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综述及展望
2020-12-13李干琼赵龙华许世卫
李干琼 李 欣 赵龙华 许世卫*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2.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3.北京市农业监测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4.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
1 引言
农业供应链管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农产品和农村市场建设,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并将农业供应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供应链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对接,降低企业经营和交易成本,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2019 年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构建符合新时代农产品流通需求的农产品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满足农产品消费升级需求。2019 年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及商务部发布《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村工程指导意见》,要求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建立完善适用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必然趋势,人类将进入到一个全球供应链的时代[1]。各国间农产品贸易联系将呈现前所未有的紧密,世界范围内的农业供应链网络形成并不断发展,农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加入WTO 以来,我国农业高度开放,与世界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如何构建高效、安全、完善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并融入全球农业供应链,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我国农业供应链安全水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业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球农业供应链风险加大,给我国农业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国部分农产品供应链一度面临中断风险。疫情的全球蔓延,更是极大地冲击了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部分粮食出口国禁止或限制农产品出口,导致国际粮价大幅波动[2]。因此,本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梳理农业供应链内涵,综述农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为促进我国农业供应链管理领域发展提供建议。
2 农业供应链管理概述
2.1 农业供应链
供应链(Supply Chain,SC)一词萌芽于20 世纪80 年代初,但直到20 世纪90 年代后期才真正流行发展起来。供应链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皮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一词衍生而来,后被引申为“价值链”并最终演变为“供应链”[3]。目前学术界对“供应链”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英国著名物流学家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教授将供应链定义为“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美国产品与库存控制协会认为,供应链是通过买卖双方企业链接,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全过程,包括了一个企业内外部使得产品增值和提供顾客服务的所有功能[4]。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供应链是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具有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等特征。早期的人们将供应链作为制造企业的内部过程,后来扩大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供应链才得以快速发展。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供应链不仅是材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还是一条价值增值链。
供应链思想被引入农业领域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自祖尔比耶(Zuurbier)于1996 年首次提出食品供应链的概念后,供应链管理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国内外其他学者还提出了其他涉农供应链的表述,主要有农业链(Agriculture Chain)、涉农供应链(Supply Chain Related Agriculture)、农业供应链(Agriculture Supply Chain)、农业食品供应链(Agriculture Food Supply Chain)、食品及农业供应链(Food and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等。Downey 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由上至下的垂直型链条,不仅包括农产品生产,还涵盖了加工及营销等相关流程[5];阿莱恩(Alien)将农业供应链定义为从种子到餐桌过程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产品、信息、服务等所形成的结构[6];丁华指出,农产品供应链由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农产品生产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及其组织载体构成,每环节的组织载体分别为种子(饲料)供应商、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厂、配送企业、零售商和批发商[7];陈冬冬认为,农业供应链是一个围绕农业生产,从农业生产资料以及种子种苗的购买开始到农产品送抵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将农资提供商、农户、农产品加工制造商、分销商、批发零售商等连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链结构[8];也有学者提出广义的涉农供应链包括实体产品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并阐述了农业供应链中存在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9]。王英姿和黎霆阐述了农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关系,认为供应链与产业链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述:在宏观研究中,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被称为农业产业链;在微观分析中,相链接的农产品经营的上、中、下游环节,被称为农业供应链,农业产业化就是一个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过程[10]。
2.2 农业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资金、物流、生产、销售等进行计划和组织,以协调供应关系,达到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控制。威廉·科帕伊诺(Wiliian.C.Copaeino)对供应链管理定义为管理物质资料和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艺术。早期人们将产品库存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如今则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的各环节得到协调发展。陈国权将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归纳为“6R”,即将顾客所需的正确产品(Right 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以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最终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并使总成本最小[11]。
