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列宁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2020-12-13汪先平钟壮壮
汪先平, 钟壮壮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新时代,人们需要把目光回到列宁时期,重新认识列宁、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从列宁的思想和苏联建设经验中总结规律、汲取养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回到列宁,“这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事现实社会主义建设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和巩固执政地位尤为重要”[1]。在这个意义上,回到列宁,也就是走向未来。
一、正确认识列宁、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
“从十月革命至今一百余年,共产主义革命此起彼伏,在困难中前进”[2]。今天,人们需要重新认识列宁、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当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以显学的方式出现在国内外学术界的聚光灯下时,人们似乎忘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列宁。在苏东剧变之后,人们仿佛有意无意删除那段没有被科学说明的俄国共产党人与整个苏联生成、发展和终结的历史。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逻辑进程中,无疑是一种虚无主义幻象。正确认识列宁、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理应由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大旗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起始和完成。
(一)正确认识列宁的重大历史贡献
列宁,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缔造者。列宁在20世纪的多半时间里都是伟大的人物,列宁的功绩被人们广为传颂,列宁的精神和列宁主义影响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民族。
可是到了20世纪后期,以戈尔巴乔夫改革为分界线,列宁积极、正面的形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列宁突然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变成了“德国间谍”和“野心阴谋家”。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民主化”“公开化”以及揭开历史“空白点”等思想喧嚣一时,苏联社会开始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大旗下批判列宁、斯大林和基尔任斯基等苏联过往的领导人。关于列宁,有一种说法在当时广为流传,有人说,列宁在流亡欧洲时,曾经从德国政府那得到数百万的金钱,列宁实际上是“德国间谍”。还有人借用普列汉诺夫的话,认为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即发动十月革命的客观条件根本就不成熟,列宁是“野心阴谋家”。更有人认为,“列宁‘不是一个善良的人’,而是‘具有革命的残酷性的人’”[3]。至此,列宁已经从伟大的人物,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德国间谍”和“野心阴谋家”。
虽然近些年来,对于列宁的指责和污蔑,已经证明是由冷战时期西方势力一手炮制,但是对于列宁荣誉的恢复和历史贡献的确定,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完成,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批判列宁”运动产生了顽固而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人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像列宁这样的历史人物?习近平强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4]根据习近平提出的重要原则,列宁在20世纪创立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建立并保卫了苏维埃政权,探索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列宁的事迹和思想影响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促进了人类解放事业,“列宁与马克思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两人在理论创造和指导实践方面都有重大建树”[5]。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列宁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受人尊敬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正确认识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
十月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世界的历史进程,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过渡到无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中国来说,十月革命具有特别的意义。从俄国传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本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自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开始,质疑、否定十月革命的声音就一直不绝于耳。
在质疑十月革命的声音中,“异端说”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所谓“异端说”,就是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念相违背的。也就是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胜利论”的一种异端。“异端说”最大的依据,就是利用普列汉诺夫的观点,“要是我指责列宁不懂马克思主义,那就是在撒谎了,但遗憾的是,马克思使他不满意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时应该等待”[6]。在这段话里,普列汉诺夫指责列宁发动十月革命,认为列宁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胜利”理论,并预言了苏联解体。
20世纪时,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后发现,帝国主义国家面临着内外双重矛盾的挤压。对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对外,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完毕,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只剩残羹剩饭,两股势力之间的矛盾呈不可调和之势逐渐激化。“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7]4,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根据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变化,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面临的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一国胜利或数国首先胜利”的设想。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一国胜利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对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戈尔巴乔夫曾在2006年作过回答:“如果没有改革,我可能还在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我执政时期,苏联体制还是足够稳固的。”[8]可见,连戈尔巴乔夫本人都承认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原因在于自己的改革。“对于苏联的解体,普京总统用‘灾难’来形容。他明确反对在苏联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表示: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9],可见,普京是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并且反对在今天否定苏联的历史。
(三)正确认识列宁主义的本质内涵
什么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否是正确的?这两个问题本来都是可以准确回答的,但是现在除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基本确定外,第二个问题则长期处于争论不休的状态,并且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否定列宁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否定列宁及列宁主义进而否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为推行民主社会主义、颠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扫除思想理论上的障碍”[10]。
什么是列宁主义?关于这个问题,斯大林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的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11]斯大林的这一观点与毛泽东不谋而合,但毛泽东把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列宁思想中理论与方法的内在联系都加到列宁主义里面,这就使得列宁主义更加全面和科学。
列宁主义是否是正确的?对于这个问题,本来应该有肯定的答案,但无论是国内和国外,还是思想界和学术界,都不时出现质疑或否定列宁主义的声音。否定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列宁和列宁主义主张革命和专政,这已经落伍过时了,不再适合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第二个就是既然苏联已经解体,再研究列宁以及列宁主义已经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了,中国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行了。
针对第一个列宁主义已经过时的问题,无疑是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强行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个错误则是片面的认识了列宁主义,把列宁主义的全部内容归结为革命和专政的理论学说。列宁主义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于指导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理论学说。而中国坚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都不是具体的方法指导,而是基本原理和普遍真理。例如,列宁主义中关于生产力发展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关系,就是列宁领导俄国革命实践得出的论断,Lebowitz把列宁这个论断总结为:“生产力发展的特定水平可以解释一种生产关系的存在, 并且, 当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时, 就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12]又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最高阶段的论断,对时下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重大的指导借鉴意义。
对于列宁主义不需要继续坚持的问题,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否定列宁主义强行分为两个方面,这是非常荒谬和危险的。把苏联解体和苏共瓦解的原因归结于列宁主义,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13]113可以说,苏联解体的教训正是因为没有坚持列宁主义。戈尔巴乔夫通过否定列宁主义,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终导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混乱和苏共摇摆迷茫,“毁灭”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强调只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需要坚持列宁主义,在实质上就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帜反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这种观点在“表面上看来是在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实则用心是在于试图通过否定坚持列宁主义来否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14],因为列宁主义正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列宁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列宁与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贡献
