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辞》中的龙意象

2020-12-12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逸苍龙青龙

吕 叶

(西藏民族大学 研究生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录战国时屈原、宋玉、景差等人作品,《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之源头,更是文学史中一巨擘。

龙又名蛟、螭,是人们幻想出的天界神物。 龙之名称最早见于《周易》,其书载有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等卦辞。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又有:“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认为龙是一种糅合了许多不同图腾而形成的综合体。龙从产生之日起,便不是作为一种生物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 而是代表了中国独特的图腾崇拜和审美理想。 此外,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龙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又滋生了许多意象, 这些意象多为积极正面的形象且带有祥瑞之兆。

笔者在对《楚辞》文本阅读中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与龙相关的词汇。笔者认为,对《楚辞》中龙意象的研究不仅可以对《楚辞》蕴含的丰富意象有进一步的发掘,亦可依次厘清《楚辞》中蕴含的中国早期龙文化,故对《楚辞》中的龙意象进行专门研究也就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然而与之相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仅有《〈楚辞〉龙凤意象对后世的影响》[1](155)、《〈诗经〉与〈楚辞中的龙意象〉》[2](56-58)、《楚文化中的龙意象管窥——以〈楚辞〉为例》[3](3-5)等文章,且这些文章中仍有诸多未发之覆。 笔者不揣浅陋, 欲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的《九辩》《招魂》、景差的《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等十七篇作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龙意象的构成方式、龙意象的文化内涵、龙意象与楚文化等方面对《楚辞》中的龙意象进行梳理。

一、《楚辞》中龙意象的构成方式

据笔者统计,龙意象在《楚辞》中的出现达43 次之多, 其在各作品中出现的频次如下:《离骚》4 次,有 “虬龙”“飞龙”“蛟龙”“架八龙”;《九歌》7 次,有“龙辀”“龙架”“飞龙”“乘龙”“龙堂” 等;《天问》3 次,有 “应龙”“烛龙”“虬龙” 等;《九章》4 次,有 “青虬”“白螭”“龙门”“蛟龙” 等;《远游》2 次,有 “玄螭”“架八龙” 等;《九辩》2 次,有 “苍龙”“画龙”。 此外,在《楚辞》的其他篇章中亦提及与龙相关的词汇多达21次。 在诸多词汇中,“蛟龙”“飞龙”“虬龙”“神龙”“乘龙”“驾龙”“龙门” 为多次反复出现的意象,而 “龙邛”“龙辀”“逴龙” 则出现较少。

又据相关文献记载,龙的种类众多。 如青龙、应龙、虺、虬、螭、蛟、角龙、火龙、蟠龙、云龙、望龙、行龙、蜃龙等。 其中出现在《楚辞》中的有青龙,应龙,虬,蛟,螭五种。 《广雅》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4](465)可见以上多是从龙的生物属性进行划分的。 对于研究《楚辞》中的龙意象, 笔者认为生物特征并不能作为划分龙类的依据。故从龙意象的构词方式入手,将其分为以下四种。

(一)颜色加 “龙”

颜色是龙最为显著的外形特征。 楚辞中出现过三种颜色的龙,即苍龙、青龙和白龙。 而苍龙和青龙已具有了较明确的象征意义。苍龙出现次数最多,青龙次之。 而苍龙和青龙实属一类龙。 首先看苍龙。 据《史记》载:“东宫苍龙,房、心。 ”《史记索隐》又引《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 房,心为明堂,天王布政之宫。 ”[5](789)由此可见,苍龙是主管天上之东宫的化身,可将其视为苍帝,并且有房、心两处布政之宫。又《前书音义》载:“苍龙,太岁也。” 可见苍龙即为太岁。其次看青龙。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云:“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 ”[6](242)可见青龙亦为天神之一,且地位极高,亦叫天一或太阴。 南宋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云:“《淮南书》又谓太阴或曰青龙,或曰天一,则青龙、天一亦太岁也。 ”[7](173)又东汉王充《论衡·难岁》云:“且太岁,天别神也,与青龙无异。 ”[8](241)可见青龙即为太岁。 《白虎通义》云:“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 ”[9](293)《史记》云:“勾芒,东方青帝之佐也。 ”[10](3059)可见青龙亦主管东方。 由以上四点可得,苍龙和青龙实为一种龙,它们都代表岁星,亦叫天一或太阴。 主管东方,地位极高。