与工业领域的供应链相比,农业领域的供应链更加复杂,农业生产波动性大,加之生鲜农产品不易储存和运输,流通成本高,因此农业供应链的管理也更为复杂,难度更大。笔者认为农业供应链管理(Agricultur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SCM)就是围绕农业生产,通过管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环节,实现供应链运作效率优化的从生产采购到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整个过程。本文中的农业供应链是广义上的农业供应链,即与农业产业相关联的所有产品的供应链,既包括粮食、肉蛋奶及其加工品等农业产品的供应链,也包括农药、化肥、饲料、农业机械等非农业产品的供应链。
3 农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
3.1 农业供应链管理理论
1901 年,美国学者格罗威尔(J.F.Growell)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详细阐述了造成农产品配送成本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讲述了农产品物流,从而拉开了人们对农产品物流管理理论研究的帷幕。1915 年,阿奇·萧(Arch.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了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Goods)这一词语。1926 年,“Logistics”这个单词首次被用于称呼物流。1986 年,美国物流管理学会重新定义了物流的含义,并用“Logistics”代替“Physical Distribution”。农业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与物流理论研究大体同步,代表理论包括契约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
3.1.1 农业供应链管理的契约理论
供应链管理的契约理论研究主要源于多阶段库存理论,并逐渐发展成为供应链协调研究的一个热点。契约理论在供应链协调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研究如何使供应链成员及供应链系统同时达到最优。契约理论认为,农业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是通过签订契约达到相互合作,供应链管理主要依赖各种契约进行保障[12]。不难看出,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其实是一种激励性制度约束,就是引导和约束供应链上各节点原本独立的主体行为,形成良性互动的合作行为,进而提升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契约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契约理论、新古典契约理论和现代契约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契约理论和新古典契约理论认为契约具有完全性,即契约能够准确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状态以及每种状况下契约各方的权利和责任[13]。现代契约理论认为契约具有不完全性,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不完全理性、信息不对称和环境复杂性等,使得契约不够全面,无法通过第三方机制来弥补,从而造成契约的不完全性[14]。供应链契约的概念最早由Pasternack于1985年提出,此后学者们针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关于供应链契约的经典研究有批发价格契约、数量折扣契约、回购(退货)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回馈与惩罚契约、价格补贴契约等。
3.1.2 农业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网络理论
复杂网络理论是众多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早期更多应用在数学、物理、计算机信息等领域,后来逐步发展到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等领域,并为农业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复杂网络是由大量个体由内外关系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复杂拓扑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系统,具有网络规模庞大、结构繁杂、节点多样等特点[15-16]。从复杂网络理论角度看,网络中的节点代表供应链中的主体,节点间的边代表主体之间合作竞争等各种关系,传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17]。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参与全球贸易的农产品由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众多企业共同生产,数以万计的生产节点通过全球供应链得到连接和流通,农业供应链也由传统的链式结构扩展为复杂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网络存在多个核心企业,产品多元化,不同主体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业务交互、协同作用,形成多条供应链的交互系统[18]。目前,复杂网络理论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网络的复杂特征研究、供应链网络属性研究、供应链网络建模技术研究及供应链网络行为现象研究等。例如,德克·贝尔宾(Dirk.Belbing)研究发现供应链管理存在牛鞭效应,认为这与供应链网络本身的拓扑结构性质有关,好的供应链结构可以减弱牛鞭效应,同时增加稳定性和抗攻击性[19]。在国内,复杂网络理论推动了农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创新和实际应用,如基于复杂网络的应急供应链管理、基于复杂网络的供应链网络优化、基于复杂网络的供应链企业关系研究等。
3.2 农业供应链流通模式
物流对农业供应链整体运作具有重要影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高、规模大、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产地直销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标准化产销一体化模式。在我国,目前形成了以线下农业和线上农业两种不同的供应链流通模式。
3.2.1 线下农业供应链流通模式
根据供应链的核心主体不同,我国线下农业供应链分别形成了以批发市场、加工企业、超市为核心的三种流通模式。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由“农户—产地分销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构成,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类型[20]。农户通过产地批发市场向经销企业出售产品,再经过销地批发市场分销产品,最后到达零售商和消费者。批发市场层级多、链条长、分布广、物流数量庞大,对农产品和企业起聚集作用。加工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由“农户—加工企业—经销商—消费者”构成,具有产销一体化能力的龙头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进行策划和部署,为农户提供统一的生产资料和技术培训,并收购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再对农产品进一步加工和分销。超市为核心的流通模式,由“农户—经销企业—超市—消费者”构成,农产品的供需双方由超市连接。农户根据公司的安排进行农产品生产,产品经过公司集中后统一销往超市,即“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最后再由超市到达消费者。
3.2.2 线上农业供应链流通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消费者购买行为随之发生转变,催生了线上农业发展。众多企业和农户将电子商务作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交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由“生产者—电商平台—消费者”或“生产者—电商平台—零售商—消费者”构成,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从产地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或经产地经零售商到消费者。这种模式减少了批发市场和分销商等中间交易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通过互联网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交易范围,交易信息和过程也更加透明公开。
