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行探讨抽动障碍

2020-12-13陈朝阳韩新民

福建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肝木内风肝风

陈朝阳,韩新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目前儿童精神神经系统的常见病[1],其 发病率较以往增多[2],一 项meta 分析显示我国 TD 患病率为 6.1%[3]。 本病病程迁延、易反复,若不积极治疗易共患多动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其他疾病,给患儿及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本病的研究,探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抽动障碍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4],现从五行理论探讨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1 五行病机理论与抽动障碍

五行病机是运用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以及生克制化相互影响传变的病机理论[5]。 五行归类中,肝主风,属木。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开窍于目,抽动障碍症状变幻多端,患儿常以眨眼为首发症状,情志因素是本病诱发或加重的重要原因。 本病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肝风内动是病机关键。 五脏有赖于肝气升发,肝脏有病,常可累及他脏,肝气和则五脏安,生生不息。但抽动障碍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病机复杂,若仅着眼于肝而论,予以疏肝、平肝、补肝、柔肝等治法,不探究其他病因病机,可能会事倍功半,难以获得较好疗效。 因此有必要基于五行理论,探讨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1.1 肝木生风,风胜则动,从肝论治 风气内动与肝密切相关,是脏腑气血失调,体内阳气亢逆的病理表现。 肝木失和,肝气疏泄失常为风动之关键。《医碥》有言:“百病皆生于郁。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 ”小儿因过于娇惯,稍有不顺易焦躁,同时受学业压力大、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影响,易致肝气郁结。 万全有言:“肝主风,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 ”肝郁日久,化火生风,出现抽动诸症。 肝主筋,机体运动由肝所主,并通过肝藏血的生理机能来调节,肝风内动可见筋脉拘挛、手足震颤等症。 《金匮真言论》有言:“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东风生于春季,肝有病时可反应在颈项,抽动初期多以肩颈以上抽动为主,部分有仰颈扭头症状的患儿张口位X 片检查示寰枢关节不对称。 治疗上予疏肝平肝的同时,应勿忘滋养肝血。

小儿为“纯阳”之体,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因此肝阳易旺,“肝常有余”。胡成群教授认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与 “肝风”关系密切,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风属木,“风胜则动”,依此病机确立“泻肝熄风法”治疗,效果显著[6]。 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疾病日久不愈,损伤阴液,伤及阴血,血虚生风发为抽动。 胡天成教授[7]认为抽动诸症因肝风内动而致,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在止痉散基础上加四物汤,用熟地黄15 g(有虚热者则用生地黄),白芍10 g,当归 10 g,川芎 10 g,全蝎 10 g,蜈蚣 1 条,并随症加减配伍,平肝熄风的同时,配合养血柔肝,疗效显著。

1.2 心火有余,风火煽动,从心肝论治 神为心所藏,脏腑为心所主,人体生命活动、思维意识等由心所统帅。 抽动的症状可在特定情况下或经人制止后,患儿发挥主观能动性而短暂控制。 小儿心常有余,受社会环境、心理压力等因素影响,情志失调,扰动心神,心经火旺,子病及母,心肝风火相煽,抽动频作。 心无所依,神无所主,言为心声,发声性抽动可由喉中吭声、清嗓子等症状逐渐表现为口出秽语等。 心神不宁或心气不舒,又可致患儿伴发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心肝相互为用,共司人体精神情志活动,木可生火,心火与肝火互相引动,心肝同病。 基于此,治疗上当在调肝的同时,注重清心宁神。

杨丽旋等[8]结合钱仁义教授相关临床经验及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隶属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多发性抽动症与心肝二脏关系密切,因此以“心肝有余”为理论基础,从心肝论治,在清肝平肝的同时加入清心安神之品,取得较好疗效。

1.3 脾虚风痰,土虚木乘,从肝脾论治 《育婴秘诀》言:“脾虚则吐泻生风。 ”小儿先天脾常不足,加之后天饮食喂养不当,脾虚运化失调致痰湿内停。痰邪致病广泛,变幻多端,随气升降内达脏腑,外致筋膜肌肉。 土虚木横,痰饮挟风邪走窜,上蒙清窍,扰乱心神,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欠佳、脾气急躁等症;脾在体合四肢、主肌肉,且“唇为脾之华,口乃脾之窍”,风痰走窜经络肌肉,四肢出现甩、踢、跺、颤等症,面部可见努嘴、张口、口唇蠕动等症;痰气凝结于咽喉,出现喉中吭声、清嗓子等症。 肝与脾之间疏泄与运化相互为用, 肝疏泄有度有助于脾运化正常,则不生痰湿,脾运化调畅有助于肝疏泄正常,以防“土壅木郁”。 木可克土,土虚木横,故治疗上应遵循治未病的治则,“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调肝不忘补脾,扶土抑木以达土木平衡。