列宁以及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可以总结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重要贡献:第一,列宁完成了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在论战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挽救了马克思主义“失声”的命运;第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幽灵”成为现实,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第三,列宁与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积攒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列宁在论战中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进入20世纪之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此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马克思主义遭遇到了自其诞生以来最大的危机,即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伯恩施坦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编织出一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巨网,企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修正。于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开始大行其道,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发生了动摇,成为修正主义者,他们开始把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奉为圭臬。在这危急时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发起了猛烈的批判,但真正完成这个重大历史使命的人是列宁。
列宁最先回答的就是关于修正主义的来源问题。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15]他指出,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小资产阶级被不断压迫,客观上在慢慢靠近甚至联合无产阶级,这样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就难免会进入无产阶级阵营,所以,修正主义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而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就是分析资本主义在垄断阶段的新变化,批判修正主义,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的修正,对此,列宁首先开启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哲学的批判。列宁指出,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正,意图用康德的哲学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上宣扬“回到康德那里去”。这就在本质上否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目的就是跟在资产阶级的教授“屁股”后面,希望对得起从他们的“主子”那里得到的“残羹剩饭”。而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伯恩施坦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在他看来,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就“更加不过成了单纯的公式成了一个以假设为根据的公式”[16]。伯恩施坦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暂时的现象,得出了资本主义在垄断阶段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从而避免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列宁狠狠驳斥了伯恩施坦的这个观点,指出伯恩施坦借口资本主义新发展,认为资本主义能够消除自身经济危机的错误论断。列宁认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关于垄断可以消灭经济危机的结论是非常荒谬的,垄断不仅没有而且无法消除经济危机,反而加深了经济危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是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进行辩护。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矛盾的分析,指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不是在现存的制度内进行改良,而是必须进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列宁的论述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污蔑,而且否定了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观点,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中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使得“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大行其道。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列宁驳斥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并且完成了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患难识人,泥泞识马”,列宁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完成了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使得马克思主义转危为安。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发展的重大贡献之一。
(二)列宁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大众化进程
在无产阶级革命历史进程中,如何用思想武器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不同,列宁此时要直接面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问题”[17],列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创立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道路起到了先驱者的导向作用。这个成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内容包括: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一国胜利说”与“工农民主联盟”思想。其中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是俄国革命的理论前提,而“一国胜利说”是核心所在,“工农民主联盟”思想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
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阶段出现的新特征,创立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消失,反而由基本矛盾派生出的三大矛盾更加尖锐:一是帝国主义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二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的矛盾不可调和,三是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美国和德国,政治经济实力都有了显著的增强,以超常的速度赶上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世界已经瓜分,后起的新兴帝国主义强国想要得到与自己实力相称的势力范围,除了战争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战争,必然会削弱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一方面,综合实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又要加剧压迫殖民地国家和本国的无产阶级。所以,在帝国主义列强进行瓜分世界的同时,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必然会掀起大规模的解放运动,这就为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列宁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根据世界格局变化和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国胜利说”的著名设想,“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7]8。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战争导致不发达国家的内在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者要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来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创造有利的革命形势。列宁全面论证了资本主义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取得革命胜利的观点。列宁认为,在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各族人民饱受剥削和压迫,整个俄国已经变成一座“大监狱”,革命形势一触即发。俄国在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的提出和成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的革命进程。
关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条件已经具备,但如何在革命实践中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摆在列宁面前的新问题。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急需找到可以依靠的强大的客观物质力量。在一个小农人口占国家人口的大多数,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力量悬殊巨大。列宁总结反思了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的原因,创造性地将俄国的革命力量扩大到广大农民阶级。对此,列宁提出了著名的“工农民主联盟”思想,“工农民主联盟”满足的俄国农民阶级对“和平、土地、面包”的要求,获得了俄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工农民主联盟”的强大力量下,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的实践证明,开辟“工农民主联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大众化道路,是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18]。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重大成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使马克思主义从“幽灵”走向现实,加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程。
