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视域下德育先行的内蕴阐释

2020-12-13徐翘楚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育人德育

徐翘楚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大计的优先战略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党、国家对新时代我国教育规律的认识提到了新的层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新的架构[1]。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年的治国理政中,从当前我国时代发展需求出发,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卓有成效的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和新的观点,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教育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战略性论述与布局,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政策引领,为教育者及教育管理者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上指明了方向,同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改革的完善与发展、确保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方向保证。

一、践行教育使命有赖于正确的政治方向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改革持续深入、教育认知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内涵已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特征,那么学校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实现立德树人,各类学校应在教育进程中把立德树人的效果与成就作为验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标准。其中心任务与职责就是要植根国情民需,立足时代发展,面向社会需求,融通中外、着眼未来、教书育人,完善提升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现代教育。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建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在教育环境中所呈现的育人过程要充分体现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爱国情怀,强化品德修养,凸显知识视野,培养奋斗精神,完善综合素质,从而做到全面系统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国情精准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及民族复兴的根本性问题,非常明确地指明了今后学校办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而在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这一不断发展变化的进程中,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国家需求的合格人才的前提,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德育先行的育人理念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构建新时代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培养的教育体系,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是国家高校办学的必然要求。现行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德智体美劳之间存在着互为联系、彼此制约及相互影响的必然联系和内在关系。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过关,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应看其德智体美劳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2]。实践证明,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受到了普遍欢迎;在智育方面发展不合格的人才应加强智力训练;在体美劳育方面发展不合格的人才应提升其综合素质;在德育方面发展不合格的人才应加强非智力因素和真善美的培养。尊重教育规律乃人心所向,高校实施的教学过程均为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单纯是各种学业信息的接受者,教师在履行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深入了解众多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采用适合于在思想品德上影响学生的办法,使学生热爱学习,有效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增强技术能力,并不失时机地提升学生的智能水平,使教育对象打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基础。同时要强化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从而使其和谐有序健康发展,做到喻之以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之以德,以此来促使教学对象产生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这样方能在以德育人、德育先行的教育过程中突出一个“融”字,即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能力教育融为一体,使其融会贯通、互为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特别是在教书育人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自身形象、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等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育人主题。

三、忽视教育过程中的德育所带来的困惑与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忽视了德育教育,很多学生将难以形成科学稳定的唯物主义人生观,还容易受到如狭隘的唯心论以及形而上学思潮等不良因素的干扰与侵袭。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社会,很多学生对知识渴求的精神,常常是在教师日常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影响之下,而自动自发形成的,可以说并没有特别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素养,也缺乏认真严格系统的求是求实精神。同时,应该看到影响学生思想状态的因素比较复杂,鱼龙混杂的网络意识形态难以研判,校园、社会上的突发事件及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安全难以把控,如果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政治引领,偏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正确轨道,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出现认识偏差,在学业方面容易缺乏刻苦勤奋的求知欲,导致唯分数、唯文凭、混日子等急功近利思想,在生活上容易产生惰性懒散,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风及将来的工作作风;容易丧失对共产主义真理的执着追求,从而导致缺乏道德修养,工作粗枝大叶、眼高手低、害怕艰苦、意志薄弱等。因此,这些学生较难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心,其敬业精神、专业思想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动摇,势必难以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甚至经不起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从而影响其对科学知识、专业理论的探索、掌握与运用,也将难以成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栋梁之材。

四、教育过程中的德育先行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教育界的先驱曾说过:欲图教育之有效,非促其自觉不可。而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德育,为学生实现政治自觉做了很好的方向性保证,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丰富、完善与发展。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通过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对于选择认识对象,整理各种信息,解读对事物的认识结果,及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实训等相关活动时正确地选择方向、确定目标和采纳方法等,都会起到良好的引导、支配和控制作用。这告诉我们:在育人的过程中起引导、支配和控制作用的实效并不是单一的,它同教学一样仍然是双边关系,在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中无时无刻不在孕育着师生间的师德与德行。为师者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及塑造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任[4]。所以,教育者的价值追求、专业发展、思想境界、情感特质必须是至高无上的,教师必须是师德规范、有教育情怀、会育人的好老师。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说过:“要使学生发热,自己必须得首先发烫。如果自身的温度不够,将无以感化学生。”先生的教诲充分证明了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学生层面看,极个别学生坐而论道拼父母,坐享其成讲条件,作业靠代笔,考试靠抄袭,不学无术,谈什么“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考试能混过去就行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学习氛围只能强化其比较盲目地投身于社会,将妨碍学生科学系统、规范有效的认知探索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相反,品德高尚、人格完善、崇尚劳动、尊重科学、不怕牺牲、敢于逆行、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热爱专业、勤于探索的人生价值取向,必将提升学生科学系统的认知能力,使其获得拓展与延伸,同时削弱或抑制学生被动消极地对仕途无序而盲目追求的认知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德育先行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与强化其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正确的认知能力的引导下,始终保持冷静而清醒的头脑,从而加速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完成进程。

当前,国家已经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教育中的德育,在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同时将积极带动其他方面工作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等教育要不断强化思政课的引领,使受教育者做到真诚抒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制度认同、文化思想认同、情感担当认同[4]。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现挖掘拓展教学课程的育人资源,形成课上、课下和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工作理念与机制,让教育产品实现品德内化、知识转化、习性优化、理念同化、德才兼备,使德育真正成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开拓者、领航人,从而全面、快速提升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人才规格的质量和数量。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试析高中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