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松散性领导机构考辨
2020-12-14刘景毅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辽宁锦州121013
刘景毅(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辽宁锦州121013)
东北抗日义勇军以民众自发为主的性质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有5个松散性领导机构对于义勇军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5个领导机构是:中共满洲省委、设在锦州的辽宁军政两署、设在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以及救国会和后援会联合组建的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除此之外,张学良对义勇军的领导和支持,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义勇军的基本性质属于民间武装,各方面的领导机构对义勇军来说并不属于正规化的领导机构,双方并不是上下级的直接隶属或领导关系,而是一种特定的松散性的领导和支持关系,这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所致。各领导机构对于各支义勇军部队松散性领导所涵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在领导体制上,多数义勇军部队属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辽吉黑民众后援会委任后的松散性领导;一小部分由共产党直接创建领导;有的义勇军部队始终自成体系,并无上级领导。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各领导机构的松散性领导,社会各界对义勇军的支持,都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唤起民族觉醒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中共满洲省委对义勇军的思想发动与组织领导
中共满洲省委对义勇军武装抗日进行了积极的思想发动,派出大批党员、团员和进步人士帮助多支义勇军部队壮大了组织领导,并直接创建领导了一部分义勇军部队。1933年以后,又引导走向解体之后的部分义勇军成为东北抗联的重要组成力量。
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满洲省委积极号召武装抗日的思想发动和东北民众自发的爱国热情,成为义勇军兴起的两个方面的思想基础。“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一系列宣言和决议,发动各界武装抗日,号召工农兵劳苦群众“发动游击战争”,并指出“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为了加强对义勇军的领导,中共满洲省委派出200余名党团员到义勇军中开辟工作,还选派一大批青年骨干参加义勇军,并发动社会各界募捐,支援义勇军”[1]。
中共满洲省委直接创建领导的主要义勇军队伍有:黑山王北成领导的我党第一支抗日义勇军部队;“张振国、杨君武、杨林等同志创建的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中共海龙县委创建的海龙工农义勇军,李延禄任队长的绥宁救国游击军,赵尚志、夏尚志等人领导的巴彦游击队;高体乾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12支队,还有汪清游击队、珲春游击队、和龙游击队、饶河农工义勇军、汤原游击队等等”[2]。这些义勇军队伍在数量上虽然未能成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体,但由于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体现了较强的战斗力。
二、黄显声在辽宁军政两署发布了《收编加委方案》,率先创建抗日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著名爱国将领黄显声在中共地下党员刘澜波的协助下,在辽宁军政两署(或称“锦州军政两署”)发布了组建抗日义勇军的《收编加委方案》,成为创建义勇军的纲领性文件,并率先创建辽宁抗日义勇军。黄显声由此成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1931年9月23日,张学良把东北军政中心由沈阳西迁锦州,简称“辽宁军政两署”。两署初建时,张作相、荣臻、米春霖3位主要官员很少在锦州理事,“所以辽宁军政两署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是由张学良委托黄显声代为主持。张学良对辽宁军政两署有一原则指示,即东北军正规部队尽量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一切问题由地方政府出面解决。黄在锦州即按这一指示开展各项抗日发动工作”[2](49)。
