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20-12-13赖亚良

关键词: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赖亚良

摘 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文化导入”“运用互动教学,开展传统文化融入”和“依托课后训练,进行传统文化探究”三个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融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16

本文认为数学知识中包含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还要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历史文化,感知数学的文化底蕴。

一、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文化导入

做好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对知识的趣味性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可以由此得以显现。考虑到学生有限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做到具体、形象,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导入模式得以开展。

例如在进行《圆》一课的课堂导入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比如盆、球及西瓜等,让他们根据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对圆传说基础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太极图,并让他们尝试对“太极图”进行概括,以此考察传统文化基础认知。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太极图中的黑白两色寓意是什么?为何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学生们虽对该图很熟悉,但也不能说出什么道理,对于图中的黑白设计更是无法解答。于是我向他们介绍简单的古代易学知识,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二、运用互动式教学,进行传统文化融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进一步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对有关数学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当中,由此带给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为他们的学习进步和认知提升带来助力。

仍以《圆》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我在课堂教学阶段,会给他们讲一讲历史上与圆有关的数学故事。比如公元263年,刘徽提出了“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的观点,并用“割圆术”计算出了圆周率,即“π≈3.141024”,而他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用圆内接正六边形,通过逐次分割,直到圆内接为正变形。之后,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学生在听完我的故事后,都表示出崇拜之情。接着,我告诉他们,实际上关于圆的几何知识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得很早,战国时期的《墨经》就提出了“圆,一中同长也”的观点。为了让学生感受这6个字的魅力,我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探究实验,看看圆形到底是不是只有一个中心点,且每一条直径都相同。

三、依托课后训练,进行传统文化探究

课后训练是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锻炼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想要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要让传统文化也融入课后训练环节中,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激发。例如在完成《圆》的学习后,我就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筷子,思考为什么筷子的一头是圆的,另一头是方的。之后,让他们通过与家长之间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筷子中的学问,并整理和记录下来,以用于下节课的交流讨论。这样就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文化素养的提升,实现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和负责人,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在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的基础上,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融入,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 严坤《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36期。

[2] 朱晓菁《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传承》,《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传统数学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清明节的传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