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内在逻辑

2020-12-12张晓委

关键词:凝聚力时代工作

刘 锋,张晓委

(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24)

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繁荣昌盛与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41。这是在深刻总结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着力提升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所谓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就是指党的意识形态由于其自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所产生的可以对人们进行说服、教育、指导与感召的能力。学界围绕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理论基础、现实情势和实践依据等问题探讨的成果较多,但一些成果的论述与阐释相对分散,不够深入,也尚不全面,亟待从整体性的视野全面把握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内在逻辑。对此,笔者认为,新时代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夯实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根基、总结苏共意识形态建设教训的必然逻辑,是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应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执政实践与经验借鉴的双重促动——夯实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根基与总结苏共意识形态建设教训的必然逻辑

从历史视野来看,我们党近百年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艰辛探索与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为新时代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调,夯实了基础。同时,苏联亡党亡国的意识形态建设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启发我们党要深刻把握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牢牢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夯实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根基的内在要求

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鲜明特点和强大保障。先进的社会意识产生后,一经掌握群众,就可以起到巨大的动员、组织和改造作用。恩格斯曾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2]可以说,科学的意识形态对社会实践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无产阶级政党要向工人阶级宣传和灌输科学的意识形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列宁主张意识形态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事实来开展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不同的手段着力对工人阶级进行党的意识形态教育,着力推动理论“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3]。列宁的这一“灌输论”对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影响和增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推动工人阶级由自发斗争转变到自觉斗争等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认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4]。邓小平则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入新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形势,江泽民指出,“各级党委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5]。胡锦涛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6]。进入新时代,扎实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愈加重要,完善与创新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愈加迫切。在此情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位置上,并强调“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这就进一步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确定了基调,把准了方向。

进入新时代,肩负推进伟大事业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要着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敢于推进伟大斗争,尤其是要旗帜鲜明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统摄力和引领力,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的制度保证。当前,为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筑牢党的长期执政根基,就要坚守党的意识形态舆论阵地,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着力提升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升武装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的实效性。

(二)总结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与警示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以及东欧的蜕变,无不警示了新时代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两委”研讨班上明确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8]。就意识形态领域来看,“放弃马克思主义,让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长驱直入、占领阵地,成为苏东总崩盘的思想路线根子”[9]。可以说,指导思想的动摇,思想阵地的坍塌,再到历史层面的自我否定,导致民众思想混乱、信仰缺失,从而使庞大的苏联共产党变成失去灵魂的“泥足巨人”。

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出现失误的原因极其复杂,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经济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导致社会主义发展偏离方向,是苏联亡党的根本原因。苏共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弱化党的领导,甚至放弃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地位自然会丢失,社会主义性质随之改变。同时,苏共领导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错误导向,使改革转为改向和改制,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主张推行政治多元化,宣扬超阶级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偏离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致使苏共执政合法性出现严重危机。

二是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致命一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事关执政党能否把握正确改革方向,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坚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并先后提出“意见多元化”、“舆论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让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占领了意识形态阵地。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丧失和思想的混乱,瓦解了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信仰,动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破坏了党群关系,引发党内外思想混乱与信仰危机,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

三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封闭僵化,意识形态工作的强迫“灌输”形式、刻板僵化的内容以及干瘪枯燥的语言,是苏联人民放弃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原因。苏共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化与大众化,无视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从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在引领和指导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过程中,无法有效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四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意识形态的渗透、遏制和围堵,是苏联亡党亡国的“催化剂”和“加速器”。苏联解体前,美国布什政府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手段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利用传播媒介,对其进行意识渗透;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导苏联实行经济私有化;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苏联内政,扶植非政府组织培植反对派;干涉苏联民族问题,破坏苏联的民族关系;物色苏联共产党内部的亲西方分子打造意见领袖,最终使其逐渐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在“引进来”时,要警惕并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牢牢坚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另一方面在“走出去”时,要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警示世人:必须始终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注重党的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创新,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警惕并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切实巩固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反之,政党就会失去执政根基,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灾难。这对新时代我们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更好地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着力提升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

二、世情、国情、党情的崭新变化——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的现实要求

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新篇章需要强大的意识形态理论指导和力量支撑。与此同时,开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也内在地要求我们党在把握时代脉搏和认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