黄显声是“九一八事变”前的辽宁省警务处处长、沈阳市公安局局长。中共地下党员刘澜波随同黄显声在锦州军政两署任辽宁省政府秘书。在刘澜波的协助和张学良的支持下,1931年10月上旬,黄显声在锦州北街福金生百货店内,秘密召集各县抗日志士,制定了组建抗日义勇军的方案。“刘澜波受黄显声的委托,以警务处名义起草了对义勇军的《编委方案》(又称《收编加委方案》)”①,对组建义勇军的程序、奖励办法、经费来源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1.自备手枪者当可给予月薪现大洋三十元;2.凡率武装匪团一百人以上者,方以上尉待遇之;3.率领武装骑兵二百五十人或步兵五百人以上者,当任为少校营长……”[3]当时,“一些赴北平的抗日志士,也被介绍至锦州黄显声处,各方请缨抗日者纷至沓来,一时间,锦州成为东北义勇军活动的中心。”[4]黄显声在辽宁军政两署出台的《收编加委方案》,为辽宁乃至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31年10月,日本关东军收买了大汉奸凌印清成立汉奸队伍“东北民众自卫军”,充当进攻辽宁军政两署的急先锋。黄显声“与刘澜波商议后决定,派熊飞率领公安骑兵总队争取凌印清的部下项青山、张海天反正”[5],“反戈一击的项青山、张海天以及盖中华等抗日武装,于10月31日在台安县三道沟活捉了凌印清和日军顾问等,而后将凌印清和15名被俘日军全部处决”[2](98),“张学良赏出力人员5万元,但不许将反正部队编成正式部队,只准成立地方部队或义勇军。于是,黄显声以辽宁省警务处名义委任项青山、张海天、盖中华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军司令,分别驻防盘山、辽中、台安”[6]。
黄显声在辽宁军政两署出台的《收编加委方案》颁布后,一部分绿林首领、中下级军政人员、联庄会首领、爱国士绅纷纷组织各种名称的抗日义勇军。“到1931年11月下旬,辽宁境内、热河部分地区先后成立30多支义勇军。他们分别派人前往锦州辽宁省警务处黄显声、熊飞处,或到北平救国会要求委任、支援”[7]。1931年12月,锦州保卫战失败。根据张学良的命令,1932年1月2日,黄显声随辽宁军政两署被迫放弃锦州乃至辽西地区而撤向关内,锦州及辽西就此沦陷,辽宁军政两署解体。
三、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对义勇军的领导与支持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辽宁省农会会长高崇民与东北无线电总台台长陈先舟以及黄显声、熊飞先后到达锦州。经4人多方联系,在沟帮子成立了“锦州抗日救国会”。与此同时,共产党员冯基平等人在北平组建了“东北同学抗日救国会”,由王化一等人成立了“东北同乡反日救国会”。9月26日,在张学良的支持下,经王化一、高崇民、阎宝航、卢广绩等人商讨,将3个抗日救亡团体合并。9月27日,在北平正式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救国会选出阎宝航、高崇民、王化一、卢广绩、彭小秋、霍维周、熊飞、杜重远、李梦醒等9人为常委,后来常委增到15人,实行常委集体负责制;成立了总务、军事、宣传三个组(后改为部),“救国会有中共党员冯基平、高体乾、张希尧、张文藻、夏尚志等秘密参与”[8],救国会“是由辽宁省的爱国人士发起、组织和领导,以东北籍广大青年为主体,包括各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组成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实际上,它是一个抗日统一战线组织”[7](41)。救国会最核心的工作是创建和领导抗日义勇军,支持义勇军武装抗日。
(一)积极派人出关发动民众组建抗日义勇军。救国会成立之初,就拟定“发动东北民团、散兵、土匪组织抗日游击力量,抗击日本侵略的方针,把联系‘土匪’作为初期工作重点”[7](34)。因此,第二天就派张永兴(王立川)出关来到高鹏振组建的“镇北军”驻地,协助高鹏振领导这支抗日武装队伍。由此,张永兴成为救国会出关第一人。“救国会直接领导的军事、政治人员张希尧、宋黎、高鹏、纪亭榭等400余人,先后被派回东北”[9]参与对义勇军的组建和领导。
为了协同作战,救国会还对各部义勇军进行统编加委。“到1932年3月,新接受救国会收编委任的(包括救国会执行委员黄显声委任)义勇军共有56 路,以及27个支队、6 路骑兵。1932年夏,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展到50万人左右,其中接受救国会委任和指导的义勇军近30万人”[2](56)。
