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2020-12-12李始群戴倩影梁铭芬廖文凤黄呈途

大医生 2020年3期
关键词:结膜晶状体基底

李始群 戴倩影 梁铭芬 廖文凤 黄呈途

(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 529500)

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各种原因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白内障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极高。在目前的临床治疗当中,白内障作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仍然具有极高的致盲率,而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方法,但是由于眼部神经组织复杂、毛细血管众多,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感染性眼内炎症、伤口外漏致感染等情况经常发生,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都极大地影响着手术的实际效果,所以手术方式的选择对病情的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因此,本研究旨在对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相关的探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12 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 80 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 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男性 24 例,女性 16 例;年龄56 ~78 岁,平均年龄(61.5±3.5)岁;病程 0.6 ~6 年,平均病程(2.7±1.2)年。试验组男性 23 例,女性 17 例;年龄58 ~76 岁,平均年龄(62.5±3.9)岁;病程0.5 ~6 年,平均病程(2.6±1.1)年。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阳江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确诊的患者均知悉并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过相关判断标准确诊为白内障患者,符合手术要求者[2]。

排除标准:合并脑部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 者。

1.3 方法

2 组患者在手术之前3 d 均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生产企业: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076 ;规 格:5 mL ∶15 mg)滴 眼,6 次/d;在手术开始前1 h 用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生产企业: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546;规格:5 mg ∶5 mg×1 mL/支)滴眼,在洗眼之前进行2 次,洗眼之后进行1 次,同时修剪睫毛、冲眼。

试验组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具体方法如下:(1)先进行消毒操作,随后常规消毒铺巾,选择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在角膜缘后方2.5 mm 位置采用穿刺刀在9:30 方位穿刺球结膜与眼球筋膜,反眉弓方向11:30 方位按照标准切开眼球筋膜与结膜,切口长度控制在4.0 mm。(2)建立角巩膜隧道。于10:30 方位利用穿刺刀在角膜缘后方0.5 mm 刺入0.3 mm 周边角膜厚度巩角板层,分别朝着两边反眉弓剖切至9:30与11:30 方位,隧道进入透明角膜2.0 mm,在隧道内口中央进行穿刺,进入前房。(3)侧切口。选择3:00 方位角膜缘,利用穿刺刀在透明膜潜穿1.5 mm 后穿刺进入前房,内口控制在2.5 mm 左右。(4)撕囊。选择合适的黏弹剂并且适量注入,缓慢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标准撕囊操作直径约6.5 mm。(5)扩大切口。采用穿刺刀对隧道进行扩大,外口控制为7.0 mm,内口控制为8.5 mm。(6)水分层、水分离。晶状体囊与晶状体皮质之间注入复方氯化钠溶液,剂量控制为1 mL,保证晶状体核脱入前房当中。(7)娩核。于晶状体核前后注入适量黏弹剂,随后置入水圈匙,缓慢脱出晶状体核。(8)清除皮质。利用双腔管清除晶状体皮质。(9)置入人工状晶状体。向囊袋和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按照手术标准将人工状晶状体突入囊袋,随后清除黏弹剂。(10)形成前房。采用复方氯化钠溶液置入前房,恢复正常眼压。

对照组采用结膜瓣以穹隆为基底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选取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步骤与试验组相同,需要注意以穹隆为基底以角膜剪在9:30 方位近角膜缘的地方剪开球结膜,随后深入到结膜下以分离眼球筋膜和球结膜至11:30 方位,再治眼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和眼球筋膜。

1.4 疗效标准

(1)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院时间。

(2)手术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知识掌握程度满分为100 分。

(3)切口暴露发生率:手术结束后,切口外露,易导致感染、切口撕裂等严重情况。

(4)术后恢复生存质量:包括社交功能、视觉功能、心理功能、运动功能,在手术完成之后的时间内,对患者展开定时的随访,采用生活质量评估(QOL)量表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48±2.21)min,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8.51±2.51)mi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79,P=0.430);试验组患者的出院时间为(1.5±0.27)d,与对照组患者的出院时间(1.5±0.30)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513)。

