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2020-12-13邢文静
邢文静
摘 要:语文是我国独特的教学学科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学科中蕴含着更多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知识,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知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虽然有培养传统文化的意识,但缺乏相关的技术创新,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不到提高,因此相关教学技术的创新,保证了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弘扬和传承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0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交流的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正在向传统文化转移。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在逐渐增加,但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许多教师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从现状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情况不容乐观。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可以教会学生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宽容友爱,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事。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课文的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学会如何写作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还要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也可以学到很多好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对学生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最后,要进行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在语文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老师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传统文化遗产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遗产的存在,例如京剧、杂技表演、过年剪纸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也有关联,比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些节日很有意义。这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意义和故事,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提前了解,然后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学生可以思考这些节日的意义,让学生分组讨论、讲述。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叙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有信心,从而更积极、勇敢地回答问题,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讲课中加入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喜欢上传统文化知识。然而,一些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课本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住汉字、背诵古诗词、谈答题技巧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学好汉语,他们对汉语的学习是肤浅的。汉语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之一。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学生就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也应该经常学习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2.营造氛围,拓展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没有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当学生们活跃、兴奋的时候,他们可以清楚地理解传统文化中最难理解的部分。当学生感到疲倦和无精打采时,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诗歌、歌曲和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北京的春节》,这是一篇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文章,没有故事的趣味性强。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图片和文字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还可以提前收集不同地区与春节有关的各种风俗习惯,并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丰富课堂内容。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为了进一步扩大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春节之外寻找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样,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一篇文章,还学习了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各种节日和风俗习惯。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会主动深入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
3.重视课外阅读,强调“大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培育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完成。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全面合理的阅读计划。首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然后为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对不同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阅读管理,让学生充分阅读与传统知识有重要关系的书籍。最后,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后,教师要组织相关的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书,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的阅读从一开始就直接经典。
4.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因材施教
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就像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寻找前进的方向。不是所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都适合在小学阅读。因此,我们在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书籍时要慎重。既要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使读物包含做人做事的真谛。
5.结合精妙的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贡献的瑰宝。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接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例如,笔者在上《秋天》一课时便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笔者让孩子们通读全文后, 重点给孩子们解读了三个生字:子、人、大。笔者出示了三个甲骨文字体让孩子们认读,然后引导孩子们理解三个汉字的成字原理与意象:“子”站不稳, 是需要保护的人;“人”是劳动的样子,这正是人类进化与发展的主要特性;“大”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真正长大的人,是有责任感、身负民族或人类使命的人。紧接着根据“大”字,还给孩子们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即增强了孩子们对“大”字的记忆,也使学生领略了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在这节课上,为了加强孩子们对汉字的记忆,为要求几个孩子在舞台上用身体展示一个新的汉字,然后臺下的孩子们就可以阅读和阅读了。在生动有趣的互动表演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
6.对传统文化教学资源进行拓展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传统美德,从而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鼓励学生积累和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谚语、古诗词,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这些知识,使他们了解到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词和名著,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高尚人格,開阔眼界和胸襟,提升品格和情操,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比如在学习《观书有感》一诗时,让学生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进步”这一深刻的哲学道理。如学习《石灰吟》一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高尚节操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美好品质。再比如,学习“鼎力相助”这一成语时,学生对于“鼎”字的理解上会存在偏差,认为为什么不可以用“顶”来代替。这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讲解:“‘鼎’是有由来的,在我国古代的青铜文中,其被视为立国的重器,代表着国家权力的象征。而‘鼎力’从字面进行理解,指能扛起三脚架的力量,其意义在于赞美他人。”通过这样的拓展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纠正对课文的误读。同时,他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使之更好地传承,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7.用寓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言故事是小学生喜欢的,一般是由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寓言故事可以使学生发笑,但他们无法理解故事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特点表演,结束后,老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故事的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今后,学生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小学生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小学语文教育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前瞻性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继承传统文化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卫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15期。
[2] 梁卫南《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0期。
[3] 林玉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学周刊》201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