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创新优化的研究

2020-12-12陈翠梅刘飞跃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卫生教学方式实验教学

陈翠梅,刘飞跃

(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郴州 423043;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作为统计学的分支科学,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 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对不确定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1]。它旨在探索医学数据分布特征和提示数据规律,或获得可靠的不确定性医学数据分析结果来解决公众健康问题。因此,卫生统计学课程既是高校医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又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的专业必修课。掌握和运用卫生统计学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医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统计学问题,是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根本任务与目的[2]。然而,据跟踪调查,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满意度与理想预期有着较大的差距,其中十分满意者仅占样本总数的8.6%,满意者占样本总数的23.5%,不满意者占样本总数的62.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卫生统计学这门课程教学的失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大多数学者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其主要原因。在他们看来,这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原理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原理的深入理解,抑制了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作为学生掌握这一工具的粘合剂——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如果仍然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的实操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如何创新优化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现有实验、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就成为了当前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卫生统计学课程应用性很强,它的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彰显其实用的创造性[3]。然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卫生统计学实验实践教学,学生不仅难以理解和掌握卫生统计学中的相关概念和统计技术,而且难以把握课程的精髓。据文献研究及对湖南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师生的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卫生统计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重理论、轻实验,实验设施陈旧,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一)实验实践教学理念重理论、轻实验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一个好的教学理念,势必产生好的教学行为。当前,我国高校在卫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并没有把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分离出来,也就是说,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仍然重理论的讲解。据实地访谈表明,在实验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实验实践理论讲解的时间占整个实验实践教学时间的50%以上。这样分配实验实践教学课时,不仅不能有效区分实验实践课与理论课,也会造成学生实操能力低下。

(二)实验实践教学设施陈旧落后

高校对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不够,这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在时代不断发展和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和先进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医学领域。但遗憾的是,许多高校没有把这些先进的高科技实验实践设施引进到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实验实践之中,从而造成现有的实验实践教学设施陈旧落后。究其主因有三:一是卫生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理念滞后,二是高校财力有限,三是少量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指导老师(既得利益者)反对。

(三)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僵化

学界和实践界的大多数人认为,传统而僵化的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有的教学内容,所培养的学生也难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对卫生统计学人才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而僵化的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实验内容、设施设备以及实验实践过程者是由教师规定的。实验实践前,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把实验实践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操作示范,而且还要求学生把其编写的实验实践手册或实验实践教材的实验原理、步骤等通读一遍,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验实践过程中只能“依样画葫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

相对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而言,卫生统计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枯燥的课程。面对枯燥的理论、众多的公式和实验实践学习所需的严谨思维,很多学生尤其是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种畏难情绪。这种畏难情绪不仅使他们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而且导致他们学习效率低下。加快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卫生统计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优化

实验教学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实验教学的创新优化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卫生统计学具有计算复杂、数据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既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也要注重使用专业统计前沿软件;既要着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又要合理采用“个人—分组—团队”的实验教学法。

(一)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化信息平台引入现代医药共享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的结合,将传统资源库中的视频、教材、课件、案例分析以及习题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具体细化,形成以具体知识点为单位的微教材、微视频以及微课件。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这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模式向逻辑思维模式转变[4]。

(二)注重专业统计前沿软件的使用

统计学离不开数据的整理分析,利用现代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是统计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将专业统计的前沿软件与案例穿插于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使学生快速而熟练地掌握卫生统计学各类软件(如SPSS、SAS),还可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卫生统计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着力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卫生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及教学效果不理想。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理论和实验教学脱节的问题,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推行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授课老师拥有更扎实的理论水平、更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更高的职业素养。唯有如此,授课教师才能够立足于专业课程教育,才能够深入推进理论与实验教学的高效融合。

(四)合理采用“个人—分组—团队”的实验教学方式

卫生统计学需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一些难度系数高的大型数据处理往往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 然后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确定各组成员负责各自数据资料的建库、整理和分析, 最后分团队对结果进行讨论与点评。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教学过程的实现需要学生拥有基本的技能知识和相互协作的技巧。这种“个人—分组—团队”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能完成学生“点—线—面”的培养,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卫生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优化

实践教学是卫生统计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可通过现场操作和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一)科学选择现场实践教学场所

卫生统计学课程现场实践教学的场所有很多,其中,社区是卫生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理想场所。因为社区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统计设计方案与现场调查实施过程,增加学生对影响统计结果的各种因素的感性认识,还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卫生统计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流程,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另外,学生通过现场样品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可以更为客观地对居民的生产及生活环境进行评价,并对居民提出相关的健康建议。如在健康普查小分队进社区及“三下乡”开展的卫生统计学课程现场实践教学中,带队教师可提前到现场考察,然后将考察结果向学生进行介绍,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普查人员和普查内容,列出所需要携带的仪器设备,制定卫生统计设计方案和操作流程等。这种由学生自主设计调查工具、自主设计调查方案的实践教学模式,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但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教授给学生与居民沟通的技巧,并告之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失访或无效数据。

(二)合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型武器”,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所谓的虚拟仿真,就是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合理使用该平台,有利于卫生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目的的实现。如参加了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后,学生可根据采集的数据在校内虚拟实训中心进行整理和核查,然后制作图表进行统计分析,再进行科学的卫生评价等,最后由带队教师对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指出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可行的措施。

猜你喜欢

卫生教学方式实验教学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智取红领巾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卫生歌
讲卫生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