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利润时期牛群管理的关键因素

2020-12-12

北方牧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牛群牧场泌乳

牧场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牧场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很多牧场在经营管理和奶牛饲养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面对奶价的持续走低、牧场利润紧缩, 养殖行业一片低迷的形势,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专家总结了以下10 个建议,帮助奶农应对低奶价,达到牧场效益最大化。

1 乳成分生产最大化

在每月的乳品利润监测计划中, 高产奶牛每只每天可产乳脂和乳蛋白2.9 千克或者更多, 这对于每头牛每天生产2.7 千克脂肪和真蛋白的牧场来说, 是一个坚定的目标。 虽然脂肪和蛋白质生产的主要驱动力是产奶量, 但是营养成分的百分比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 当荷斯坦奶牛群体水平的乳脂率低于3.7%、 真蛋白比例低于3%时, 我们就要做出改进。乳脂率低, 可能是由于某种不饱和脂肪酸过瘤胃时抑制了乳脂的合成,也可能是由于日粮配方(不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平衡、饲料质量问题)或配方实施时出现的问题(干物质、饲喂量、饲料的分类保存等)。 如果乳蛋白水平低于3%,则表明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没有达到最大化, 或许可以通过使用复合蛋白或保护性氨基酸改善氨基酸平衡。 日粮配方的改变对乳成分的影响一般在10~14 天后表现出来。

2 不断为牛奶寻找边际利润

一般来说,产品的高利润都来自于对牛奶生产边际利润的追求。这可以通过对畜群的管理来实现,例如改变挤奶频率 (2 次/天,3 次/天,4 次/天和2 次/天轮流挤奶),将高产奶牛的干奶时间缩短至40 天,通过使用莫能菌素等化合物提高饲料效率或提高奶牛的舒适度。

几年前, 我们完成了一项试验评估,研究了产后的3~4 周,4 次/天和2 次/天的轮流挤奶方式对生产的影响。 虽然不同牧场之间以及同一牧场不同泌乳组之间结果不同,但是所有牧场都对4X/2X 轮流挤奶方式表现出积极的生产反应。 在前7个月试验期, 成分校正乳产量平均约为1.6 千克。 相比2 次/天的挤奶次数,4 次/天和2 次/天的轮流挤奶方式所需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大约7%, 而每天挤3 次奶则增加了30%。 对于这些差异,不仅要考虑预期的生产产品的增长, 还要考虑投入成本的改变,确定实际利润。

3 重视新产牛

我们认为, 最好的奶牛场在新产牛泌乳前60 天的损失保持在5%或以下, 而不是仅仅为了保持这个数字而饲养低产新产牛。 在对纽约和佛蒙特州的72 个牛群进行的最近一次的数据统计显示, 大约25%的牛群中泌乳前60 天有9%~13%的新产牛离群。 此外,在头胎母牛中这个比率平均约为6%;令人震惊的是,泌乳前60 天,25%的牛群中最高有7%~11%的头胎母牛离群。 这对奶牛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常, 这些损失是由于产犊前后牛群的过度拥挤、频繁分群,或是青年牛和老母牛之间的竞争等问题造成的。 在我们最近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在泌乳前30 天,新产牛产犊前卧床空间小于28 英寸时,离群风险达到40%。

日粮配方方面的问题相对少见, 但日粮配方在应用时会出现很多问题, 例如干燥/新鲜的TMR 中,干草料切割长度导致混合、 配料称重的不准确, 没有考虑干物质的变化等。 使用优质牧草的牧场通常需要低能量的牧草, 以满足干奶牛的日粮配制需求, 因为过多能量的摄入可能给新产牛造成更多的健康障碍,增加新产牛的损失。

如果所有的管理操作和分群是有序的, 常规的喷淋操作也没有添加的必要。

4 鉴别并淘汰低价值、低利润奶牛

鉴别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利润来支付饲料和劳动力费用的低产奶牛。 可以通过一些常规操作识别那些低价值的奶牛, 然后进行选择性淘汰、干奶或者重新分群。

在饲养密度过高的牛舍, 由于其他奶牛的整体生产表现较好,剔除低利润的奶牛对总体奶产量造成的影响也比较低。 如果牛舍饲养密度较低, 那么如何控制淘牛或提高小母牛的饲养水平, 达到设备和牛舍使用的最大化呢? 重要的是分析每个牛群的状况。 也许可以结合农业服务专家(顾问、推广、兽医、营养师)的意见,因为每个牛群的状态不同。

5 确定管理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执行程度

奶牛管理方案的很多方面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包括挤奶程序、 产犊和初乳、 繁殖和饲养管理等。 奶牛饲养管理方案的改变很容易导致产奶量的下降、 体细胞数升高、受胎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降低饲料效率和瘤胃健康,以及其他一些情况。 是否因为挤奶程序和设备的使用, 或者个别高体细胞数奶牛, 降低了整个奶罐中的奶质量这些问题而投入额外的费用呢?在挤奶程序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没有必要, 这对牧场来说只是额外浪费。

