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方向
2020-11-05李冬男潘国杨
李冬男 潘国杨 周 倩 李 斌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沈阳 110866)
1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生鲜农产品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要求也发生改变,逐渐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安全方向转变。生鲜农产品易腐烂的特性对其运输条件要求极其严格,生鲜农产品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2017年《中国零售业生鲜周转筐应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0%至30%,而发达国家此项数据仅为1.7%至5%,因此探究生鲜农产品保鲜具有重要意义[1]。
年初疫情突然爆发,各地采取了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防控,社会经济开始复苏。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旧的体系不再适配新的行业趋势,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矛盾也逐渐凸显。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将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各方连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也是农产品在供应链上的增值链[2]。目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面临着组织化能力弱、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专业人员较少、运作成本高等问题,对生鲜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将“互联网+”与农产品供应链结合,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优势,借助质量信息、控制单元或控制区域等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特点[3],提高农产品行业的效益,规范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形态也许是未来农产品供应体系发展的趋势。
2 疫情对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的影响
2.1 生鲜农产品供需矛盾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居民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各地商超暂停营业。此时,居民就不得不选择网购,尤其对于生鲜农产品,在电商平台抢购成为居民首选。据统计,叮咚买菜订单数量在大年三十时较上月上涨超过300%,疫情期间电商平台的用户每日新增4 万多[4],突如其来的订单暴增使一些平台供不应求。尽管数据趋势良好,但由于疫情来势迅猛,各大电商平台准备不足,劳动力资源及货源短缺。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订单量再大,如果供不应求,也会产生巨大损失。春节期间,每日优鲜的日均蔬菜供给从500吨翻倍提升到1000吨,整个平台的售罄率控制在10%,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需求。但依旧有消费者反馈“一菜难求”,有时为了抢一个绿叶菜要在APP上蹲守几天[5]。
新冠疫情犹如一场大考,一方面给电商平台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也考验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运行保障能力。在这场考试中,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存在的模式不先进、体系不完善、技术有漏洞等问题充分暴露。
2.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传递缓慢
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是建立在供应链各环节实体之间信息运输和交换的基础上的,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仅受其质量的影响,还受到收入、国家政策、经济和贸易等其他因素的影响[6]。然而,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受到限制,供应商往往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从而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7],专业物流企业缺乏统一调度,未能在农产品供应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本次疫情中顺丰、九州通、盒马等企业在保障供给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均为单兵作战,在信息共享、资源调度方面仍然有较大集成空间[8]。目前,农产品物流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绝大多数是自营或小农户生产,企业发展不平衡,各产销主体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不一,影响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发展。
2.3 冷链物流呈现复苏态势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经营企业设备能力提高,专业冷藏车销量增加,冷库建设也如雨后春笋。2020 年2 月5 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已经明确强调,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同时全国多地暂停了农贸市场、超市、门店等所有活禽活畜的交易和宰杀活动,推行冰鲜和冷冻肉类上市,加速了冷链行业的发展。
未来各行业势必加大对冷链运输、仓储等方面的投入,冷链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预测分析,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4698 亿元[9]。受疫情影响,一方面,武汉、北京、大连等地及很多国外生鲜企业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水产及肉类消费受挫;另一方面,疫情催生“宅经济”,生鲜产品需求激增导致冷链物流需求激增[10]。疫情期间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要远大于往日,同时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冷链物流在此发挥了重要的民生保障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4 供应商进货渠道变窄
疫情期间,继湖北武汉采取封路封城措施后,其他城市也实行相应的政策,这就使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变窄,供应量降低,部分销售商依靠仅有的存货维系。武汉市在“封城”前,有34.92%的商家通过小农户和种植户进行供货,61.9%的商家通过批发商进货;“封城”后,商户进货渠道趋于单一,对批发商的依赖性提高,将近68.97%的商户选择批发商供货,其他渠道占比均有所降低[11]。与此同时,批发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疫情使人口流动受限,封城封路,农产品难以快速运转,批发商货源短缺。另一方面,批发商无法确定稳定的供货量,无法大量存储生鲜农产品,如盲目进货必然会使存储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出现变动。
