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无痛导尿方法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早期躁动程度比较
2020-12-12朱明达景调平
朱明达, 景调平, 张 维, 白 梦, 梁 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队第九四二医院麻醉科,银川 750004)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留置导尿管通常可减少患者排尿时体动,有利于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而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导尿管,术后早期常会发生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 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可在苏醒早期出现强迫屈曲体位,双腿屈膝内收,程度较深者甚至试图拔出导尿管[1]。本文旨在比较不同无痛导尿方法对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早期躁动的程度,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XWY201807 12),患者事先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在全麻下行骨科手术并需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168 例,根据不同无痛导尿方法分为A、B、C、D 组,每组42例。年龄25~65 岁,手术时间<3 h,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全身状态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ASA)[2]I~II 级,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术前无语言表达和听力障碍,疼痛感觉无异常。排除标准:①泌尿系统异常者;②有精神病史者;③过敏体质者。
1.2 分组与处理
尿管前端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的为A 组,尿道内注射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的为B 组,尿道内注射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盐酸罗哌卡因合剂的为C 组,尿管前端涂抹石蜡油的为D 组。4 组患者均在静脉快通道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麻醉及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1.3 留置尿管方法
患者入室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后使用16~18 号一次性弗雷氏双腔单水囊导尿管,常规会阴部消毒、铺单。A 组在导尿管前端15 cm 处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涂抹后即刻插入尿道;B 组向尿道内注射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C 组向尿道内注射盐酸达克罗宁胶浆5 mL+0.2%罗哌卡因合剂5 mL 共10 mL,注射2 min 后插入导尿管;D 组在导尿管前端15 cm处涂抹石蜡油。导尿管插入尿道后水囊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使导尿管不脱出,妥善固定导尿管,连接尿袋(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扬子江药业,批号:17090511;盐酸罗哌卡因:AstraZeneca,进口药品注册号:H20140764)。
1.4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即刻(T0)、意识恢复拔出气管导管时(T1)、术后 2 h(T2)和术后 4 h(T3)时的 MAP、HR;观察患者 T1、T2、T3时留置导尿后尿道刺激症状,并评估患者 T1、T2、T3时CRBD的分级。
1.5 CRBD 评级标准[3]
无刺激症状为患者安静合作,评级为1;轻度刺激症状为患者被询问主诉CRBD 但不伴有行为反应,评级为2;中度刺激症状为患者频繁主动表示有CRBD 伴有轻微行为反应,评级为3;重度刺激症状为患者主动诉说有CRBD 并伴有频繁行为反应,如四肢躁动,强烈的语言反应和(或)试图拔掉尿管等,需医护人员制动及多人看护,评级为4。将中度和重度CRBD 定义为CRBD源性躁动。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符合条件的采用单因素设计方差分析,不符合应用条件的采用Kruskal-Wallis H 法。组间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不满足球对称性检验,则对自由度进行Greenhouse-Geisser 校正。若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单独效应。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最终纳入168 例患者。MAP 组间与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56.848,P<0.001)。HR组间与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52.311,P<0.001)。CRBD 组间与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56.684,P<0.001),因此进一步分析处理因素的单独效应。
2.2 各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 值和CRBD 评级的比较
T0时,各组间的MAP、HR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T1和 T2时,A、B、C 组的 HR、MAP 值和 CRBD 评级均低于 D 组(P 均<0.05),且3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T3时,C 组的 HR、MAP 值和 CRBD 评级均低于 A、B、D 组(P 均<0.05),B 组的 CRBD 评级低于 A组(P<0.05)。见表 1。
3 讨论
CRBD 是指导尿管刺激尿道黏膜所引起的尿急、尿道灼烧性的刺激感,以及刺激膀胱引起的耻骨上区的不适的症状[4]。有报道[5],CRBD 的发生率为47%~90%,体位的变动给患者带来创面愈合时间的延长以及伤口愈后质量的下降,烧灼样疼痛则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诱发潜在的心脑血管事件[6]。据临床观察,CRBD 常发生于全身麻醉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苏醒早期的2~4 h[7]。有研究[8]表明,使用单一盐酸达克罗宁胶浆通过不同途径对全麻患者尿道进行局部浸润,在尿管前端涂抹或注入尿道内之后再进行导尿术,可降低CRBD 发生。尿道内注入单一罗哌卡因同样可以降低CRBD 的发生[9]。使用其他药物涂抹导管前端同样可减少CRBD 发生[10-11]。不同途径联合使用两种药物可进一步降低CRBD发生率,已有使用间苯三酚复合达克罗宁胶浆防治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报道[12]。但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盐酸罗哌卡因合剂的未见报道。
表 1 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 MAP、HR 和 CRBD 比较(n=42,)
与 D 组比较 *P<0.05;与 C 组比较 #P<0.05;与 B 组比较 &P<0.05
指标 组别 T0 T1 T2 T3 MAP/mmHg A 组 66.55±4.26 68.90±4.89* 69.45±5.4* 78.45±5.99#B 组 68.05±4.40 69.93±4.32* 70.81±4.58* 80.79±5.85#C 组 65.64±4.04 67.40±3.97* 68.57±4.33* 70.86±4.45 D 组 66.62±4.36 78.19±6.43 78.64±5.51 80.31±5.24#HR/(次·min-1)A 组70.07±8.3872.60±7.93*73.26±8.22*85.67±6.59#B 组 71.50±8.46 73.31±8.46* 73.98±8.10* 85.19±6.67#C 组 70.86±7.17 72.74±6.52* 74.36±7.27* 75.98±8.48 D 组 72.62±6.86 86.24±5.66 87.50±4.97 87.81±5.39#CRBD/级 A 组 - 1.17±0.62* 1.69±0.75* 3.14±0.52#B 组 - 1.07±0.51* 1.52±0.77* 2.93±0.60&*#C 组 - 1.05±0.44* 1.45±0.80* 1.74±0.86 D 组 - 2.95±0.31 3.1±0.48 3.29±0.51#
本研究中 A、B 组在 T1和 T2时间点的 HR、MAP 值均明显低于 D 组,CRBD 评级低于 D 组,说明在全麻苏醒早期2 h 内,两种方法均可降低CRBD。B 组在T3时间点的CRBD 评级低于A 组。说明虽然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尿道内注射较其在导尿管前端涂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程度影响不大,但其CRBD 的评级却较低,可增加患者舒适程度。
另外,本研究中C 组在T3时间点的HR、MAP和CRBD 评级较A、B 和D 组均低。说明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盐酸罗哌卡因合剂尿道内注射较其他组对于降低CRBD 的发生具有优势。以上表明,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盐酸罗哌卡因合剂尿道内注射可以使心率、血压更为平稳,减轻围术期全麻患者苏醒早期留置导尿管的躁动程度。然而,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0.2%盐酸罗哌卡因合剂尿道内注射在全麻苏醒早期6 h或是更长时间内是否更具优势,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