3.3 农业供应链风险管理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易耗性、区域性及分散性特点,使得农业供应链风险更加复杂和突出[21],尤其在外部冲击频发趋强的背景下,农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3.3.1 农业供应链风险识别
供应链风险识别是指对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鉴别和判断,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基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划分了供应链风险。张广胜通过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分析,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归纳为供应、需求、信息、环境、合作及物流等6 个方面,共涉及17 个子因素[22];杨康根据供应链网络的点线特征,将供应链网络风险划分点中断风险和边中断风险,其中点中断风险包括管理、技术、财务等内部风险和自然、社会、法律等外部风险,边中断风险包括物流、信用、信息及利润分配、市场等风险;刘妍宏在对生鲜电商供应链风险的研究中认为,生鲜电商供应链风险包括了供应风险、物流风险、节点企业风险、环境风险和售后风险5 个方面[23];也有学者对跨境农业供应链风险开展研究,认为更多的节点企业和交易环节增加了风险发生可能性,增加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运输距离扩大导致的物流风险、各国政策差异导致的政策风险等[24-25]。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判断,常用的方法有德尔菲法、事故树法、流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情景分析法。
3.3.2 农业供应链风险评估
农业供应链风险评估是指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风险发生导致的有形资产的损失和信用、声誉、地位等无形资产的损失。目前常用的农业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有指数方法、模糊综合评估法、风险矩阵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农业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已在跨国农产品供应链、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电商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和智慧农产品供应链中研究应用。徐娟和章德宾结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和过程,引入贝叶斯网络推理算法,构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模型[26]。近年来,供应链风险管理也借鉴金融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风险值(Value at Risk,VaR)、条件风险值(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VaR)等风险度量工具引入农业供应链管理,较好地描述风险发生和的频率和影响程度,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顾玉磊借助VaR 模型,构建了基于风险偏好的成员企业和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7]。
3.3.3 农业供应链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一种风险或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防止风险的爆发和蔓延。农业供应链风险预警是指农业供应链主体及时感知或预测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分解和转化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的严重程度,将损失降低到最低。供应链风险预警是在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预警模型,运用预警评估方法计算预警指标数据,通过与预警阈值对比,评价和分析当前的风险状态,确定警级,发出警报。当前,供应链风险控制的研究多集中在事后的风险应急措施,对事前的风险预警研究较少。
3.4 农业供应链管理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逐渐应用于农业供应链领域,为农业生产经营和风险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农业供业链安全、高效和智能。
3.4.1 农业供应链管理与“互联网+”
2015 年,国务院发布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运用“互联网+”技术,有力于促进农业供应链各环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整个供应链价值最大化。“互联网+”在供应链管理研究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发展模式、追溯体系、信息化管理、监督体系等方面。Duan 等指出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供应链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提供了机会[28]。目前,“互联网+”在农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下的农业科学化生产,专家通过互联网远程指导农民科学化种植[29];构建农产品网络集货平台、展示推介平台及销售交易平台,在农产品产地市场,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农产品集货对接功能,引导实现集货过程的标准化、规模化;打造农产品网上展示大厅,利用虚拟技术进行线上宣传和推介,创新云农场、云牧场等网络经营模式;运用移动互联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移动支付技术,进行农产品网络交易和电子结算。
3.4.2 农业供应链管理与物联网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物联网技术与供应链两者结合一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农业供应链管理中,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生产过程控制、库存管理、农产品溯源等方面。其中,围绕物联网对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的构建、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提高的研究最为丰富[30]。
在生产环境监测和过程控制方面,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大田、温室、养殖场等动植物生长环境及工厂、仓库、运输车等农产品加工存储运输环境中的各类参数,再由计算机系统及时分析相关数据,根据需要远程调控相关参数。
在库存管理方面,利用信息无法篡改、真实可靠的特点,可以准确记录农产品库存和物流,实现农产品物流同步跟踪。张丽研究建立了普通回购契约模型和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回购契约模型,结果表明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库存不准确问题带来的影响,并提高供应链的利润[31];马士华等研究表明,采用RFID 技术可以将企业存货成本减少16.19%,存货周转率提高17.60%[32]。
