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2020-12-13王燕
王燕
摘 要:语文在初中的所有的学科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课本的词句和文章,而且要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文化的传承。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对如何能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传承 途径和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08
近幾年,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很多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对西方文化愈来愈感兴趣了,却到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就至关重要了。只有将传统文化深入到新一代的学生思想中,才能使其真正感受到祖国文化的魅力,并肩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对学生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讲授课本中的内容时,往往只说明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寓意,却没有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深入的拓展。这样就会使学生没有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且会因为授课形式的固定化和单一化,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沉闷。如果教师在语文的授课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入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解,不仅可以给课堂制造活跃的气氛,并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良好品德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品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优秀的传统品德,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学习里。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做好正面引导,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1.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古诗词的内容,这是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最好的途径。古诗词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力量,教师应该对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授。例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时候,诗主要描写的是西湖的早春景色,其中最经典的一句就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描画,仿佛西湖的早春就呈现在了读者眼前。寥寥几句诗词,就可以把景色描写得如此细致,这就是古典诗词的伟大之处,也是中国文字的魅力。在语文课堂中对古诗词进行鉴赏,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拓展教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蕴含着传统文化,例如《口技》这篇文章,林嗣环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口技是一项民间艺术形式,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应该在授课后,对口技这项传统艺术进行拓展,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这种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从而完成对于文化的传承。
3.剖析课本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融入了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想让学生能够明晰其中的深刻意义,就需要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解读,激起学生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必须要了解和传承的。语文教学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最有力的形式。因此,教师理应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运用多种授课形式,对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和拓展,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传播。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9期。
[2] 梁卫南《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