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肉鸡成活率

2020-12-13董二磊王玉付宝明赵云英叶超

北方牧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霉菌雏鸡免疫系统

董二磊,王玉,付宝明,赵云英,叶超

(河北地邦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随着集约化、 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在很多地区,饲养管理及饲养环境等因素严重影响肉鸡的生长,疾病较多,死淘率高,严重影响养殖场的收益。 本文旨在讨论在疾病防控和日常管理中, 如何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肉鸡的成活率。

鸡肉是人们最喜爱的肉食之一, 同时很多地方名菜也是选用鸡肉作为原料, 因此每年我国鸡肉的消费量也特别大。 我们肉鸡的饲养历史悠久,养殖数量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随着我们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畜牧养殖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但是很多的肉鸡养殖方式还是传统的养殖模式,饲养密度大,病原微生物肆虐,鸡群抗病力低,死淘率高,这些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收益, 本文主要通过疾病防控和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为肉禽健康、高效养殖提供依据。

1 净化肉鸡垂直感染疾病

垂直传播的疾病指的是种鸡带有某种病原,会传给商品代,造成商品代的感染。 一般来说,凡是垂直传播的疾病都可以水平传播, 当与带有垂直传播疾病的鸡同群饲养,健康的鸡也会被传染。 常见的具有垂直性传播的疾病包括沙门氏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禽白血病、Ⅰ型腺病毒感染等。

沙门氏菌感染后会引起雏鸡下痢; 支原体感染会造成呼吸系统与关节处的病变,是诱发新城疫、法氏囊炎及大肠杆菌病等病的导火索;有些病毒性疾病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无效。 因此在做好种禽疫苗免疫的同时,在雏鸡开口的时候,添加一些预防药物, 比如具有广谱抗菌性的盐酸大观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等, 可以净化体内可能存在的垂直传播的细菌, 减少后期出现沙门氏菌病和支原体病的概率。

2 改善鸡苗体内缺氧环境

一般来说,环境中空气越新鲜,氧气越充足,鸡群生长状况越好。 但是目前集约化养殖,养殖密度大,尤其是冬天,由于天气的原因,通风减少,造成养殖舍氧气不充足,鸡长期处于“闷着”的状态。 尤其是对于肉鸡来说,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采食量大,本身心肺功能压力就大。 如果此时再加上鸡舍内通风不良、 负压太大、操作不当、失误等,都会造成机体缺氧, 而引发疾病或者引起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肺脏水肿、生长迟缓、料肉比高、弱残鸡增多等现象,引起淘汰率增加、肺脏瘀血、猝死等疾病。

为此,在饲养管理上,一方面要注意通风,在保障温度的前提下,一定要保持最低限度的通风量, 让鸡舍内外保持最低限度空气的交换和流通, 这样可以及时补充鸡舍内氧气含量,为机体发育提供氧气保障,同时也可以排除舍内灰尘提高鸡舍内空气质量, 降低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另一方面要注意湿度控制,雏鸡前期注意保证鸡舍内湿度不要太低,否则容易造成空气干燥,对雏鸡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 同时会造成鸡舍内粉尘量增加对呼吸道造成刺激,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除此之外, 也应该通过添加一些保健类中药从而提高机体的心肺功能, 改善机体缺氧的状态, 比如芪贞增免颗粒,具有补气血的作用,肺主气,心主血,因此具有很强的强心功能,可以增加小脑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心、肝、肾等内脏出血。

3 保护机体黏膜免疫

黏膜免疫系统独立存在于全身免疫系统之外, 是抵抗病原微生物从黏膜入侵机体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肠道免疫系统又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由肠上皮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派氏结等组织构成。 在黏膜表面附着了大量具有抑菌作用的黏液, 可以组织微生物附着于上皮细胞。 研究表明,95%以上的感染皆发生于黏膜,黏膜一旦出现破损, 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就会进入机体,造成全身感染。 对于肉鸡来说,黏膜损伤主要是病毒、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损伤,因此保护好黏膜屏障,提高黏膜免疫是抵抗细菌病毒的第一步。 增强黏膜屏障的手段包括,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益生菌, 益生菌一方面可以刺激肠道上皮细胞表达黏蛋白,促进黏液分泌,形成黏膜和微生物之间的保护层, 强化和加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另一方面,益生菌可以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动态平衡,抑制致病菌的大肆繁殖。 同时补充一定量的短链脂肪酸, 可以直接为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供能, 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

4 清除体内霉菌

畜禽霉素毒素感染是目前普遍存在的。 一方面,由于玉米晾晒的改变,未经高温暴晒杀菌,新鲜玉米水分含量大, 在储存过程中导致霉菌滋生;另一方面,在养殖过程中,有时一次性喂料太多, 导致料槽内有剩余,尤其是遇到天气湿热,或鸡喝水时水滴到料槽里, 也容易产生霉菌。 霉菌种类多, 其产物为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会损害机体的内脏器官、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导致免疫抑制、免疫无效,影响生产性能低,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

控制霉菌感染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饲喂习惯,育雏阶段少加勤加(1~3天喂8~10 次、4~7 天喂6~8 次、8~14 天 喂4~6 次、15 日 龄 后 喂3~4次),每天净槽2~3 次,每次空槽半小时左右, 防止料槽饲料板结引起发霉,同时也可以刺激鸡群食欲。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鸡会出现热应激现象,导致进食量下降,养殖人员要对饲料的发霉情况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由于湿度高, 造成饲料的发霉变质,影响鸡的免疫性能。 同时,还要对饲料的颗粒程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应用颗粒饲料来进行肉鸡的喂养,方便其进食,避免由于食欲下降导致采食量不足。 除此之外,对于发现霉菌感染的, 可以在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脱霉剂, 在脱霉剂选择过程中,要选择分子粒径小的,这样其表面积大,吸收率更高。

目前,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肉鸡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 疫病也成高发态势。 因此, 在肉鸡的养殖过程过, 要注意净化雏鸡的垂直感染疾病,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增强机体的心肺功能,保护机体的黏膜免疫,清除体内霉菌,提高肉鸡成活率,增加养殖收益。

猜你喜欢

霉菌雏鸡免疫系统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Staying healthy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