让挤奶工检查挤奶程序, 及时提供反馈,确保得到期望的回报。 当然也需要花时间, 让专业的牧场服务人员和牧场的工人交流, 确定他们是否需要提供反馈以及做出调整。

6 控制小母牛饲养成本:避免长期饲养或过量饲养

多年的研究和养殖经验表明,小母牛21~22 月龄时就可以很好的哺育犊牛, 很多牧场母牛的初产月龄都是24~26 月龄,甚至更高。 这就导致饲养成本、 设备以及人工成本等额外花费的增高。 如果额外饲养过多的小母牛, 牧场拿什么来填补这么高的动物投资呢?

当然,小母牛的质量也很重要。最近有研究表明, 约有25%的试验牛群中, 初产牛的泌乳期产奶量是性成熟奶牛奶产量的75%~80%;我们的目标是达到性成熟奶牛产奶量的82%~85%。

另外,头胎牛死淘率差异较大。牛群中第一次泌乳的奶牛死淘率平均为19%; 比例最高的25%牛群死淘范围是25%~37%;25%牛群死淘率最低,分布在5%~15%。 如果小母牛的质量较差, 导致第一次泌乳奶牛的周转率较高, 这可能是牧场的一个巨大的经济损失, 然而很多牧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7 改进繁殖程序

许多牧场奶牛的妊娠率已经达到26%,甚至更高。 相比多年前我们把20%的妊娠率当作目标的时候,我们的收入得到了明显的增高。 根据现在美国的奶价, 如果一个500头奶牛的牧场能将妊娠率从20%提高到26%,那么每年可获得4.2 万美元的利润。 当然,任何改进繁殖育种程序而造成的额外花费都必须从收入中扣除。 评估繁殖程序的各个方面, 并利用行业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步来改进。

8 优化犊牛的管理

很多牧场都可以通过犊牛哺乳和断奶降低犊牛的死胎率、 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们认为好的牧场,母犊的死胎率一般在4%~5%左右。 然而, 很多奶牛场的死胎率在8%~10%左右或更高,而头胎母牛的死胎率更高。 加强产犊程序的管理,找准时间点将母牛从密集的牛舍转移至产房, 通常能降低死胎率和新产母牛的问题。 犊牛的出生率提高,则为牧场后备牛的补充提供动力, 卖掉也能增加牧场的收入。

研究表明, 犊牛生下来之后的平均死亡率为8%, 平均发病率为30%。 根据我们最近的研究,25%的最好的牧场, 犊牛前3 个月的死淘率比平均水平低2%。 优质的初乳管理,饲喂4 升优质初乳(免疫球蛋白在45%~50%毫克/升, 菌落数小于10 万cfu/毫升),出生后4 小时之内灌服初乳, 能够有效提高犊牛的被动免疫水平,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犊牛出生后56 天,采食量应该是初生重的2 倍, 比传统的饲养建议要高。 这样营养水平既能保证犊牛的体增重, 也能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减少兽医兽药成本。

9 确定日粮的配方

可以通过分析饲料配制精确的日粮配方。 根据饲料配方,精细的饲料分析(例如纤维的消化率),配合营养模型, 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 如果当地的饲料质量比较好,资源充足,那么它就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吗? 另外,如果无法获取高质量的饲料,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配方提高奶产量吗?

最近的研究表明, 我们可以战略性地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的同时,保持奶产量和奶的质量。 首先要降低日粮干物质提供的瘤胃可降解蛋白的含量至8%~9%,使用非降解蛋白和氨基酸确保非降解蛋白的供应量。 当半干青贮的量不足的情况下, 高玉米籽粒青贮日粮带来的经济利益则更具有吸引力。 也有一部分研究表明, 出于生产和繁殖的需求,对新产牛日粮中磷含量0.4%,其他泌乳阶段的牛磷含量为0.35%没有必然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仅基础配方中的磷就能达到0.35%的标准,不必添加矿物质磷。

虽然通过降低日粮配方中的营养成分或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带来诱人的低成本,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因此影响最终的效益。 所以很有必要和营养师关注日粮配方, 确保做出正确的决定。 当对日粮进行调整时, 还要根据饲料成本估算净奶利润, 确保做出的调整可以达到想要的结果。

10 最大限度发挥饲养管理程序的作用

饲养管理程序上存在很多隐藏的损失。 从改进青贮窖或裹包青贮的界面管理, 到至少每周一次确定青贮的干物质含量, 确保奶牛日粮供应的一致, 都可以减少饲养管理上的浪费。 另外,不同给料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饲料粉碎粒度不同降低了饲料的一致性, 导致采食量的差异, 也可能降低日粮的转化效率。 当然,人工、燃料、器械的使用和维护也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猜你喜欢

牛群牧场泌乳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海上牧场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海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