2.5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迎来新发展
疫情暴露出来的供应链矛盾的背后也同样存在发展机遇。以往居民生活中,日用品是网购的主要方向,生鲜农产品只有亲自到商超市场选购才会安心。疫情使居民无法亲自选购生鲜时,网购就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也培养了大批的线上用户群体。因此要着力打造社区团购营销新模式,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小程序等途径开通O2O、外卖等模式拓展营销渠道,实施“线下经营—线上下单—第三方配送”的居家消费模式[12]。为防止疫情传播,个别平台推出的无接触式配送将包裹投递到智能快递柜或指定位置,避免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随后其他平台跟进,也陆续推广无接触配送车,不仅在疫情期间为运送物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疫情后的智慧物流提供了发展方向[13]。当消费者体会到网购生鲜优势时,物流平台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调研过程以及数据分析
果蔬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生鲜农产品之一,研究其在疫情期间的运转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鲜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同时疫情期间无法做到纸质问卷调查、现场采集的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既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后续数据采集的质量。因此为了全面了解疫情期间果蔬生鲜的消费情况,梳理果蔬生鲜物流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研。
为保证调查数据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此次疫情对果蔬供应链的影响,调查设置了16 个问题,主要涉及疫情后期消费者购买果蔬的具体情况、购买果蔬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果蔬行业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内容。从2020年8月7日至2020年8月11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全部有效收回。
本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分析统计,其中男性占比32.2%,女性占比67.8%;同时各年龄段消费者均被调查,2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11.4%,20~29岁占比65.8%,30~39岁占比12.6%,40岁以上占比10.2%;问卷主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进行数据分析,华中、华东等七大区域消费者均被涉及,华中地区占比6.4%,华东地区占比6.8%,华南地区占比7.2%,华北地区占比11.8%,西北地区占比4.6%,西南以及东北地区分别占比5%、58.2%。基本上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此次疫情对各地果蔬供应、质量以及未来发展影响的实际情况。
3.1 果蔬购买情况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各个地区的消费者购买果蔬的方式主要以实体商超为主。但从图1 依旧可以发现消费者使用线上平台的比例已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华中地区与华北地区线上平台使用率较高,分别占到31.25%、18.64%。在此次疫情中,除盒马生鲜和京东这类平台收益最大外,其次受益的就是实体商超,由图1 可看出疫情期间实体商超使用率依旧很高,传统商超拥有全品类的供应链,在春节期间也持续营业,无论是人员还是存货都远超线上平台。
在统计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满意度时,配送效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线上平台的消费者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图2),发现除了西北和西南地区以外,其他五个区域的电商平台均可按时送达,但超时现象也十分严重。原因主要是疫情突然发生,各大平台没有及时收到反馈数据,订单量短时暴增,导致平台工作人员分拣包装以及配送效率降低,出现超时现象。
疫情期间线上平台迎来了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疫情过后,居民是否继续使用线上平台对生鲜农产品的线上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又进一步统计这些用户(图3),发现各地区的消费者选择继续使用APP 进行购物居多,但西北地区有将近40%的用户不会再使用这类软件,其他地区也存在客户群体流失的现象。用户通过线上采购生鲜的行为习惯可能留存,长此以往会倒逼线下商超便利店进一步线上化,竞争和淘汰也会提高,同时也使用户对产品和平台更加挑剔。最终,留在用户心里的是能提供相对安全、性价比高的APP。
针对疫情期间选择在实体商超购买果蔬的用户进行了原因统计(表1),发现各个地区的消费者不喜欢线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线下购物更方便,其次是担心线上购买果蔬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果蔬受到损害。原因可能是现在电商平台更多追求APP 页面精美而忽略了大众的使用感。例如,我们在订外卖时会发现很多店铺有隐形消费或者品类分类模糊,未考虑中老年用户的使用感。其次果蔬等生鲜农产品不易储存,用户购买时无法亲自选购,很有可能收到的果蔬已经出现质量问题。并且,果蔬产品对包装和运输条件要求严格,在配送员配送过程中果蔬极易发生摩擦跌落,影响其品质。
在调查疫情期间各地区消费者购买果蔬的频率时了解到,华中、华东以及东北地区的消费者购买果蔬频率在每周三次以上占比较高,分别是46.9%、52.9%、47.8%,其他地区的消费者购买果蔬频率集中在每周1~2次(图4)。在统计消费者每次购买果蔬的采购费用占总消费金额比例时发现,除西南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果蔬消费金额占比均集中在10%~20%、20%~30%(表2),可见果蔬的消费量在日常生活消费量占比较高。
表1 不使用线上平台的原因Table 1 Reasons for not using online platforms
受疫情影响,今年露天蔬菜的种植会面临较大压力,可能会影响果蔬的供应,而果蔬的供应情况直接影响到当地果蔬的价格。由调查(图5)可知,疫情期间各地果蔬供应基本充足,由折线图可知,供应充足的地区果蔬价格也相对合适,如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华南、华中以及西北地区果蔬供不应求的比例较大,相对价格较高。华中、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同时也存在果蔬滞销的情况,相对果蔬价格偏低。综合分析,各地区果蔬供应情况以及价格都控制良好。主要原因是我国建立了六大蔬菜产区,可以保证每个季节至少有3 个产区能够进行蔬菜生产,从而满足全国的蔬菜市场需求[14]。
表2 购买果蔬的金额比例Table 2 Propor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purchased
3.2 果蔬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疫情期间居民购买果蔬的方式已经从线下部分转化为线上,由于消费者不能亲自挑选果蔬,因此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果蔬质量变得尤为重要。造成果蔬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采摘、加工、包装、运输以及配送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会造成果蔬质量问题。
