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路径探析
2020-12-14庞瑞华
庞瑞华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22510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群众组织力”这一概念,强调全党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1]16这既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即统筹“四力”建设,还为党建研究提供新方向、拓展新领域。“群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这里的“群众”是指党外一切可以团结可以依靠的力量,包括工人、知识分子、农民等。群众组织力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群众组织力就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一定历史时期通过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方式方法组织群众完成一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群众组织力区别于群众工作,它是群众工作中组织群众有效性的核心影响因素。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多维审视
1.理论维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专门论述“群众组织力”这一概念,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多处谈及群众的力量、组织的重要性等问题。第一,组织的力量。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指出:“工人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他们的人数;但是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2]10这说明工人阶级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工人阶级要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二是将工人组织起来,联合斗争;三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人组织的发展。由此也能看出,组织群众的重要意义。第二,组织是政治领域斗争的重要手段。恩格斯在《致国际工人协会西班牙联合委员会》中强调:“如果放弃在政治领域中同我们的敌人作斗争,那就是放弃了一种最有力的行动手段,特别是组织和宣传的手段。”[2]40在这里,宣传和组织被视为政治领域斗争的有力手段,而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是宣传、组织方式的一种。第三,无产阶级与组织力量的辩证关系。列宁强调:“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3]无产阶级只有组织起来,将群众自发的斗争转化为自觉的斗争,才能发挥无穷的力量,完成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有独特优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增强群众组织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有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宣传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党的群众组织力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毛泽东早在1929年于《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一文中首次提到“党的战斗力组织力”的概念,他强调不要害怕群众的力量,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自身的利益需要组织起来的人民去实现。邓小平十分重视群众路线,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4]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5]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6]这里他将“服务群众”补充到群众工作中来,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要求要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1]16这就把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加强调群众工作中的组织群众的重要意义,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群众工作规律的新认识。
3.现实维度: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
重视群众力量、组织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既是对群众工作的新认识也是对党长期执政能力的新要求。第一,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必然选择。党的群众组织力越强,党的群众基础就越牢固,党的执政本领特别是群众工作本领也就越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党的执政本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党长期执政本领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因此必须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党的群众工作本领强,就能构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第二,有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提升群众组织力为关键,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65第三,增强群众组织力为伟大梦想提供力量源泉。人民是党的事业的根基。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群众,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之源是人民群众。“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7]新时代、新使命,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种力量,号召群众、凝聚群众、组织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实现伟大梦想。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获得成功;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取得胜利。
二、新时代党的群众组织力面临的挑战
党的群众组织力越强,党的执政根基就越牢固,党继续前行的动力就越足。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执政成就,既为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带来契机也为其带来隐忧。当前,党的群众组织力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使得群众工作更加复杂、多变,难度加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群众不到位
在新时代方位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复杂的难题和矛盾,特别是党的群众组织力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首先,群众工作难度加大。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各阶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社会关系复杂化、异质化,群众主体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群众的思想活动具有差异性、选择性和独立性等特征。这些变化影响了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发挥,增加了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难度。其次,部分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尤其是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有的党员理想信念淡化,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的党员干部不愿深入基层,怕吃苦;有的党员干部态度傲慢,脱离群众;还有的党员干部产生路径依赖,群众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单一,不能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影响党的公信力。最后,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基层党组织不能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使得服务不能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或者服务滞后于群众需求;有的基层党组织不能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出现群众上访无人接待或者敷衍塞责的情况;有的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考核工作随意化、形式化。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有损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2.宣传群众不深入
宣传群众是党支部的重要职责,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宣传群众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深入调研,勤走基层。第一,宣传方式方法亟待改进。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大众传媒等宣传工具,不想创新宣传方式,不能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弱化了党的群众组织力。第二,宣传语言不“接地气”。有的领导干部不能用群众能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不能及时准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因此很难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第三,宣传内容未能做到及时准确。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把党和政府的号召及时准确宣传到基层群众中去。有的领导干部不愿倾听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建议,不能集中人民智慧,不肯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党和政府的决策无法贴近民众需求,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的基层干部宣传文化工作不能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不重视榜样宣传。