(二)整顿义勇军队伍编制和军纪。针对违反军纪现象经常发生,救国会进行了“切实治理,使之成为铁的组织,方能临阵杀敌”②。1932年6月1日,救国会通过了辽西、辽南、辽东、辽北和吉林南部、辽北和热河东部及内蒙古南部5大军区的区域划分及总指挥任命,将各军区的义勇军队伍分为各路并组建各级大队、中队等建制。
(三)为义勇军部队筹集武器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救国会在北平等大城市组织了募捐和“义卖”活动,杜重远、王化一、阎宝航等多位救国会干部前往南京、上海等地募集资金,社会名流与各界人士都踊跃捐献财物,大都通过救国会转交给各地义勇军。通过张学良和争取部分军界人士的支持,救国会多次集中运送筹集到的武器弹药等军械物资给东北各地的义勇军。“救国会还以大量现金支援义勇军,总金额达387000余元”[7](66)。
(四)指导义勇军对日军作战。据救国会编辑的《救国旬刊》报道,1931年12月至1932年8月,仅辽宁一省,义勇军攻打日军占领的中、小城镇43次,其中一度攻占的有29次,击毙击伤大量日伪军。
四、辽吉黑民众后援会对义勇军的援助与领导
1932年4月26日,著名爱国人士“朱庆澜会同何遂、杨慕时、查良钊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东北义勇军后援会,5月份改称辽吉黑民众后援会”[10],同年8月迁往北平办公。
(一)为义勇军部队援助物资和捐款。“后援会成立之后,朱庆澜两次通电全国,向国内各界和海外华侨筹集抗战捐款,开展义卖,后援会专门组建了运输队,多次派人深入东北各省进行义勇军的调查,为义勇军部队送去援助的物资和捐款”,是国内筹集抗战捐款最多的团体[11]。朱庆澜领导的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从“九一八事变”后到1933年7月后援会解体,从国内外募集抗战资金总共400多万元捐助给义勇军,除了多次向数十支东北义勇军运送武器装备等军需物资以外,1932年底之前,支援几十支义勇军部队大洋36万多元,“在1933年热河保卫战前后,向117支东北义勇军部队直接拨付现大洋191万元”③。
(二)对东北义勇军重新建制与指导义勇军作战。后援会成立之后,于1932年6月派人前往辽北调查义勇军情况后,认为义勇军系统分歧,各自为战。于是,后援会将原为救国会所委任和领导的刘振玉、李海山、解国忱、李庭芳各部义勇军又重新委任,除把救国会对义勇军划定的5个军区改为军团外,又先后指导成立了第6、第7、第9 三个军团。1932年8月8日,后援会“令东北全体义勇军(主要指辽宁省境内义勇军)同时发动破坏南满、安奉各路铁轨及桥梁”④。在此之前,救国会通知辽宁各路义勇军在“九一八事变”周年前,向日伪军发起总攻击,但义勇军4次攻打沈阳的战斗损失甚大。
五、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对义勇军的领导与支持
鉴于救国会和后援会两个机构之间有些矛盾,“经张学良赞许,1932年8月,救国会的阎宝航和高崇民去上海拜望朱庆澜将军,并请其北上,以便实现两会联合”[9](112)。
(一)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的成立与职能。8月下旬,后援会由上海迁至北平。11月,与救国会联合组建了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两会一致推举“朱庆澜将军任东北义勇军总司令,后援会的副会长何遂任总干事,干事分由原救国会的核心成员王化一、阎宝航、高崇民、黄剑秋和后援会的高仁绂担任。后援会专主募捐抗日资金;救国会协助朱庆澜专主义勇军对日军作战”[7](94)。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设置了各个职能部门,同时,在上海、北京、天津、承德等地设立办事处,对原来救国会任命的义勇军部队重新划分为若干军团,加强统一指挥,增加供给,并对阵亡的部分义勇军官兵和家属给予抚恤。
(二)义勇军总司令部成立后,朱庆澜把司令部的工作重心放在支援热河抗战,率领义勇军总司令部成员办了几件大事:第一,会同张学良指挥部署热河保卫战;第二,调集几十支东北义勇军队伍参战保卫热河;第三,亲自赴热河调解汤玉麟与张学良的矛盾,督促汤玉麟积极抗日;第四,调集大批资金、武器和物资支援热河。由于日军进攻猛烈,中方东北军战斗力较弱,后援乏力等多种原因,1933年3月4日,热河保卫战宣告失败。朱庆澜率领救国会、后援会和义勇军总司令部的工作人员又调集一些资金、武器和物资支援长城和察哈尔抗战,“朱庆澜派后援会的财务主管杨慕时到察哈尔,给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送去大洋10万元”[11](129)。
(三)救国会、后援会、义勇军总司令部被迫解体。面对热河抗战的败局,义勇军将士无力回天,蒋介石说服了张学良下野,并任命亲日派何应钦接替张学良的北平军分会主席。1933年5月25日,长城抗战失败后,国民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承认了日军对东北的非法占领,“7月,救国会、后援会(和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先后被蒋介石、何应钦以统一军令,执行《塘沽停战协定》为理由强令取缔”[7](116-118),所有的义勇军部队也被国民政府强令取缔。