在农产品溯源方面,主要是集中围绕RFID 技术在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中的应用,对农产品进行二维码标识,实现从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到销售等全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销售。如,曼吉娜(Mangina)等研究表明RFID 可以有效降低食品供应链的产品召回率,减少库存,减少牛鞭效应,实现供应链协调[33];颜波等提出基于RFID 的农产品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型,给出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跟踪和追踪的设计[34];五粮液集团采用RFID 技术构建了防伪和追溯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和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在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提高方面,Gu 等将物联网引入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出物联网在完善产品监控,严格控制食品安全源和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等3 个具体应用,指出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供应链整合水平,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35]。Wang等建立了一个机遇物联网的农业生产供应链流程模型,并分析了物联网在农业供应链中的功能和效应[36]。
3.4.3 农业供应链管理与区块链技术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利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在农业供应链管理中,目前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信息(数据)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及溯源、农产品物流管理等方面。
在信息(数据)管理方面,区块链将所有发生的交易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并进行保护。杨晨雪等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数据存储管理能力弱、被窃取、篡改、删除和信息不一致问题,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了能够衔接农产品生产、运输、消费等相关方在区块链账本上共同记录票据信息和交易信息的农产品供应链数据管理系统[37]。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溯源方面,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衔接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的供应链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采集、存储和共享的安全、透明,解决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数据存储管理能力弱、容易被窃取、篡改、删除的问题。洪涛提出将区块链应用在“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电商领域的应用路径[38];江雪等研究以“善良味道”为代表的区块链数字共享农场,认为结合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可以为供应链领域带来变革[39];中兴云链自主研发出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有机食品溯源和防伪系统,并和黑龙江农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进行了示范合作。
在农产品物流管理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重塑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张崤文等认为存在农产品供应链信用成本高、冷链物流行业效率低等问题,研究提出“区块链+冷链物流”架构的冷链创新模式,以及健全区块链应用标准化体系理念[40]。
此外,区块链还是未来可以促进贸易的一项技术。例如,嘉吉公司(Cargill)和农业公司(Agrocorp)最近利用区块链完成了一笔价值1200 万美元的洲际小麦贸易交易,与传统的几周时间相比,此次交易只需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区块链和智能合同有助于将交换和处理文件的时间减少50%以上[41]。
4 农业供应链管理未来研究方向与热点
4.1 突发事件下的农业供应链应急管理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对农业供应链的冲击,暴露出农业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脆弱性,造成供应链上节点企业重大损失,同时也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引起了社会对供应链突发事件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在全球化市场中,由于气候不确定性导致农产品减产,甚至供应源突然中断,会给下游制造商、零售商造成影响。消费市场方面,如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造成供应链上游奶农倒奶、资金链断裂等。基于突发事件的模型研究、突发事件风险分析评估研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策略研究、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正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4.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供应链治理能力研究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供应链管理也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尤其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如何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提升物流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成为了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全球化农业供应链构建,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研究、面向国际贸易的我国大型企业运作机制研究、跨国农业供应链协同和利益联结机制研究等方面。
4.3 绿色供应链体系构建及管理研究
随着人们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供应链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模式,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经济学模型及优化策略研究、绿色标准及认证管理体系研究、逆向物流的组织模式及布局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衡量与评价研究,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4.4 智慧农业供应链的创新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精益供应链管理技术研究应用,促进供应链协同制造;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研究,提升制造产业价值链,促进制造供应链可视化和智能化;感知技术在供应链关键节点的研究应用,促进全链条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和智能化。
5 总结与展望
农业供应链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扩展和实践,是通过管理与农业产业相关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环节,最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优化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发展形成了以批发市场、加工企业、超市为核心的线下农业供应链流通模式和基于电子商务的线上农业供应链流通模式,同时以“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供应链创新。未来,我国农业供应链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农业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和应用,通过构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一体化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提高农业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支持农业价值链的提升;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建立基于供应链的重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