3.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首先,基层党组织弱化。一些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弱、理想信念淡化、工作内容虚化,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生活涣散、党建工作形式化、党务工作不严肃等问题,忽视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使得基层党组织弱化,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其次,基层党组织虚化。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本身虚化。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大批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党员干部后备军不足。另一方面考核虚化。考核工作走马观花,有的考核就是看看墙、翻翻材料,考核工作流于表面。最后,基层党组织边缘化。基层党组织边缘化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无时间做群众工作。根据我们走访调研的情况来看,许多农村基层党组织扶贫工作“走形式”、挖空心思做材料、党务工作陷入文牍主义,脱离人民群众。其二,群众工作僵化。有的村干部对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懂创新不想创新不愿创新,不能紧密联系群众,不能在群众中及时、准确、有效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其三,不能带动群众发展经济。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从而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但是有的村干部扶贫工作只是路上走一走,去贫困家庭看一看,不能带动贫困家庭真正脱贫,不能带动全村因地制宜走上致富道路。有的村干部对村民摆架子,没有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使得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情感淡漠,降低基层党组织整合能力。
4.其他势力与基层党组织争夺群众
宗教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农村基层宗教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宗教部门管理缺位,邪教组织隐蔽发展、境外势力渗透等,在某种程度上与党组织争夺群众,争取民心,弱化了党的基层群众组织力。同时,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组织力。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宗教势力渗透并干扰基层治理时,有些群众宁愿求神拜佛也不愿意相信党组织,这就使得党的群众工作阻力加大。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激烈的。境外资本和境外势力通过宗教、社团、互联网等各种手段对我进行渗透和颠覆,西方话语霸权建构呈现新的特点,这都对我国国家发展、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辨别力不强的群众很容易被吸引,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的广大青少年而言,很容易受蛊惑。
三、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路径
针对当前形势下党的群众组织力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要坚持群众路线,有效开展群众工作,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切实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重要途径。党的群众组织力和群众路线是耦合关系。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就要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血脉相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切实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把党的群众路线转化为为民造福的具体实践。第一,坚守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就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基层,“俯下身子”,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真心实意为民解难事、办好事,做人民的勤务员。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整顿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严肃组织生活,切实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第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党员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心系人民冷暖、关心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保障人民权益。走好群众路线就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中。
2.深入调研,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
提升群众组织力必须深入调研,拓展群众工作平台,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了“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8]由于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党的群众组织力增强,革命事业成绩显著。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党的群众工作既拥有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利因素。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深入调研,了解实情,反映民意,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因此,一切实际工作者,只有深入地调查研究,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群众工作,才能够切实反映群众需求,及时反馈群众意见,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难题。否则,党的群众工作无从下手,既看不到问题又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事倍功半。这样的话,即使群众工作做的再多下得功夫再大也很难让群众满意,久而久之,群众组织力便失去凝聚力、战斗力。
3.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与基层治理能力的逻辑契合性
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治理能力与群众组织力具有很强的逻辑契合性。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的强与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群众组织力的强与弱,基层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情况。党的基层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强就会增加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首先,突出政治功能。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和先进性。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动员好、宣传好、组织好群众,实现群众组织力与基层治理能力有机统一,进而增强群众组织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其次,严肃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常态化,创新讲授党课的方式,加强学习教育,健全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整顿涣散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最后,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使党的意志和要求能够及时、准确地落实到基层,转化为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
4.把握时代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规律就是事物的本质,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就要抓住时代特点,把握时代规律、按规律办事。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探寻掌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规律,创新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服务-需求”对接模式。基层党员干部要为群众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以满足变化了的实际需求,以此来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第二,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进行思想教育,回答和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凝聚群众力量,巩固党的群众工作阵地。第三,推进基层民主。基层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推进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推进基层民主的过程中,畅通沟通机制,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过程中,及时准确反馈人民群众的意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此外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拓展协商民主平台,发挥基层协商民主作用,让广大群众能够依托协商组织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利益。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一文中就指出,“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9]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不是喊口号,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组织认同,自觉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事业中。第一,人民是决定党的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增强群众组织力,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吃苦、能吃苦,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基层党员干部应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提高中国共产党对群众的吸引力。第二,振兴乡村。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村干部要利用好这一政策,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发展生产,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第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10]各级领导干部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村民,凝聚共识,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极其重要,它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因此,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路径和方式方法,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梦想砥砺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