新时代党顺应历史方位的变化,全面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我们勾画了未来30多年发展的总蓝图,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与此同时,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这就要求必须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要求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思想凝聚、价值引导与共识整合等作用。

从世情来看,西方敌对势力乘机运用多重手段,试图制裁和围堵我国,阻碍我国和平发展。其中,在经济上拉拢我们、捧杀我们,在军事上包围我们、封锁我们,在政治上挤压我们、妖魔化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进攻,西化我们、分化我们,加大策动“颜色革命”力度,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当前,西方敌对势力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意识形态的渗透上,企图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试图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遏制我国软实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面对西方媒体恶意曲解和负面报道我国战“疫”事迹,制造和散布“意识形态病毒”,一味地抹黑和污蔑我国,守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大门、牢牢掌握党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国情来看,新时代这一崭新的历史方位,承载着新的使命和战略任务,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不同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特别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这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势和人民生活状况的崭新特点。但现有的主流意识形态供给显然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更多样的需求,还不能充分发挥出党的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这就对党的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党的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呈现向好向上的态势,但意识形态领域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社会思潮多样多变,多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相互激荡,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仍然伺机冒头,妄图冲击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

鉴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着力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这正是基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情势的现实选择。

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内在地要求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曾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7]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

(二)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卓有成效的开展,党的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推进意识形态建设还面临一些严峻挑战。

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挑战。伴随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利益分化与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多变交织,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妄图冲击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二是市场逐利性冲击着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市场经济自身的缺点所引发的拜金主义带来了唯利是图现象,所引发的享乐主义带来了低俗媚俗现象,所引发的极端个人主义带来了各种道德失范现象。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三是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各种敌对势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法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互联网成为西方国家实施意识形态渗透、传播错误思潮、发酵负面舆情的重要策源地。网络舆论场域噪音、杂音不绝,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好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任重道远。

总之,社会思潮复杂多变,多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冲击着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比较严峻。所以,新时代应围绕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短板和面临的挑战,着力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充分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等作用,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意识形态阵地。

三、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意识形态场域——应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其日益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新媒体时代,伴随着意识形态工作对象的新变化、传播阵地的新转换,意识形态的舆论场发生深刻变革,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治理彰显出“治理工作的政治性、治理对象的两面性、治理主体的‘一核多元’性、治理内容的综合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治理环境的复杂性等特征”[10]。总体来看,意识形态场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交织共存的,对开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建设、话语建构等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内在地要求提升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西方敌对势力日益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转向互联网领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并把“维护网络安全、实施网络强国”这一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地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11]可以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复杂的意识形态舆论场。基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场域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的当下,着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就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的各种优势,化解负效应,激发正能量,使“新媒体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助手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平台”[12]。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给建构与提升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带来了一定的战略机遇。一是网络信息传播的迅速性有利于保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最快速度传递给广大受众,有利于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二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突出了网民的主体性,加快了社情民意信息的反馈与研判,提高了受众的互动性,有利于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统摄力。三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提供了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平台,进一步扩大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有利于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是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借助“两微一端”平台泛起,歪曲马克思主义和反对社会主义的逆流涌动。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更易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冲击甚至颠覆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的阵地。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借助新媒体发动“颜色革命”等,兜售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给当前做好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间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新动向,譬如,传播媒介渠道由学术媒体向移动终端转变,传播的内容呈现由显性传播向隐性方式转变,传播受众由局部小众向社会大众转变,传播效果从被动接受向跟风渲染转变等。这些新情势给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提升带来巨大冲击。二是新媒体的多元话语权主体、大众化的话语内容、多样化的话语方式给传统媒体话语权的提升带来巨大冲击。随着新媒体的运用,多元话语权主体取代了传统单一话语权主体。“两微一端”使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在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层面,简单明了和大众化的话语内容取代了僵化教条和抽象的话语内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对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进行精简加工,使其更容易被受众理解。这就启发我们新时代要切实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出“最大正能量”,着力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猜你喜欢

凝聚力时代工作
浅谈培养小学班级凝聚力的路径和方法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北昌影音刘海申 凝聚力造就专业度,只为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此凝聚力”
不工作,爽飞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