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撕裂
2020-12-13马一鸣
许 浩,马一鸣
2015年9月~2017年5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缝合桥固定技术结合肱骨大结节髓质激发修复16例肩袖撕裂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6 例,男6例,女10例,年龄 55~77岁。左侧5例,右侧11例。患肩主动前屈、外展角度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其中小撕裂7 例,中撕裂5 例,大撕裂3 例,巨大撕裂1例。病程2个月~2年。
1.2 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将加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注入肩关节腔内,自肩后侧及前侧入路各做0.8 cm切口将关节镜套管直达关节腔,置入关节镜,探查盂肱关节内部结构情况,在肩峰下间隙置入关节镜,行肩峰外侧入路,清理肩峰下滑囊,依据患者肩峰具体的形状、被撞击情况完成肩峰成形。观察肩袖撕裂情况,将肩袖肌腱止点有效清理,骨质新鲜化。取ø 1.5 cm 的克氏针在大结节区域钻4~6个孔,深3~5 mm,钻孔位置远离内排锚钉,以溢出骨髓为准。取2枚内排锚钉打入肩袖原止点处内侧,将回缩肩袖褥式缝合打结,拉回至原止点,肱骨大结节外侧处再打入2枚锚钉,将内排缝线穿入锚钉后锁紧,缝线桥牢固,撕脱肩袖被固定于原位,肩袖固定牢固。术后除1例巨大撕裂患者上肢托固定悬吊患肢2周,其余均术后第2天在康复师指导下开始被动前屈、外展练习,逐渐增加角度;4周后开始主动前屈、外旋、外展活动,同时行三角肌及肩袖肌力训练。康复训练的进度和强度视撕裂的大小和修复的张力而定。术后6周患者基本恢复日常生活。
2 结果
患者均获1年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UCLA肩关节评分术前为14~20分,末次随访时为24~34分。无一例出现再次撕裂。
3 体会
关节镜下缝合桥固定技术结合肱骨大结节髓质激发由双排固定技术及经骨髓道固定技术发展而来,内排锚钉的缝线采取水平褥式的方式缝合,线尾自外排压线钉穿过后,完成线桥均匀对肩袖的挤压固定,进而获得较广的接触面积与较强的骨—腱愈合能力,生理力学特性较好,临床上再撕裂率较低,治疗肩袖撕裂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