古清声母平声今声调读阴平。值得一提的是,今东北官话中的“薅”在词义上还引申出“修理”和“打理”的意思,如“薅羊毛”。

【爨】[tshuan44]一种用烈火炖煮的烹饪方法,东北官话把煮汤说成“爨汤”。例如:“咱中午爨点丸子汤。”该字在上古时期已出现。例如,《周礼·天官·亨人》:“职外内饔之爨亨煮。”《周礼·夏官·挈壷氏》:“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左传·宣十五年》:“析骸以爨。”上述例句中的“爨”皆释为“煮,炊”,此义在古代不少字书中也作了明确解释。例如,《说文》:“爨,齐谓之炊爨。”《广雅》:“爨,炊也。”至于“爨”的读音,《集韵》:平声清母桓韵七丸切。清母今东北官话在洪音前多读[tsh]声母,桓韵今读[uan]韵母,古清声母平声今读为阴平。综上,东北官话中表“煮”义的音节[tshuan44]所对应的本字当为“爨”。

【黢】[t∫hy44]形容黑。东北官话把某物黑乎乎的样子说成“黢黑”或“黑黢黢”。例如:“你干啥了呀?整得手黑黢黢的。”实际上,“黢”本身就是“黑”的意思。《集韵》:“黢,黑也。”《字汇》:“黢,黑也。”“黢”字在东北官话里不单用,多数情况下用作形容词词尾,与“黑”搭配,从而更加突显“黑”的程度。有时,也说“黢黑”。《集韵》给该字的注音为“促律切”,属清母术韵入声。今东北官话清母有两个声母[tsh][t∫h],在舌面元音前读[t∫h],术韵今东北官话在精组声母前读为[y]韵母,古入声今派入四声当中。因此,东北官话中形容黑的音节[t∫hy44]相应的本字当为“黢”。

【觑】[t∫hy44]半眯着眼睛仔细看。例如:“他眼睛不好使,看东西要觑着看才能看清楚。”《说文》:“觑,拘觑。”“拘觑”意为看东西时眼睛受拘束。《广韵》:“觑,伺视也。”“伺视”即靠近看。“觑”在近代汉语中出现频率很高。例如,《太平广记》:“有抱持文案,窥觑门中而将入者。”《五灯会元》:“师直下觑。士曰:一等没弦琴,唯师弹得妙。”《唐文拾遗》:“试觑龙变化,凡情那测知。”从音理上看,“觑”属古溪虞韵平声字。今东北官话溪母三等字读为[t∫h]声母,虞韵读为[y]韵母,清声母平声今读阴平。综上,东北官话中表“半眯着眼睛仔细看”义的音节[t∫hy44]所对应的汉字当为“觑”。

【璺】[uәn41]东北官话将器物裂开说成“裂璺”。例如:“杯子不小心碰撞了一下,结果裂璺了。”其实,“璺”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说法,至少在汉代就已存在了。例如,汉扬雄《方言》载:“北燕物破而未离谓之璺。”其中所说的“物破而未离”即物体破了但尚粘连,亦即裂开之意。后来的韵书也作了相关释义。例如,《广韵》:“璺,裂也。”又如,《集韵》:“璺,玉破也。”该字的《广韵》注音为:“亡运切。”属微母文韵去声。今东北官话微母读为零声母,文韵今读为[uәn],古去声今扔读为去声。综上,东北官话中表示“开裂”义的音节[uәn41]所对应的本字当为“璺”。

【抈】[yε21]将物体折弯或折断。例如:“你可别把这铁丝抈折了。”《说文》:“抈,折也。”例如,扬雄《太玄·羡》:“车轴折,其冲抈。”清桂馥注曰:“太玄羡上九车轴折其衡抈,按今人谓手折物为抈,本此。”又《国语·晋语》:“其置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句中的“抈”意义皆为“折”。《集韵》注音为“魚厥切”,属疑母月韵入声。今东北官话在疑母细音字钱读零声母,月韵今读[yε]韵母,入声已派入今四声。综上,东北官话中有“折”义的音节[yε21]所对应的汉字当为“抈”。

三、余论

由于东北官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上与普通话相对较近,学界长期以来对它的研究都不够重视,很多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东北官话的历史源流问题,与周边方言的关系问题以及字词方面的发展演变问题,等等[6]。综观国内方言研究成果,涉及东北地区方言的还是相对较少,而关于本字考释的成果则更少。

就东北官话而言,考释本字主要有这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本字往往都是古语词,字音也常常是“白字音”。因此,不管是词形还是语音上都保留了古代的形式。这样,就能够透过这些字去探寻东北官话与古代语音对应的常例和变例,从而有助于了解东北官话词语同古汉语词汇的关系。例如,东北方言口语中把“街”读成“该”,实际上是方音存古现象[7],由此可以窥视古代或近代东北方言的某些特点。二是从东北官话中的一些本字,能够看到东北官话在演变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探明东北官话历史上与其他方言或语言的言语接触以及词汇传承、借用的情况,从而为其进行历时研究提供依据[8]。三是东北官话的很多本字,在今天的共同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例如,表“折断”意思的“抈”)。这些字,为印证古代文献中的某些词义提供了活生生的语言素材,因此具有一定的文献学或校勘学价值。

2015年,我国从国家层面发起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它的直接推动和感召下,东北官话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引发了研究的热潮。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推动东北官话等方言资源保护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其本体的研究力度,对一些基础性的素材予以发掘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百花齐放的方言研究中让东北官话占有更高领地。

猜你喜欢

广韵本字平声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广韵》所见《国语》文本略考
湖北鹤峰方言本字考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通假字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释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病联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