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生仔猪成活率的对策
2020-12-12刘冉
刘冉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邢台054000)
众所周知, 我国的养猪历史非常悠久,是一个养猪大国,但在养猪的诸多环节中, 其中仔猪的成活率偏低, 是造成我国不能成为养猪强国的一个原因。 目前,经过多年推广优良品种,猪的品种基本上都是长、大、白。 从国内来看,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7 头左右,而成活的断奶仔猪却只有19 头左右, 据相关报道,丹麦于2011 年就实现了每头母猪一年提供断奶的仔猪28.8 头。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如何缩小差距,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水平,笔者认为, 在母猪窝产仔数和年配种窝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提高仔猪在断奶前的成活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相关统计,仔猪在前10 天的死亡率就已经占仔猪断奶前死亡总数的80%。据此推断,研究导致初生仔猪死亡的因素, 并且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对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1 仔猪死亡原因
1.1 外部因素
1.1.1 冻死或热死
外界的环境对于刚刚降生下来的仔猪影响极大, 尤其是环境的温度。 一般来说,仔猪怕冷,产后第一天不能低于32℃。 尽管仔猪也有一些糖元储备, 但是仔猪本身所具备的能源储备量极为有限, 而且还没有完善调节体温的生理机能, 再加上身上稀少短小的被毛, 较少的皮下脂肪等, 都大大增加了仔猪的死淘发生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保温条件差的猪场, 温度低将直接导致仔猪被压死、饿死和病死。 同样,仔猪虽能适应较高的温度,但在夏季也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防止出现中暑和热应激, 导致仔猪死亡。
1.1.2 踩死或压死
因为有一些产后母猪的母性较差,或者母猪在产后患病,缺少某些微量元素,猪舍周围不安静等原因,从而导致母猪的脾气变得暴躁,乱走乱窜,压死或踩死弱小仔猪。 有时因为猪舍温度太低, 怕冷的仔猪在母猪腹下躺卧取暖, 也易被母猪压死或踩死。
1.1.3 饥饿致死
饿死的原因分为三点, 一是一些母猪的母性较差, 再加上没有有效的催乳措施, 导致生产后少奶甚至无奶。 二是母猪乳头受到损伤、生产后食欲不振,使母猪产奶量减少。三是母猪生产的仔猪数比母猪乳头数多等。 这些因素都能导致仔猪因饥饿死亡。 此外,有些仔猪太弱小,如生来就体型小,甚至初生重不足1千克,活动能力差,也能导致仔猪饿死。
1.1.4 相互撕咬
在一些恶劣环境下, 如周围较差的环境质量,拥挤的猪场、恶劣的空气、 过强的光线和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全面等原因, 仔猪就会出现恶癖,如咬耳、咬尾,从而发生因为感染而死亡的情况; 有的生产母猪的母性较差(有恶癖)、产前的营养不足、产后的口渴烦躁,就会有母猪咬伤、咬死仔猪情况的发生;有时保育母猪不认寄养仔猪时, 也会有咬寄养仔猪的情况发生。
1.1.5 产生应激
变换饲养环境、突然更换饲料、气候的骤变、周围环境质量较差、发生疾病等因素都会使仔猪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仔猪的死亡。
1.1.6 分娩压迫
有关资料表明, 平均每窝仔猪的死亡率为0.9 头。 一是分娩前,在子宫内发生疾病或生存竞争造成死亡和木乃伊胎。 二是一些母猪分娩时由于产程延长, 造成新出生的仔猪缺氧。 有一些缺氧严重的仔猪在出生前就已经死亡; 还有一些不很严重的因为缺氧在出生后活动力下降,吃奶量减少,使仔猪衰弱,造成死亡。
1.1.7 猪场设施不科学
据相关资料介绍,在64 厘米的产仔笼中发生挤压的概率高于在55厘米产仔笼中发生挤压的概率。 所以产仔笼的设计会极大地影响仔猪的死亡率。
1.2 自身因素
仔猪自身的因素主要是疾病。初生仔猪对于传染性疾病侵袭的抵御完全是通过母源抗体。 所以减少初乳摄入量的任何因素, 如冷应激等,都会使新生仔猪容易患病,导致腹泻、水肿和其他细菌、病毒感染而死亡。
2 对策
2.1 加强母猪在泌乳期和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根据母猪妊娠期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强饲养管理。 0~2 周限饲,以增加胚胎的存活率。 中期略增到2.5 千克, 中后期再减1.91 千克,防止妨碍乳腺发育。 最后2 周, 每天3.5 千克左右,防止母猪消瘦和仔猪体弱。 同时,根据妊娠期的特点,适量增加补充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在泌乳期,增加饲料摄入量的同时, 适当添加一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提高母猪产奶量,由此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2 管理好环境温度
仔猪在生长发育期最适宜的温度是:1~7 日龄为35℃~28℃,8~20日龄为28℃~26℃,21 日龄以上,一直到断奶为26℃~24℃。所以在仔猪出生之后, 必须尽快擦干仔猪身上的黏液和水分, 并根据环境温度和仔猪日龄, 使用保温箱或加热灯来维持适宜仔猪的环境温度, 由仔猪的健康状况来确定时间的长短。
2.3 确保仔猪吃上初乳
本着先弱后壮原则, 在出生后的24~48 小时, 先让体质较弱的仔猪在没有竞争的条件下吃2~3 次初乳,然后其他的仔猪再吃。 同时,帮助仔猪按弱强顺序由前到后固定乳头。 保证全窝仔猪的正常生长。
2.4 分群寄养仔猪
当母猪因为生产过多或者产奶量较少不能哺育所产的全部仔猪时, 就要按照体质强弱在同时分娩的两窝仔猪间分成两群寄养。 在寄养前,仔猪应至少吃上亲生母猪10~12 次初乳, 并与收养母猪的仔猪合养在同一保育箱内进行饲养, 以此提高寄养的成功率, 要对体弱仔猪进行特殊照顾,不再寄养。 如果仔猪难以寄养, 就人工饲喂代乳粉或代乳料。 但是人工饲喂之前,也必须设法使仔猪吃到初乳。
2.5 及时补料和补充微量元素
按照仔猪生长特点, 一般在出生2~3 天开始补铁, 肌肉注射1 毫升牲血素, 还可以肌肉或者皮下注射1~2 毫升右旋糖苷铁或葡聚糖铁, 为了加强效果,2 周后可以再进行一次注射。 也可以连续喂3~4 天硫酸亚铁片, 每头每天1 片 (每片0.3 克)。 补硒在出生3 天时开始,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0.5 毫升。
2.6 对仔猪预防性药物保健
仔猪出生后, 可在兽药规范内的药物对仔猪进行保健, 可大大地降低仔猪的死亡率。 如倍康肽、畜禽生命宝、益生肽等。
2.7 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意外伤害
无论是母猪的妊娠期还是哺乳期,都要保持饲养环境安静。 同时,要注意时长维护圈舍, 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猪舍,伤害仔猪。 加强管护,防止母性不强的母猪撕咬进攻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