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与实践要求
2020-12-13李思雨
李思雨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41)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青年群体的培养,多次围绕当代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时代特征以及机遇挑战发表重要讲话,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特点相结合,在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中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到了新高度,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容丰富、定位科学的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强调了对青年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还明确了青年培养的目的,为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保障。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国情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分析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有助于更好地领会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在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中国化发展以后,形成的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对现代的青年研究,都产生了意义重大的影响。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出现“青年”这一固定用词,而是时常以“年轻人”来指代青年社会群体。尽管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充分观察并认识到,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强有力的力量,青年已经在各个工作领域成为了主力军,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年思想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明确青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正值资本主义方兴未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青年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生力军,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以及发展前景便成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写道:“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恩格斯也曾指出:“对你们青年人来说,早年就担当重任是很有好处的。”[2]通过对青年无产阶级的关心和洞察,让马克思和恩格斯更加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积弊所在,从而坚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也为带动更广大青年群体从工人斗争的自发走向自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第二,重视青年知识分子群体。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3],因此他高度重视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并且十分关心青年知识分子思想上的进步和健康成长。恩格斯则指出:“他们(青年)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4]表达出对于青年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所承担的重要社会使命寄予厚望。第三,青年的培养要注重时代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关注青年的成长过程,并认为青年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直观反映,因此也是具有时代性的。对青年时代性的关注让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只有能够不断顺应青年的发展需要的社会制度才是值得推崇和完善的社会制度。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青年才会努力进取,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中国化发展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萌芽于其革命生涯早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逐步形成,并在社会主义改造及建设过程中通过实践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毛泽东在《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和《在延安一二·九纪念大会上的讲演词》中表达了对青年的高度赞赏,肯定了青年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影响,又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中对青年的特点、青年的成长与未来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体现出毛泽东对于青年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追求;二是体现出毛泽东对于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定位及对其素质的要求;三是撰写大量文章,从理论视角对青年组织和青年工作进行剖析和解读,从而掌握引导、教育青年的原则和方法。这些文章中所包含的青年价值观、青年政治观、青年教育观和青年工作观,形成了严密的青年思想体系[5]。
邓小平视青年为祖国的未来和事业继承者,并做出了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论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青年理想信念的要求。通过对青年运动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总结,明确了青年的使命和青年教育的目标及必然性,并强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青年教育的重要性。“青年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6]“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7]另一方面,邓小平的青年思想指出青年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等著名论断。
此外,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也就青年工作做出过系统的论述,不仅为当时的青年坚定了信念,更使青年工作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具有深刻内涵。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8]26这句话既阐明了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深远影响,又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鲜明的时代特色。面对当今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国内外发展局势,新时代的青年工作需要“因时而进”,以应对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和新变化,有效地解决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阐述了他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认识,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青年自身成长的个体维度等为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青年工作的历史维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对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总结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9],明确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是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和社会期待。同时,他还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0],表现出对青年群体的高度重视与充分信任。这份信任能够增强青年的主体意识,使其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和作用,从而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自我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形成强大的防控合力,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及时、有力有效的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我国“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11]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得到显著体现,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形成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2],使我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得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战胜疫情的治理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庞大的整体系统,需要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13]而制定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一布局改变了过去各个领域“单兵作战”的传统局面,形成了“强强联合”,实现了当下与未来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使各项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相辅相成、互利共生,从而产生巨大的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进。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需要依靠人才振兴、科技振兴与文化振兴。从人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青年向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生力军。作为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青年既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中获得了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激发人民参与感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而创新思维正是青年最源源不竭的宝贵财富。“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8]70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不仅能有效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问题,更有助于满足青年在自我实现方面的高级需求。可以说,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是提升青年参与感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强化青年人才意识,促进青年人才培养是提升青年参与感的条件保障。在此推动下,青年在积极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精益求精,从而把自身和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融合在一起,与时代同向同行。
