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14冯彩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塞康复训练

冯彩莲

(广西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南宁 530409)

脑梗塞是前驱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极快的脑血管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瘫痪,甚至死亡[1]。临床上治疗该病多以改善患者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为第一原则,但需要注意是的,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适宜的护理手段,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还可以将其心理、生理状态调整至最优,缩短病情的恢复时间,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合理的护理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其不良预后,保障治疗的安全性[2]。本研究即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并以我院患者为例实际开展了相应实验,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8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6~81岁,平均(74.82±5.10)岁;研究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54~80岁,平均(74.19±5.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生活管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干预、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生活管理: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加以清洁并消毒,同时调节病房的湿度与温度,控制噪音,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良好休息。同时考虑到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普遍存在肢体运动障碍,为避免其意外坠落,需在病床两侧加装挡板。保证病房、厕所地面干燥,确保全天24 h内有人陪护患者,减少其跌倒、滑跌的可能性。

(2)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且其对医院环境较为不适应,其可能会产生担忧、不安等心理,影响治疗顺利开展,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普及医学知识。若患者存在疑问,护理人员需耐心、全面地为其讲解,提高其对治疗、护理的接受度,主动配合各项工作。

(3)心理疏导:除健康教育外,护理人员在日常仍需注重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寻找共同话题,畅想病情好转后的生活,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亦可播放轻音乐,营造舒适环境。若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可指导其运用注意力转移法、全身放松法、深呼吸法调节情绪,避免对后续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4)饮食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方案,指导其多摄入低脂肪与粗纤维食物,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高脂食品,重点摄入富含钾、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进餐。

(5)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其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级康复训练主要针对昏迷阶段患者,护理人员需定期为其调整体位,避免长期卧床引发压疮,同时给予按摩与抚触,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二级康复训练主要在病情稳定的患者群体中展开,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生活能力训练,如自主翻身、移动、拉伸关节,同时按摩患者手指与关节,促进其身体机能加速恢复;三级康复训练开展于二级康复训练后,患者已具备基本的日常活动能力,护理人员主动申请患者家属的帮助,共同鼓励并辅助患者完成进食、洗漱、穿衣等日常活动,协助其尽快回归日常生活。此外,针对患者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状况给予神经功能恢复训练,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和短期、长期训练目标,包括社交练习、注意力训练、认知功能强化、手势符号指导,每次训练时间控制30 min,5次/周,直至患者恢复出院。

1.3 研究指标

两组患者机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评价,其中NIHSS满分42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受损程度越轻;Barthel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强。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便秘、失眠、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单位以“%”、“±s”表示,x2、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机能恢复情况分析

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Barthel指数更高,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研究组1例出现便秘,2例出现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参照组2例出现便秘,3例出现失眠,1例出现尿潴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机能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NIHSS Barthel研究组 43 3.15±1.69 86.27±8.44参照组 43 5.62±2.28 70.64±9.10 t-5.707 8.258 P-0.001 0.001

3 讨 论

老年性脑梗塞是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该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脑组织出现坏死所致。该病若不及时治疗,一方面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另一方面极有可能留下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有研究报道,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病情的加速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常规护理服务是面向众多患者的大众护理手段,其未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护理效果往往受限[4]。

本研究提出在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其是通过调整患者的住院环境,减少其不良应激。同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方案,疏导其负性情绪,以便治疗与护理顺利开展。此外,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与锻炼计划,促进其身体机能快速恢复,尽快回归日常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相比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患者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纠正其神经功能受损,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升,同时最大程度地控制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了患者治疗安全性,在临床上是具有借鉴与应用价值的护理方法。

猜你喜欢

老年性脑梗塞康复训练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