从图6 可以看出来,各个地区用户反馈疫情期间果蔬质量良好,但西北、华中以及华南地区果蔬出现质量问题也较多。质量控制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15],从图6 可知,华中、华东、西南以及东北地区的商超主要采取常温贮藏的方式,华南和华北地区商超主要采取冷藏的方式。果蔬对贮藏条件要求严格,长期在常温的环境中贮存,极易发生腐败变质、不新鲜等问题。由于质量问题极易使消费者信心下降,无论质量问题是由生产还是配送引起的,都会在消费者、配送服务商、信息平台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引发信任危机[16]。
针对果蔬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图7),华中、华南地区消费者购买果蔬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果蔬价格过高,其他地区主要是果蔬腐败不新鲜,但各个地区出现这两种问题的比例居多。华北和西北果蔬腐败不新鲜的比例高达53.4%、51.6%。
3.3 疫情对线下实体行业的影响
疫情期间,线下零售行业都遭到了波及,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额剧增,据叮咚买菜平台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订单暴增80%;盒马鲜生则订单量日均10 万[17]。线上行业的迅速发展必定使线下实体行业受到影响。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有差别,疫情严重程度不同,对实体行业的影响也会不同。根据调查(表3)发现,出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货物囤积、开工延迟和交通阻滞三方面。疫情过后,实体行业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疫情之后蔬菜产业或将迎来快速发展,新零售形式也会出现,供应模式或将多样化,高品质蔬菜或将成为时尚,生鲜电商或将突飞猛进。
调查消费者对果蔬行业的发展建议时,消费者普遍提出了有利观点,例如:注重果蔬的质量安全保障问题,提高冷链运输的发展,扩充更多的果蔬种类,适当调节果蔬价格,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中间商,产地直销,注重保鲜技术的发展等,为未来果蔬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议。
表3 疫情对实体行业的影响Table 3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real industries
3.4 “互联网+”时代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发展
3.4.1 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供应链模式
近几年,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投资对象,各行各业逐渐与互联网相结合,尤其近年来,我国网民数目逐年上涨,网购人群越来越多,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其在运营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配送效率低、质量问题频频出现。“O2O”模式是指通过线上推广,将生鲜农产品及其服务信息快速传递给消费者,累积获取规模化订单,然后在线下交易,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效率与效益,达到节约成本目的的一种方式[18]。这种方式既有利于统计各类产品的供求情况,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利用,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与农产品配送效率,有效节约了供应链流通成本。因此,“O2O”模式对解决现存生鲜物流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3.4.2 智慧物流供应链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物流将向着智能物流方向发展,不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冷链物流水平,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及新鲜度,而且无人机送货、配送机器人也将普遍化,这样建成高效快速的配送体系[19]。
今年疫情突发使得许多行业停产停工,而智慧物流、无人作业的优势就显得格外亮眼。智慧物流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中时,一方面是通过不同种类功能的实体终端优化,提高生鲜农产品在仓储环节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了物流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实现冷链物流一体化。
3.4.3 战略联盟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龙头企业是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小、单、散”的个体农户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农企等的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利用龙头企业在农产品行业的领导地位,建立农产品协会,增强内部协作,谋求共同发展,制定合适的行业发展规范,带领协会各成员向企业组织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20]。因此,未来政府应大力支持大型农产品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打造知名农产品生鲜物流品牌,通过行业资源与资金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农户以及合作社等发展,促进我国农产品生鲜供应链的整体提升。
3.4.4 基于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多年前有经营者探索了类似网络游戏QQ 农场的现实体验,让游客亲自采摘农产品,提高消费体验的经营模式。但受限于经营管理成本较高、旅游业发展欠缺、客流量较低等实际问题,该模式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现阶段,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将上述模式嫁接到现有互联网上,采用线上预约、订单采购等形式打造农产品定制化生产销售,满足消费者购物体验和个性化需求,提升农产品销售能力[21]。
4 总结
以果蔬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疫情期间消费者购买果蔬的情况,了解到各地区在疫情期间果蔬支出费用较高,购买方式从线下部分转化为线上,同时了解到疫情期间虽然实施封路封城政策,但果蔬的总体供应量充足,价格较稳定,各地区果蔬也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偏高的现象。疫情期间消费者买到的果蔬质量较好,但出现的问题也颇多;同时了解到各地商超倾向于常温保鲜果蔬,该方式对果蔬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容易引起果蔬的腐败变质。
针对疫情期间果蔬行业出现的问题以及发生的变化,本文提出了疫情常态化下生鲜农产品新模式的发展趋势,例如: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供应链模式、智慧物流供应链模式、战略联盟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等,确保“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能够发挥出最大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