(二)青年工作的现实维度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4]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以及为谁培养青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推进,青年的思维方式、方法以及价值取向、观念等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和社会对青年的培养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也对青年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年群体的教育培养,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对青年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生动的比喻来指出:“(青年人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5]他不但对青年提出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10],而且充分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要求家庭教育“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16],更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7]的要求。
当代国际社会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产生了新问题,面临深刻变革和转型。社会分化逐步拉大、贫富差距明显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不均等,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冲突。除此之外,西方敌对势力也从未停止通过文化输出、宗教渗透和社会思潮影响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公开和隐蔽两条战线中激烈进行:一方面,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通过出版发行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大众文化产品,向大众公开宣扬“普世价值”“自由民主”;另一方面,则以学术交流访问、培训考察等方式,针对各专业领域的精英群体进行隐蔽式的意识形态渗透,将其培养为政治的代理人和理论的代言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由于疫情信息公布滞后、地方政府前期应急处理欠妥等所导致的公众信息不对称,使网络舆论场弥漫着恐慌和焦虑情绪,加之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具有重要舆论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把关人”角色缺失,致使虚假、错误信息一度泛滥,新媒体平台成为西方国家近期又一个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战场。境外反华势力通过捏造不实信息制造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企图弱化我国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和尖锐,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群体是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思潮引领的重要对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以先进思想教育青年,以先进组织吸纳青年,以着眼未来使用青年、贴近青年,探索符合青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和新手段,从而构建出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是打好意识形态的阵地战,迎接立德树人时代挑战最强有力的回应。
(三)青年工作的个体维度
青年不仅要承担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需要在砥砺奋斗的过程中逐渐确定社会角色和完成自身成长成才。高效优质的青年工作不仅能促进青年实现全面发展,更能对青年的理想信念形成积极影响,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人才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和人才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群体的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几个方面的重视上。通过“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18],明确对青年学习能力的要求;通过“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16],强调青年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9],表明创新之于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要求青年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20],强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对青年成长的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为党团结和引领广大青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广大青年投身于社会实践指明了行动方向。
一方面,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是建立在对青年特性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的。青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逐步发育完善、社会阅历不断增加、知识结构日益成型的时期。第一,生理日益成熟。在生长激素的调节下,青年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的生长处于人体发育高峰状态,身体各脏器功能也逐渐成熟和健全。第二,心理水平逐步提高。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和良好的教育积淀,青年能运用更多演绎推理能力进行认知判断,因此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第三,学习社会化。由于青年的记忆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均有较大提高,加之其认识欲望强烈,能够主动探寻未知领域,在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及学习方法上都呈现出社会化的特征。第四,交往主动化。由于迫切希望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青年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烈的主动交往倾向,对自己的言行体现出明显的自我认同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参与人际交往、学校管理、社会实践活动等的意愿较强烈。
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是基于对青年社会地位的正确认识。第一,青年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既能使青年在身心智力方面得到发展,又能通过青年所发挥的主体作用进行互动参与,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率地达到预期目的。第二,青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重要对象。青年因其自身拥有的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实践积累,能够对理论研究提出具有价值的建议。加之,由于较少受到研究习惯、传统模式、权威理论的影响,青年在科研中往往更具有打破常规、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第三,青年是服务社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青年通过积极参加如“三下乡”社会实践“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等一系列社会服务工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更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吸取富有时代内涵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分顺应时代的要求,通过对青年特性和社会地位的深入理解,满足青年旺盛的精神需求,激发青年的奋斗热情,使其自觉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和内化,并主动进行行为外化,从而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发展青年事业
青年之于国家,犹如新鲜血液之于人体,又如栋梁之于大厦。发展青年事业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从历史维度明确了对青年历史使命时代责任的要求,从现实维度明确了对青年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从青年成长个体维度明确了对青年综合素质的要求。基于对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三个维度的认识,通过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增强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优化青年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提高青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促进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一)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增强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扛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理论方针政策,从而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效果,都需要靠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潮引领、人心凝聚和发展推动方面提供强大动力。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其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时期所受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将有利于青年在成年后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在当今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受到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渗透和挑战。尤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改革深水区以后,意识形态领域更是沉渣泛起,不少人的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和扭曲。