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把控

2020-12-14张轶娟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心理健康心理

张轶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 青年政治学院,呼和浩特 010011)

1 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的意义

1.1 提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匹配度

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人提出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并且指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利用微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把控,将有助于从心理层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养,使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使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较高的匹配度,充分利用微媒体阵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互为促进。[1]

1.2 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讲授为主,围绕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单一,与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不相适应。微媒体时代,每一个微媒体终端都是一个信息发布源,加上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海量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富有时代感,使实效性得到较好的把控。[2]

1.3 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微时代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将得到革命性的颠覆,从课堂讲授、单向灌输转向学生主动建构。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媒体平台,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便捷、即时的信息互动,为大学生搭建立体化的互动平台,从而形成包括线下、线上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学生可以利用微媒体发布自己的学习困惑,以及自己面临的心理困境等,及时地与教师、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3]

1.4 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关系

传统模式下,师生处于不对称的地位,教师往往掌握课堂的话语权,教师单线输出,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造成教师和学生教育关系的不对称,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异常,学生不原参与互动。而在微媒体时代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育关系将得到较大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微媒体进行便捷的互动,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师生关系,这也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把控。

2 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面临的挑战

2.1 教师权威性受到挑战

传统心理健康存在严重的知识灌输现象,但是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权,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微时代下,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唯一渠道,网络心理健康资源更加丰富学生可以利用微媒体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路径拓展,无疑大大丰富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识面和知识的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可能出现教师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滞后于学生的现象。这必然出现教师难以把控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以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课程体系也受到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的难度加大,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和工作者具有更高的素养。

2.2 大学生思维方式受到挑战

微媒体时代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互动的重要方式,大学生信息获取的路径更加多元化、便捷化,他们仅仅需要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和网络,就可以获取想要的信息,并与最广泛的群体进行互动,但是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良莠不齐,大量的信息中,既有有价值的信息,也裹挟者大量不健康、负面的信息,反动信息、色情信息、负面价值观信息等,使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出现心理畸形现象;加上微时代网络的虚拟性,一些大学生长期依赖网络,形成网络依赖症,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界限模糊的现象。

2.3 网络舆情把控难度增大

微时代下,每一个智能终端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源,这就使得信息传播表现出大众化的特点,信息发布自由性和便捷性得到极大提高。这些特点既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机遇,又使得信息传播体现出复杂化的特点,加大了高校对网络舆情的把控难度。大学生在微时代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既是信息受众,从网络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又是信息发布者,可以便捷地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复杂的微媒体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心理发展处于一个复杂、多元的环境下。

3 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把控

3.1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定位

时代在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学情实际也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定位,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常抓创新。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精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内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构心育体系,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让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主动融入社会,加入到时代潮流中,发挥天之骄子的作用,让学生收获强烈的主体幸福感,以积极的心理应对各项事务,表现出较高的心理素质。

(2)树立起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微时代下,各种媒体、各个领域加速了融合的步伐。这就需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转变传统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充分发掘其他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增强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把控。与此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增强,也将对学生其他课程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育相融合的协同教育体系,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控制。

3.2 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拓展教育渠道

(1)构建微平台,优化平台设计

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要善于借助微平台优势,构建灵活、富有时代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微信平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首先,高校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科学定位,使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多重心理健康教育诉求,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诉求、互动诉求、隐秘性诉求,同时考虑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与平台融合的路径,为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资源等植入创造机会,使大学生能够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获得自己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能够获得心理健康测试服务,心理咨询服务。

其次,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微时代互动性强这一优势,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线上交流、互动的机会。微信公众平台与线下交互方式不同,它具有虚拟性,大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倾诉。因此,我们要利用互联网隐秘性优势,为大学生提供私密性很强的交互机会,使大学生的心理情绪等得到及时的倾诉,教师也可以根据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根据大学生心理状态发展情况,及时地实施干预,做好心理健康预防性教育,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把控。

第三,优化微平台板块设计。微平台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要强化微平台建设意识,提高微平台板块或者栏目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综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诉求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平台板块设计要突出三个重点:

心理咨询板块,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诉求,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服务、心理疏导服务、心理干预服务等,通过心理咨询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化解。

心理自助板块。主要基于大学生自我需求,为大学生提供自主服务,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板块获得便捷化的自主服务。例如,心理健康课程表服务、心理健康常规知识服务、心理自主板块的设计,既要注重学生普遍性,又要考虑大学生个性化诉求。

中心活动板块。主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阶段性主题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中心活动服务。大学生通过中心活动环节,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开展的心理活动以及教育活动的主题,从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通过热点问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能力。

(2)开展学生共育,发挥互动优势

微时代,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它能够借助互联网和微平台将不同的主体有机关联起来,为不同主体创造互动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微平台互动性优势,开展学生共育活动,师生结对活动,发挥群体力量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组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共同体。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诉求,利用微信或者QQ建设微信、QQ平台,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学生之间可以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出心理问题进行交流互动,提出相应的建议等,发挥学生共育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中的作用。

其次,组建朋辈心理教育成长共同体。这一共同体拉近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基于朋辈关系,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工作者之间利用微媒体进行及时的交互。这样就改变传统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师生关系,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乐于与教师交流,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

3.3 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高教育服务力

(1)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养

微时代下,心理健康教师权威性受到挑战,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师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提高专业素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把控需要教师具有精湛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其次,提高媒体素养。微时代,新媒体倍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路径,只有不断提高媒体素养才能胜任微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求。

(2)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者素养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配备了心理健康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高校辅导员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和辅导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尤其是媒体素养和心理健康素养,此外还要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把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猜你喜欢

实效性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心理小测试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