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空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
2020-12-13孙成武
方 华 孙成武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一论断进一步深化了我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认识,彰显了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了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程度和水平的又一次提升。高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的主要阵地,扎实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是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年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加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
一、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也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但放眼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区域冲突频发,全球性问题日益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的首要阵地,应抓住“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有利时机,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促使青年学生主动承担起继承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必要教导青年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中国态度,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奋发有为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早日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广大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切实增强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立场,树立青年学生坚实的文化自信,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应主动承担起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的使命,依托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建设经验,把握时代机遇,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等问题,使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与使命形成深刻认同,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价值基础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促使学生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思想认同,从而自觉将其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能够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价值基础。习近平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淀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品格,赋予了中华民族崇高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以博大精深的中华先进文化为支撑,全面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与价值标准,唤起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生心中延续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塑造青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能够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内在价值保障,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互相促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均是以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为教育目标,旨在塑造广大青年学生的人格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能够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使大学生在国内外复杂形势和挑战面前,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以坚定的信念、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在的情感保障和价值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提供教学理念指导和平台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又互相促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
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这一论断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在时间维度上,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处理好中华文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在空间维度上,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处理好文化自身发展和向外辐射发展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深化青年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认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起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从时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
从时间维度上来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处理好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问题。换言之,就是要深刻把握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关系。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4〕从时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应引导学生形成理性、科学、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观,理性对待过去的文化,科学发展现实的文化,努力开创未来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继承,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理性对待过去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作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中华文化五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数不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动力。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为新时代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从时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文化继承和认同是根本。习近平在纪念孔子2565 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6〕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应广泛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历史与成果的学习,讲清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领悟中华文化特有的价值理念,教导学生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认清时代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感受中华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总结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过去文化蕴含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形成理性认同,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2.科学发展现实的文化,实现文化繁荣兴盛
从时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要教育学生用与时俱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眼光,科学看待现实文化的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全局性把握,形成理性认识。目前,高校的文化自信教育尚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文化自信专门课程设置的缺位,致使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相关内容缺乏系统的学习,很难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由于中华优秀文化知识的匮乏,在多元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下,部分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被西方文化所侵染,丧失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取而代之的是对西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追逐。贪图享乐、道德滑坡、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现象频发不穷,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高校应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围绕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深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和主要特征,对大学生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进认同、增加自信,从而主动承担起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3.努力开创未来的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从时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还要培养青年学生的时代担当感,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的未来发展问题,要进一步深化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未来发展道路的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以长远的观点看待我国文化的发展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文化发展做出前瞻性、预见性的判断,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胜信念。从时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要坚定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主动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发展的使命,积蓄力量,攻坚克难,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在时间维度上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要让学生们清醒地认识到继承先进文化、发展现实文化、开创未来文化三者之间一脉相承、彼此支撑的内在联系。继承先进文化是基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实文化既是对过去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未来文化建设积累经验、奠定基础;未来文化发展目标的制定是对之前文化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创造性运用,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架构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稳步向前发展。
(二)从空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
从空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科学看待文化自身发展和向外辐射发展的问题,深刻把握二者间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关系。要使青年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兴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只有向国际社会客观真实的宣传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才能营造出和谐共赢的国际发展环境,减少文化发展阻力,实现自身文化的蓬勃发展。
1.深化道路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从空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要教导学生从深层次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使青年学生对自身文化的发展道路充满信心,从而自觉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7〕高校在文化自信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深化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同,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精神追求,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正如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所指出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马克思主义作理论基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有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必将拥有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面对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诸多挑战,青年学生不仅要坚定文化自信,更要时刻践行文化自信,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觉地渗透进自己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当中,以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己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
2.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营造和谐共荣的文化发展氛围
从空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既要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深刻认同,也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在国际社会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树立良好大国形象的重要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立足中国,也要面向世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互动,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与认同,主动吸纳外来文化的优质资源,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中获得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不断完善自身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各种质疑,要坚定文化自信,敢于主动发声,争取国际话语权,客观真实地向世界展示一个自信、平等、包容的大国形象。积极向世界表达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消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消除“中国威胁论”等不实言论,增进文化间的共识,共同创造和谐共赢的国际文化发展环境,实现多种文化的融合共生,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和谐的国际氛围中蓬勃发展。
在空间维度上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自身发展与向外辐射发展的关系问题。既要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深刻认同,鼓励学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以开放积极的眼光对待文化的向外辐射发展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稳步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国际间多种文化的和谐共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助力和保障,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创新文化发展机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三、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从时空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不能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只在口号中坚定,更要践行文化自信,通过实践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渗透进学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形成深层次常态化的文化自信。高校应主动为学生搭建文化自信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类文化自信实践活动,在具体实践中,增加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使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渊源和发展趋向形成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价值追求形成更深刻的感悟,使文化自信教育落地生根。
(一)打造实践体验型文化自信精品课程,开展系统的文化自信教育
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文化自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全力打造文化自信精品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科学系统的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体会。精品课程的开发应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贯穿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学生们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结合时代热点话题,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手段,打造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的实践体验型文化自信精品课。比如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开设传统文化体验单元,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或者通过排演经典影片片段,连线英雄连队等形式让学生重温革命文化;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饰、饮食、建筑等文化,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同。通过课程中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环节,拉近中华优秀文化与学生的距离,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鲜活起来,深化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同,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去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文化,逐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二)依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开展浸透式文化自信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培养起着隐性的引导和塑造作用,依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化自信为导向,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营造紧贴时代精神的文化自信氛围,让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染与熏陶,潜移默化地生成文化积淀,坚定文化自信。比如可以举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主题摄影展、传统文化体验周等活动。也可以依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感染力较强的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地域历史文化宣传活动,鼓励学生面向社会积极宣传当地地域历史文化,通过在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建立微信公众号传播地域历史文化精神等形式,以实践的方式深化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感悟,拉近文化自信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通过对触手可及的身边的文化自信资源的感受,促使学生对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形成理性认知,厚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三)设立学生文化自信科研项目,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文化自信教育
大力弘扬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具体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样问题。高校作为科研攻坚的主要阵地,应主动发挥科研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不单要为教师搭建文化自信科研平台,也应积极为学生搭建文化自信科研项目研究平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大胆创新,跨学科合作解决身边的文化自信实际问题,丰富文化自信研究成果,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实践自己传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通过对具体科研项目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与发展活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存在感,培养学生的时代担当。同时,高校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外来文化的刺激也是学生增进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间的高校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在不同文化思想的碰撞中,引导学生主动承担传播中华文化、介绍中国国情、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习近平同志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9〕青年学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体,要在青年学生身上凝聚中国精神,延续中国智慧,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早日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推进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既不能孤芳自赏,也不可妄自菲薄,应教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文化的发展,用感性的心态去热爱自身文化,用理性的视角去发展文化,用坚定的信心去实现文化的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薪火相传。可以预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必将成就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新辉煌,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也必将孕育出更加辉煌的中华文化,而这个更加辉煌的文化终将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时代使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