在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获得主导地位,除了强化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之外,更需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正贴合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从而促使其通过自主选择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为一项根本制度,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层面体现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发展青年事业,需要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形成符合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意识形态,为青年注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这就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青年的特点和成长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真切地解读青年群体的文化生存和生活诉求,形成中国社会各个利益阶层和青年群体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具有强烈的文化发展使命感和主动的文化发展意识,从而产生对本国家、民族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自信以及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21]。在我国历经经济增长、文化激荡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优秀精神命脉进行的坚持和传承,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够确保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稳步向前发展。因此,文化自信是我国在面临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所持有的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青年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其培养必须要以共同理想和信仰作为内在驱动力,以培养文化自信为根本。首先,应培养青年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精神。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化使文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体意识和理性精神既是确保青年在多元化文化环境中坚守自我,而非“言必称西方”的根本保证,也是树立青年文化自信的关键。其次,应培养青年的实践能力。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土壤,并且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培养青年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最后,应引导青年勇于担当。青年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唯有坚定“四个自信”,以“勇立潮头,敢为当先”的担当和责任感,才能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才能使广大青年对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有助于青年廓清意识形态迷雾,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凝聚社会共识,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优化青年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提高青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时,将青年人才作为第一竞争力,发挥青年人才优势,释放青年人才红利,是推动我国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10]应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优化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模式,提高青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世界格局变化和时代发展趋势,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淬炼,成为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到国家战略高度。针对当前青年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的实效性不高、重视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等现象,应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全面优化,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素质提升,为青年尽快适应社会发展提供路径保障。第一,青年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要坚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青年人才是党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从思想上坚定青年人才理想信念,从体制机制上拓宽青年人才成长格局,从法制层面保障青年人才发展权益,才能真正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二,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事业为上”的正确用人导向。首先,需要保证青年人才的道德品质,再优秀的青年人才如果不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其政治觉悟和生活作风就不能得到保证,更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以任人唯贤的青年人才选拔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青年人才的活力;最后,事业为上的人才选拔取向能够促进青年人才资源统筹协调,达到人岗相适,使真正具有事业心和职业能力的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要把握“两个注重”以整合青年人才的培养内容,既要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内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沟通,根据不同类型青年人才的工作特点和岗位要求,确定培养重点,拓展理论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内容的层次性、连续性和关联性,使培养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动态性发展。第四,应建立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积极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到知名高校学习深造、考察访问相关领域发展领先的国家和地区,或到其他岗位部门进行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通过让青年人才在基层一线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认识水平,有助于在青年人才群体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加深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和民情的了解。
(三)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2]。就其本质属性而言,这里的“人”指的是现实社会中的所有个体的人的集合。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每个人都能通过生产劳动而达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其中,人的平等发展是指每个人获取发展的机会、平台、资源平等;人的完整发展是指人的需要、个性、能力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均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个人可以按照自己意愿进行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形式、目标和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伟大理想, 是人的解放的最高境界,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提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解决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此岸”走向共产主义“彼岸”的“船”和“桥”的问题,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青年的综合素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必将使青年发展事业上升到新高度,也必将使国家核心竞争力获得新发展。
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发展青年事业,首先,需要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和条件,保证青年的平等发展。其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真正认识青年、了解青年,明确社会对青年素质结构的要求,发挥青年的个性和创造性,使青年通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习得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来获得能力、需要、个性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完整的发展。第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能为青年营造更多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等教育氛围,避免青年因“对物的依赖”而产生理想信念淡漠、价值观错误,以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从而实现青年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此外,还应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强化网上思想引领等方式,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下,促使青年充实自身的科学文化内涵、提升道德素养,并通过人的社会化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在不断的学习中,青年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促使青年从“丰富的个体”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转变[23]。青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必将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得到相应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因此,可以说发展青年事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置条件与必由之路,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青年事业的最终归宿与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