(三)列宁主义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主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社会发展时,没有把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纳入研究的范围,他们的全部理论经验来自于西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落后的俄国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面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难题,俄国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也不能给出具体的答案。“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19]列宁坚持从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普遍真理,勇于创新的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EPCU电控控制单元的8个模块分别为:BPCP-列车管控制、ERCP-均衡风缸控制、DBTV-备份、16CP-作用管控制、20CP-平均管控制、BCCP-制动缸管控制、13CP-单独缓解控制、PSJB-电源模块。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挫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的阴谋。在1918—1920年这三年里,苏维埃政权进行“军事共产主义”管理,对广大农民实行“余粮收集制”。不可否认的是,“余粮收集制”为苏维埃政权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已经得到巩固,这时还在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对此,列宁选择放弃“余粮收集制”,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前客观分析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实际,认为农业经济占据国家经济大部分,俄国的经济文化还相对落后,甚至比西欧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国家还要落后,但是在政治制度方面,无产阶级政权的先进性又远远超过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加速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创造性的开拓了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半农业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即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尽可能的保护农民的利益,发展农民自由贸易。在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列宁从俄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出发,兼顾发展轻工业,重点发展重工业,这就是列宁主义建设在俄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
列宁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没有列宁,就没有十月革命,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一直持续到今天的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20]。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放在一起,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之一,可见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中国化的坚固的思想渊源。
(一)毛泽东对列宁主义中革命和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21]。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丰富内容为毛泽东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在于毛泽东继承发展了列宁主义中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列宁党建思想。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关于如何进行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问题上,清朝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进行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粉墨表演,但无疑都已失败告终。这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2]1471。毛泽东突破了教条主义束缚,对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一经实践,就展现出无比的优越性,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在近代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系统地研究列宁主义以及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原因。毛泽东认为,俄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列宁创建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榜样,要把中国共产党建成布尔什维克化的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在1939年《共产党人》上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成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22]602自此,建立一个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成为毛泽东的重要目标,毛泽东围绕着这一建党目标,汲取了列宁主义党建思想中的党的使命、党的教育、党的纪律等有益成分,形成了毛泽东党建思想。毛泽东党建思想对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作用;第二,坚持党要管党,开展大规模整风教育运动,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第三,坚持实行民主和集中辩证统一的民主集中制,保证党组织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毛泽东继承发展了列宁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党建思想。后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毛泽东党建思想,革命的成功实践证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开辟了正确道路,指引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而在毛泽东党建思想建设下的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邓小平对列宁主义中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开拓与创新
邓小平同毛泽东一样,非常重视学习列宁主义,尤其是对列宁主义中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进行了开拓与创新。
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俄国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借鉴了列宁分析定位俄国社会主义阶段的方法,结合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国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水平进行了精准的历史定位。“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计划”[23]。邓小平关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准定位,决定中国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方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事实上,列宁主义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正是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伟大构想的源头活水。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运用了列宁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分析中国当前的基本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把解决农村问题当做重中之重,不过与新经济政策不同的是,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基础的物质保障。在市场经济方面,与新经济政策类同的是允许自由贸易,发展商业,搞活市场经济。由此可见,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着原理层面的相似之处。
“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没有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25],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坚持把列宁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理论和经济建设思想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结合在一起,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道路。
(三)习近平对列宁主义及苏联历史的研究与借鉴
习近平一直重视对列宁经典著作和苏联历史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借鉴列宁主义和苏联历史基本经验来指导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就注意研究学习列宁的经典著作和列宁主义思想,后来更是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列宁经典著作以及苏联历史的重要意义。列宁主义和苏联历史不仅指导了习近平的领导实践,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可以说,对列宁主义的理论思考、经验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担当和探索,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梁家河知青时期,习近平曾在劳作之余阅读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国家与革命》,并且深受震动。“他曾就《国家与革命》里阐述的一些问题,与他认识的朋友探讨”[26],习近平热情地和知青好友谈论着关于国家、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列宁主义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曾在2011年5月14日的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自觉地研究学习《列宁专题文集》,精读其中的代表性篇目。习近平特别重视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习近平特别重视对苏共历史、苏联历史的研究探索和规律总结。习近平强调:“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 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 否定列宁, 否定斯大林, 搞历史虚无主义。”[13]114对此,他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同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确立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列宁主义焕发了新的生机。列宁主义和苏联历史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和经验指导。“上个世纪末,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有人乘机宣称‘历史终结论’和‘中国崩溃论’”[27],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总结苏联、苏共崩溃的经验教训,坚持改革开放、艰苦创业,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在新时代对列宁主义和苏共、苏联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对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在新时代的价值进行了艰难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之一。
正确认识列宁和列宁主义的时代价值和历史贡献,正确认识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指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进入20世纪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28]习近平充分肯定了列宁、十月革命以及列宁主义对世界文明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仍需重新认识列宁、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从列宁主义和苏联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吸取教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大旗,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