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020-12-12张君玲

关键词:发现美创造美小学低年级

张君玲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创新中,散发着勃勃生机,民族音乐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也是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合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平台,注重细节处理,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发现美,创造美,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音乐素养的效果呢?本文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传统与现代 发现美 创造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亦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还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为手段,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优秀作品进一步融合,不仅能感受到作品的诗情画意,还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新《课标》规定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笔者在不断研学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一些浅显观点。

在一次省级优秀音乐课例展示中,有这样两堂音乐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堂是一位年轻老师讲授的。教学活动从带领学生在主题音乐中寻找灵感开始,孩子们跟着老师瞬间进入角色。接下来的聆听、教唱、分小组比赛等活动,每个环节都清清楚楚,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也非常合适。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就四个字—按部就班。唯独在最后歌曲呈现上出现了问题,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掌握得不扎实,节奏不稳定,音准也不准确。显然,这位年轻老师感到与自己的预设出入较大。

第二堂课中,教师的节奏相对有些迟缓,歌曲是《船工号子》。课堂上,孩子迟迟体会不到作品的特点—节奏时而舒展、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急促、音调高亢,紧张热烈的行船中,表现了船工乐观坚毅的性格。指导老师不急不慢,通过不同层次的聆听、对船工动作的模仿、声情并茂的范唱、相关视频的欣赏,在慢慢地引导下,学生找到了船工的感觉。接下来的跟唱中,学生的神情、动作、演唱都有了“味道”。然而,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创作活动,在老师强有力的带动和感染下,学生由之前的拘谨变得活泼起来,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对作品的把握准确传神,旁听者直呼“过瘾”。课程结束后,回头反思,这节课的环节在哪里?有,又貌似没有。没有清晰的节段,唯有扎实的成果。

点评交流时,专家老师的一句话简直是画龙点睛

—发现美最主要的是风景,创造美更注重的是过程。是啊,课堂没有风景,学生怎能发现美?过程中不注重细节的处理,怎能引导学生创造美呢?结合以上素材,笔者不禁思考教学中怎样做才能有风景,才能创造美?结合培训所得,以及教学经验,分享以下几点。

一、节奏的体验

节奏的变化是艺术美之灵魂。可见对一个作品节奏的把握是多么重要。课堂时间有限,节奏如此关键,教师就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作品的节奏。

例如,运用律动,教师引导学生在肢体运动中体验作品的节奏,由外在的感知变为内在的感觉;运用认、听、读、写来强化节奏的记忆,用小擂台的形式激励学生对节奏的把握。

二、旋律的体验

旋律的体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产生共鸣,旋律的认知与记忆才会事半功倍。关于旋律的体验,可以从作品自身的特点开始了解,从主旋律的聆听开始,通过不同层次的聆听,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有主动探索的意识。旋律的再学习是强化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总结前一段旋律,刺激大脑的深层记忆。

三、歌词的认同

歌词的学习与节奏相结合,从按节奏朗读的方法进行初步认知;根据作品的风格,抓住歌词的特色;循序渐进地多遍聆听,也是体验记忆歌词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情感的升华

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扣人心弦,是因为有情感的共鸣。在了解作品结构的基础上,情感的挖掘尤为重要。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使内心的情感得以激发,领略作品的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音乐学习和欣赏中,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为情感的升华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运用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重塑,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五、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知流行歌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与当下时尚的音乐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产生主动接近和尝试的欲望。

例如,在歌曲《说唱脸谱》中,教师结合歌曲的特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国粹京剧引入到学习中,勾画脸谱,模仿唱念做打的一招一式,分辨生旦净丑的人物角色。在互动活动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将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巨大力量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领略独特的精神内涵,增强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产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近些年来,隨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教师要能将所得用之于课堂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为学生发现美搭建良好平台,为创造美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毕业论文。

[2] 程红红《让教师在音乐中作为,让学生在音乐中有所为—重返音乐课堂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学周刊》2011年第30期。

[3] 李向峰《引趣、激趣、增趣—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三步曲》,《黄河之声》201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发现美创造美小学低年级
浅谈对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美”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如何挖掘小学语文课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