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教育推动农村“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2020-12-14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27期
关键词:武汉市精准扶贫精准

关健词: 职业教育;农业;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习总书记在2015年明确指出:“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为落实党和政府这一系列强有力的“精准扶贫”措施,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根据“扶贫攻坚”战略目标,分别采取了“精准施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下降到2019年底的500万人左右,脱贫率达到94.9%,尚未摘帽的贫困县还有52个,创造了世界扶贫史上的奇迹。

农业职业学校作为党和政府培养农业人才的基地,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责无旁贷。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落实湖北省委“精准扶贫”政策,武汉市农业学校结合农业职业教育特点,决定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推动“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并成立了实践工作小组,工作组选取湖北省武汉、宜昌、荆门、咸宁、孝感等地区的典型贫困地区作为样本,首先分析了当地贫困人群现状,然后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报告,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提供了农业职教领域的扶贫模式。经过三年多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职业教育推动“精准扶贫”实践经验,主要作法及效果分析如下:

1 送技术到村,实行“技术精准扶贫”

武汉市农业学校根据贫困家庭的生产项目确定帮扶对象,采取送技术上门的方式进行技术精准扶贫。如园艺专业教师赴东西湖区慈惠农场进行快生蔬菜种植技术指导,畜牧专业教师定点服务新洲区养殖专业户,管理专业教师定期到贫困户传授农产品营销知识,并协助制定产品的营销计划[1]。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职教中心充分利用茶叶栽培与加工技能开展精准扶贫,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2015年起,覃立明等老师利用老雾冲茶研(训)基地对口帮扶贺家坪村14户茶农、中岭村27户茶农,到户进行现场指导,提高鲜叶质量,2019年每亩平均产值突破万元大关,受到所有茶农与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咸宁农业职业教育部门通过技术帮扶,开辟产业新路径,引导农民脱贫致富。根据农业职业教育的优势,结合本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工程,把加工技术送到“鸡汤小镇”村民手中,把种植技术送到“萝卜小镇”农户家庭,在“柃蜜小镇”开办“农家乐”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班,专业教师走村串户,根据村民需求,进行香菇、花卉、动物养殖等技术辅导。近三年,有1万多户老区贫困户从中受益,至2019年,平均每个贫困户增收6000多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孝感市安陆接官乡杨冲村位于接官乡东侧,占地2.91平方公里,属于山岗丘陵地带,土地贫瘠、地广人稀,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165户713人,曾是安陆市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孝感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在杨冲村调研中发现,本地水土特别适合太空莲的种植,他们与当地政府扶贫部门一起,筹划建设太空莲种植基地,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筹备,基地如期完工。他们在村中举办了专门的技术培训班,吸引了村民注意力,因为他们都想在基地就业,没有技术可不行。村民们都说:“通过培训,我们掌握了太空莲种植的基本技能,被基地聘请后,一天可以赚100元,一年保底也有2万元收入,已成功脱贫!” 2019年,杨冲村村集体收入突破8万元,并于当年底顺利实现整村出列。

荆门市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对口帮扶栗溪镇桑垭村,该村有山林16660亩、耕地540亩。他们根据该村土壤、气候条件,协助村民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六合香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9月,流转桑垭村1组120亩土地种植茶叶。茶园位于山清水秀的钱河岸边,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六合香”茶叶的品质。

由于职教中心送技术给了村民,所以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技术工作全部由本村村民完成,茶园繁忙时每天需雇用采茶工20余人,工资按月结算。职教中心还帮助村里成立了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村贫困户发展土蜜蜂养殖900箱;依托家庭农场,带动全村种植花卉苗木560亩;依托农业开发公司,带动全村种植油茶800亩。全方位的技术扶持,使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16人至2019年底已全部脱贫。

2 请学员进教室,实行“培训精准扶贫”

为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湖北省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培训精准扶贫”实践。

2.1 对“扶贫攻坚”驻村干部进行专业培训

武汉市为提高“精准扶贫”效果,开展了多层次的“培训扶贫”实践。武汉市政府依托市农业学校,从2016年起,每年都要对140名左右的驻村扶贫干部进行培训[2],经过培训学习,扶贫干部掌握了脱贫技术,提升了综合素质,为带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础。湖北其他市县也采取相应措施,借助农业职业教育平台,开展对专职扶贫队伍的专项培训,以提高其思想素质与专业素质。这一做法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经过培训后的驻村扶贫干部服务农民的能力更强、水平更高、效果更好了[3]。