2.2 2 组患者手术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手术前预备知识得分为(80.47±2.36)分,对照组为(81.45±2.37)分(t=1.8531,P=0.979);试验组患者手术中知识储备得分为(50.12±2.12)分,对照组为(51.03±2.08)分(t=1.9378,P=0.906);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知识储备得分为(67.83±5.47)分,对照组为(68.5±5.5) 分(t=0.5463,P=0.972)。

2.3 2 组患者切口暴露发生率比较

经过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病症观察,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暴露发生率为1例(2.50%),低于对照组的8 例(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

2.4 2 组患者术后恢复生存质量比较

试验组患者社交功能得分为(54.28±4.10)分,对照组为(53.12±4.07)分(t=1.2699,P=0.963);试验组患者视觉功能得分为(54.95±4.57)分,对照组为(49.21±4.21)分(t=6.5004,P=0.062);试验组患者心理功能得分为(41.21±3.4)分,对照组为(40.78±2.70)分(t=0.6264,P=0.532);试验组患者运动功能得分为(31.72±5.10)分,对照组为(30.63±4.78)分(t=0.9862,P=0.688)。通过生存质量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虽然有轻微的优势,证明了试验组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调查发现[3],部分研究认为白内障手术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与手术时间有着较大的联系,认为手术时间超过10 min 是导致老年性白内障进行手术之后发生眼内炎症的高危原因之一。白内障患者在疾病进程中会发生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可能导致丢失视觉能力,当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而手术治疗方式较多,以人工晶状体为替代晶状体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技术是当前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具有疗效好、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散光发生率小等众多优势,而超声乳化仪以及手术需要支付的费用较为昂贵,导致该技术在我国迟迟为普及。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临床治疗研究创新出了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该手术同样具有切口小、技术施展难度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的优点[4]。借助该手术的实施,大量的白内障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仅需穿刺刀进行治疗,技术娴熟的主治医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该优势避免了手术时间过长所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总结来说,该手术的效果十分肯定,值得推广与应用,在许多国家的眼健工程中,该术式被广泛用于批量手术的进行。

但是即使是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膜瓣以穹隆为基底的手术方式在临床手术当中十分常见,该方法通常是以穹隆为基底需要以角膜剪在9:30 方位近角膜缘的地方剪开球结膜,随后深入到结膜下以分离眼球筋膜和球结膜至11:30 方位,再沿眼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和眼球筋膜,在后期的恢复过程当中,对照组发生切口暴露发生的类型均为术中结膜瓣发生撕裂的患者,经过对切口暴露发生率进行对比,试验组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得出 2 组患者切口暴露发生率的影响因素与实际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无关联,为手术方式的不同所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究其原因,经过该种类型手术的结膜瓣会因为结膜发生退缩而导致切口的暴露,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人工状晶状体脱落、眼压不稳定的情况发生[5]。因此,就当前手术方式来说,还不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治疗模式。

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应用于手术中属改良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在角膜缘后方2.5 mm 的位置采用穿刺刀在9:30 方位穿刺球结膜与眼球筋膜,反眉弓方向11:30 方位按照标准切开眼球筋膜与结膜搭建手术基础。该方法的应用能够利用结膜瓣的结构特点与结膜供血丰富、生长速度较快的优点实现切口的优势覆盖,极大的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切口暴露。

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时,不难发现,以角膜缘为基底做手术时,首先手术时间会缩短,更重要的是,单一的手术工具和极少的通道穿刺次数对比对照组极大的减少了眼部组织如角膜瓣等被撕裂的可能性,这是两者有差别的最大原因。

在本研究中,经过不同手术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暴露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数据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指标与生存质量中的社交功能、运动功能、视觉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郝明涛[6]、姚迅[7]的研究结果接近。熊伟[8]等认为常规的小切口手术与改良后以角膜缘为基底的手术疗效十分接近,但后者能够极大地避免切口暴露降低感染,进一步促进了手术的疗效。

综上所述,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能够减少切口暴露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好,使用价值较 高。

猜你喜欢

结膜晶状体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被“夸张”的眼病
老泪纵横可能是结膜松驰症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你可能不知道,眼睛也会长结石!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