1933年7月份以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逐步走向低潮,大多数义勇军部队分化解体,或撤退至苏联,或撤退至新疆,有的被国民革命军收编,有一部分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后来的抗日联军,极少数义勇军被迫进入深山老林坚持斗争。
六、张学良对义勇军的领导与支持
张学良从1928年末就任东北最高军政长官,直到坐镇北平陆海空军副司令部和北平军分会主政东北、华北八省军务的4年多时间,始终对义勇军给予了暗中领导与大力支持。
(一)领导与支持东三省临时抗日政府组建义勇军参加抗战。“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各地区陆续沦陷后,张学良在锦州设立了辽宁军政两署。“辽宁军政两署解体之后,张学良又在通化成立辽宁省临时政府;在宾县组建吉林省临时抗日政府,在黑龙江组建临时抗日政府,支持各省抗日志士组建义勇军参加抗战。”[2](50-5“1)在义勇军第21 路军整编成5个支队的时候,吴经阁等5个支队司令军衔的委任状都是由张学良亲笔写在白绸条上。”[12]张学良以陆海空军副司令部官方名义发出的上述一系列指令,对于义勇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支持救国会、后援会、义勇军总司令部等义勇军领导机构。救国会成立之初,张学良多次拨付资金,为救国会提供抗战经费,并为救国会配备一大批武器保证安全。后援会成立之后,“张学良应朱庆澜所请,派出东北军将领高仁绂到救国会协助其军事指挥工作”[7](88)。在救国会和后援会出现工作矛盾之时,张学良出面协调并支持两会联合组建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还多次会见了许多义勇军将领,加强义勇军的协调与作战指挥。
(三)为义勇军部队提供大量的资金与武器弹药等军用物资。“救国会援助义勇军款项,截至热河保卫战之前达387000 元,这其中多半是张学良拨给的。”[13]张学良还“批准救国会在北平发行爱国奖券,他本人每次都带头认购”[14],发行爱国奖券累计获抗战经费17万余元。张学良还向张海天、项青山、马占山、冯占海等多支义勇军有功部队颁发奖金或拨付资金以鼓励作战。“从(1932年)1月上旬开始,张学良给予在满(洲)义勇军残余分子大量的军费兵器援助”⑤,多次通过救国会将武器装备等军械物资转运给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10月1日,(王化一)请张副司令拨发军械弹药,批条即日去军委会交涉领取”⑥。救国会很快从军委会北平分会领回一大批军械物资,其中向东北义勇军三次大规模集中运送。张学良还发动军政各界为义勇军捐送了大批枪械、弹药、被服和现款。
纵观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发展历史,虽然义勇军以民众自发为主的性质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中共满洲省委、辽宁军政两署、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这5个领导机构和张学良共6个方面的松散性领导与支持,对义勇军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张学良的暗地领导和武器与资金支持,对于多支义勇军部队对日军作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1933年下半年义勇军走向低潮逐步解体之后,中国共产党引导一部分义勇军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联的重要组成力量,继续坚持东北抗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①《刘澜波自传》,中组部档案室存。
②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东北义勇军概况》,1932年编印(非卖品)。《东北义勇军概况》现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曾经是黄炎培先生的藏书。
③摘自《辽吉黑民众后援会援助抗日部队款项一览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存。
④《朱庆澜致南京中央党部艳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存,1933年1月。
⑤松山照(日):《满洲匪贼问题》,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经济年报》,1933年。
⑥王化一:《王化一日记》,1932年10月1日,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