赖东兰[9]认为儿童抽动症的病理基础主要为“肝常有余”,同时与“脾常不足”密切相关。 脾虚不能化气生血,滋养肝阴,濡养肌肉,血虚生风,走窜机体,出现抽动诸症,故病位主要在肝和脾。 治疗上应肝脾同调,采用柔清疏泻调肝的同时,不忘扶土顾护脾胃,配合六君子汤加减抑木扶土,并少用矿石类药物以免损伤脾胃,多获良效。 王素梅教授[10-11]认为本病病变脏腑主要责之肝脾,一方面脾虚不能制肝,肝亢生风;另一方面,肝失疏泄,肝木克脾,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为痰。肝脾不和,风痰流窜经络,致抽动不已。 采用抑木扶土、平肝熄风的治法,自拟“健脾止抽方”,选用太子参、白术、陈皮、半夏、茯苓、防风、钩藤、川芎、白芍、木瓜、石菖蒲、葛根、谷精草、伸筋草、山药加减,多获良效。

1.4 金失清肃,木失承制,从肝肺论治 风有“内风”“外风”之别,陈文中云:“世言热极生风,而不知风寒暑湿之气亦能生风也”。肺为娇脏,五行属金,外合皮毛,开窍于鼻,风邪外袭,首先犯肺,感冒受凉常为抽动症状诱发或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不足,加之护养不当,易感外邪。 感冒以风邪为主,易夹他邪侵犯肺卫,扰动气机。肺气亏虚,肺失宣降,肝有余而亢动,金不能克木,致肝升太过,引发抽动。 肝在左主升,肺在右主降,肺不仅主呼吸之气,也主一身之气的调畅,肝与肺一升一降,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 若肺脏宣降失调,肺金不能克制肝木,肝木疏泄不及或太过则可出现风动之象。 治疗上当肝肺同调,佐金平木,以复肝肺平衡状态。

马丙祥教授[12]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与肝肺二脏密切相关,根据其病因和症状不同,设立肝肺失调证,下分肺失宣肃、肝气内郁证,肺失宣肃、肝火内盛证,肺失宣肃、脾虚肝亢证,肺失宣肃、肝亢风动证4 个证型,以祛外风,熄内风,调和脏腑气血为治法,自拟“调肺理肝汤”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方药组成:荆芥 6 g,防风 10 g,薄荷 6 g,蝉蜕 10 g,辛夷 10 g,苍耳子 10 g,茯苓 20 g,姜半夏 10 g,枳实6 g,川芎 10 g,天麻 10 g,钩藤 10 g,甘草 6 g。 小儿肝阳易旺,易动肝风,肺脏未充实,易受邪气侵犯,王雪峰教授[13]结合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认为“风邪犯肺,外风引动内风”为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主要病机,提出了从肺肝论治,拟定“清肺调肝方”(石菖蒲、天麻、白芍、钩藤、桑白皮、白鲜皮、远志、青葙子、辛夷花、黄芩、桔梗、麦冬、钩藤、茯苓、全蝎、炙甘草)随症加减,治疗53 例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12周后,有效率达96%,且未出现不良反应。

1.5 肾虚风动,水不涵木,从肝肾论治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有言:“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内风的产生是因机体阳气的变动,如精血亏损不能涵养肝木,肝阳偏亢引发内风。 小儿先天肾常不足,抽动日久可伤及肾阴。 肾水亏虚,母病及子,肝木失养,引发风动之象,出现肌肉筋脉拘挛、喉头痉挛等症,伴有头晕眼花、手足汗多、健忘、夜寐不安、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等阴虚的症状。 治疗上需平肝木,滋肾水,以达到治本之效。

吴杰妍等[14]提出从肝肾论治小儿抽动症,以滋养肝肾为治则,采用“滋养肝肾方”(珍珠母、牡蛎、柏子仁、柴胡、积壳、白芍、龙骨、石解、生地黄、酸枣仁)加减治疗本病34 例,并与口服硫必利23 例做对照,治疗12 周后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23.5%(P<0.05)。韩新民教授[15]认为一方面本病日久多耗伤肝肾阴血,另一方面,小儿感邪后易化火伤津, 肝失肾水涵养及血液濡润,出现肝阳上亢诸症,故抽动障碍后期常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以补肾阴,平肝阳。

2 讨 论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五行对应五脏,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运用五行理论说明脏腑生理病理,并对抽动障碍进行病因病机分析,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木气主动,动而不通,则成风”。 抽动障碍初期多因外风引动肝风,或肝气郁结日久生风所致,肝风内动是抽动障碍的关键病机,随着病情发展可累涉多个脏腑。 木可克土,或土虚木乘,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痰湿内生,随风邪走窜,抽动症状反复多样;木气生火,或心火亢盛,子病及母,致风火相煽,心神扰动可伴发多动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金可克木,金气虚弱,木失承制,过于升发,故感寒受凉后抽动症状易复发;后期子盗母气,五行之水处于过度消耗的状态,水不涵木,出现阴虚风动,肝阳上亢之象。虽然抽动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应用五行理论,仔细探究本病每一证候的病因病机,予以辨证论治,可获得较好效果。 同时,应注重与患儿家长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在家庭教育上不打骂,以鼓励为主,为患儿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在生活习惯上,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并配合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按时起居等,以防诱发抽动障碍,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猜你喜欢

肝木内风肝风
On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uina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蛇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鼠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蛇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狗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基于“内风”理论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临床研究
徐荣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治经验介绍
“肝风内动”理论临床发微
黄文政教授对肾风病“内风”的认识与用药经验
感冒后咳嗽从风咳论治诊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