2.2 针对贫困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办脱贫致富技术培训班

武汉市农业学校从2016年以来,每年专门针对贫困人员开办畜牧水产、农机、食用菌、生态旅游、养蜂、经济动物养殖等培训班,每年举办30个培训班次,培训农民1500人次。通过培训,贫困农民掌握了生产技能,至2019年底,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部分学员成为“致富明星”。如黄陂区“家庭农场”付丹,利用培训所学的“营养食谱”养猪,年纯利70多万元;蔡甸区张湾镇尹其豹,把培训所学的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采取科学的苋菜+苦瓜+莴苣的种植模式,实现新鲜蔬菜不间断上市,年收入达到20万元;新洲区旧街茶叶班学员胡全波,用专业知识克服技术难题,严格按有机茶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

宜昌市秭归高山村陈家淌村,核桃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产业之一,是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黄金树”和“摇钱树”。从2016年起,当地农业职教部门在开展了以“技能培训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专题培训会[4],把核桃种植和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60多名当地贫困农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经过近三年的技术培训,该村贫困人口2019年已全部脱贫摘帽。

2.3 针对贫困家庭妇女,开办就业致富培训班

在湖北省现有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妇女占45.3%,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落后地区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显著偏低,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广大贫困妇女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怎么样让她们脱贫是摆在农业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而现实的问题。

武汉市农业职业教育采取了扶贫先“扶智”的策略,把提高贫困妇女的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这才是帮助她们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从2016年起,我们针对贫困地区妇女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专题培训班,内容包括职业操守、家政保洁服务、老人护理、网络营销、家庭手工等方面的培训[5],为保障教学效果,经常把学员带到相应的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把贫困妇女培养成为有文化、有技能、高素质的各类服务人才,这类人才是当前市场的紧缺需求,薪酬待遇高,是促进贫困妇女快速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截止2019年12月底,共为2000多名困难女性提供了培训,其中有1500多人实现了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2018年,襄阳市农业职业教育部门针对贫困偏远地区妇女需求,制定订单式项目书,开展“巾帼梦想园”、“助陪读妈妈就业”、“家庭教育进社区进农村”等培训项目,分别在20多个村开展就业致富培训40多个班次,培训贫困妇女5000名以上。

3 招收贫困农民子女,实行“教育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不仅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措施,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湖北省支持贫困县每县重点建设1所标准化的中等职业学校。从2016年起,对34个有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县每县投入10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学校基础能力达到规定标准,满足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支持职业院校办好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涉农特色优势专业,满足地方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需要[6]。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每年从贫困县招收初中毕业生到大中城市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学费、生活费全免的职业教育,优先安排就业;学生毕业后若继续就读高等职业院校,仍可享受免学费政策。

为了到达“教育精准扶贫”的目的,2008年起,武汉市农业职业教育在全国率先开始免费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农村贫困生。通过对生源的调查,发现农村贫困生数量高达74.34%。为了让贫困生学到技术,毕业后能帮助家庭脱贫致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手段。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园艺园林、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为主干的专业体系,适应了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农村贫困生到校学习,为农村新一代劳动力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7]。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培养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建设有动物解剖标本室等28个实训室,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等三大实训中心,实验蛋鸡场等六大生产实训基地,在武汉市大中型农业企业建设了20多个校外实习(训)基地。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他们将来能科学致富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通过对毕生生的跟踪调查,50%学生成为大中型农业企业的技术骨干,20%的毕业生投身于自主创业,80%的家庭走出贫困,学校成为武汉市培养农村脱贫致富人才的摇篮。

4 试点农民中职教育,通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行“素质精准扶贫”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武汉市和自身实际情况,武汉市农业学校从2015年起,以“送教下乡、农学结合、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8],每年在武汉市农村地区招收200名学员,实施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年龄在20~55岁;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农民合作社从业人员,优先照顾农村贫困人员。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培养模式在省内尚属首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本地主流媒体多次给予深入报道。试点两年来,为武汉市农村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具有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中间,有的已成为当地的“脱贫致富”典型。

调查发现,入学前学员中贫困家庭比重达到33%。经过二年中等职业教育,学员专业生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更学会了电子商务。至2018年,100%的学员家庭成功脱贫,66.6%的学员家庭收入超过武汉市平均线,实现在致富目标。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在农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同时也面临新的瓶颈:

4.1 农业职业教育扶贫的局限性

比如送技术上门的过程中,由于农户普遍生产规模小,技术效果不明显,从而影响脱贫效果。再比如遇到农产品市场波动或自然灾害,对于农民个体,教育扶贫的目的很难达到。

4.2 农业职业教育扶贫要同心协力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我们在职教扶贫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受力方”不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的案例,个别贫困户甚至是“等、靠、要”。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扶贫行为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 结语

当前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扰,但农业职业教育推动“精准扶贫”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我们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扶贫模式,为打赢这场世纪战役做出农业职业教育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武汉市精准扶贫精准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精准扶贫二首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