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探究

2020-12-13苏亮

关键词:乐曲乐器戏曲

苏亮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心性情怀的重要学科,得到了广泛重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也需要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从题材和韵律中发掘出音乐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学生带来视听、审美、启智以及引思等多重体验。本文基于传统文化视角,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 传统文化

初中音乐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其他文化学科助力,尤其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具价值。除此之外,音乐作为艺术载体的其中一类,能够为学生带来视听享受,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在精神层面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益处。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趋势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化学科,音乐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去体会许多意境,音乐可以作为媒介或者引子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音乐教学不单单是教学生认识乐谱、赏析音乐,更是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聆听,从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文化涵养本来就需要环境的助力,只有慢慢浸染,在音乐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熏陶,提升核心素养。

任何学科都是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的,音乐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它承载着许多传统文化精华,艺术价值可见一斑。教师要通过运用音乐的相通性以及感染力,来为学生打下文艺基础,也为文化学科助力。由于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学生接触了许多外国音乐,而忽视了本国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

1.华夏古韵,古乐意境引情思

音乐中所呈现的传统文化可谓是多姿多彩,从不同层次挖掘音乐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很大帮助。说到传统文化的代表,首先要说的是古乐曲,苍凉古朴的古琴,哀扬宛转的琵琶,空灵神秘的箜篌,数不胜数的中国古乐器,不仅拥有美观的外形和独特的音色,其背后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也是值得关注的。首先,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无论是乐器还是韵律本身,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其次,古乐曲背后的故事以及名字的含义,都是传统文化的具象体现,具有文学价值。所以音乐课不单单是听觉体验,更是文化艺术的相互融合,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鲁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乐曲教材为例,《阳关三叠》的知名度不必赘述,《哀郢》既是古琴曲的代表,同时也是屈原的作品。教师可以在播放乐曲前为学生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以及楚辞韵律,再配以乐曲,让学生细细体会屈原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讲解《杏花天影》时,教师可以着重介绍曲目的由来,它本是词牌名,后借词作者姜夔友人之手,转变为曲。古乐曲一般情况下与古诗词意境相通,更何况许多乐曲本就是出自诗词韵律,这种情况在宋词和元曲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例如《雨霖铃》《牡丹亭》等,都可以和文学作品相通。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既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也品味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2.梨园风采,戏曲精魄现文艺

音乐既是一种时间和声音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其主要媒介是一定时间线内有序的声音。而其中最能与传统文化挂钩的,除了古乐器所奏的古曲外,就是有国之精粹之称的戏曲艺术了。戏曲不光是在音乐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在文学领域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从古至今所流传的戏本,既有历史演义、深宫恩怨,也有恩仇大义、慷慨豪情,所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去研究戏曲音乐,是对戏曲文化的正确解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视频资料,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从进入当时的情境中,感受国粹的魅力。

戏曲在现代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远不如流行音乐,但这并不代表戏曲已经落伍了,其实只要让学生多接触戏曲,去了解戏曲的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对戏曲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中融入戏曲片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鲁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海岛冰轮初转腾》为例,教师可以找到梅兰芳先生的唱腔片段,为学生介绍青衣的经典戏目;也可以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这是《霸王别姬》的选段,教师既可以结合历史去分析,也可以结合人物特征去体会人物情绪所带来的唱腔转变。同单元的《智斗》也是如此,这一时期的历史以及人物经历,都为戏曲内容增添了文化色彩,同时也易于学生接受。

3.神州音韵,民族情怀融真意

音乐元素的范围十分广泛,中国有古琴、琵琶,国外有钢琴、吉他,同时也有很多表现形式。我国幅员辽阔,所以各地音乐的样式和音律都有很大不同,这也就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音乐种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马头琴、羌笛和巴乌都能带来充满异域风情的乐曲,数不胜数的民族特色乐器,为传统文化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也正是因为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融合性,让学生产生了不同的体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韵味,并且在这种不一样的韵味中找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民族文化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舍弃的。以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马头琴所奏的《万马奔腾》,光听弦声就能够让人想象草原上马儿奔跑的场景。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少数民族乐器的图片,播放相关视频来为学生讲解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和音色特点,例如对比巴乌吹出的温润音色和埙吹出的低沉音色在同一首乐曲中的不同之处。甚至还可以找到原版乐曲,教会学生唱民歌《牧歌》,在胸腔共鸣中体会草原的豪迈热情,让学生们跟着音乐去体会华夏文明的丰富多彩。

4.音乐故事,文章文人触共鸣

音乐的魅力还在于它和文化的互通兼容性,这不仅能够通过乐曲旋律和乐器音色来呈现,还可以通过词意来体现意境、抒发情感。从文学角度讲,音乐不光可以结合文章来共情,还可以映射历史来共鸣。音乐故事是最容易让人进入一定的情境之中的,学生对于纯音乐的爱好需要熏陶,但是如果有故事的加持,聆听者就会更好地融入音乐情境中。在文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道理,深入阅读之后,就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就能够读懂听懂并且产生向往之情。

以鲁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梁山伯与祝英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音乐片段《化蝶》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广为流传,无人不知。但现代流行的大多是小提琴版本,而用中国古典乐器古筝演奏的版本却没那么流行。所以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帮助学生从乐器音色上分析故事的情感走向。同样,在讲解《十面埋伏》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琵琶和古筝的结合,体现出霸王的末路之感,也让学生从音乐中更好地体会历史和古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所以说,音乐的力量在于诉说,它是声音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更好地诉说故事的方式。

总之,传统文化一直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教学内容,而音乐又是能够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来辅助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音乐为文化的呈现带来了多样性,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契机,还能帮助学生学习文化课程,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张莉忠《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学课程资源》2020年第4期。

[2] 张艳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北方音乐》2020年第1期。

[3] 曹越《传统文化进校园视角下初中音乐课程开展模式探析》,《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29期。

[4] 陈琦《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探究》,《当代音乐》2019年第8期。

[5] 王明岱、張铃钧《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北方音乐》2019年第6期。

[6] 宋茜《探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梅花文化—以〈踏雪寻梅〉教学为例》,《北方音乐》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乐曲乐器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乐器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乐器也疯狂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奇妙乐器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