此外,《三辅黄图·未央宫》 载:“苍龙、 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11](56)因此《楚辞》中的 “苍龙” 或 “青龙” 意象常蕴含着作者想要辅四方、安天下的美政理想,并且常与其他三者之一对称使用,如《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主人公纯纯忠心,却被小人嫉妒而进谗言,使得君主将其疏远,有志难施。“纷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于是主人公绝望痛苦,想要归隐远去,乘着精气上升,在天空中飞舞,在众神灵中飞驰,朱雀和苍龙环绕其左右,雷师和飞廉跟随其前后。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 这里使用 “朱雀”“苍龙” 意象,第一是写自己在苦闷中离开,远离了苦痛的现实世界,进入虚幻世界的所见。第二,表面远离了现实,排遣了忧愁,但主人公之忧思却更深了。 因为所见之物仍然指向了自己所向往的美政理想,朱雀、苍龙是管理一方天庭的明君,雷师、 飞廉亦可视为明臣。 而这正是主人公的美好向往,它们都一一与现实对应。 第三,主人公实则从未放下过忧思, 亦从未远离。 于是只能再次回归现实“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拳拳忠心不可改变,只愿做一贤臣,只愿君主长安。 由此可见,“苍龙” 意象在这里的应用可谓与全文的思想情感始终保持一致, 带有极强的政治指向并与现实呼应,如《楚辞·惜誓》:“左苍龙蚴虯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 苍龙、白虎意象并列,表面是写远游所见的虚幻世界,实际仍是影照主人公理想中的现实。

(二)性状加 “龙”

龙具有登天入海的神奇本领,是为神物,法力无边。以龙的某一特征构词多突出龙的神奇本领,并且带有作者指代它物或自喻的强烈情感。 如 “飞龙”,《易乾》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故 “飞龙” 意象不仅突出龙能飞之本领,更带有对 “德” 的追求。如《离骚》:“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 王逸《楚辞章句》注:“言己德似龙玉”。[12](42)屈原一心辅佐怀王,九死不悔,德才兼备。架飞龙,乘瑶象,以圣德之物载圣德之人,物我为一,都指向美好德行。

又如 “神龙”。称之为 “神”,则突出此龙的变幻莫测,神通广大。 《楚辞》中 “神龙” 意象多为自喻,暗指己之德行高尚,不同俗流。 《楚辞·惜誓》:“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枭群而制之。 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 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黄鹄、神龙并举。黄鹄一飞冲天,神龙呼风唤雨,皆不凡之物,却被鸱枭、蝼蚁等俗物所排挤而失去了生存空间。 恰如贤者之逢乱世,德才兼备、忠心耿耿却为群小所妒,妄进谗言,使得贤者陷于困辱而小人得志。《七谏》:“从水蛟而为徒兮,与神龙乎休息。” 王逸《楚辞章句》注:“自喻德如蛟龙而潜匿也。”[12](258)贤者德如蛟龙,却被小人排挤,被君主疏远,不得已而隐身远去,有志难施。 由以上两例可以得出,“神龙”意象一面突出了龙之本领强大,以此喻己德才兼备,不同俗流; 一面又指出神龙失势, 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难有施展本领的空间,以此喻己受群小诽谤,被君主疏远,忧心苦闷,有志难施。

(三)动词加 “龙”

坐骑自古以来就是主人身份的一大体现, 在现实世界中,马是主要出行工具,刘备配的卢,吕布配赤兔。同样在浪漫奇谲的《楚辞》中,龙意象常搭配动词使用,被用来当做出行的坐骑。 具体为 “架八龙”“乘六龙”“骑龙”“乘龙”“驾龙辀” 等。 这里龙作为一种飞往天界的交通工具, 首先表达了主人公对理想之追求,其次龙更象征着主人公美好高洁的人格。故龙常载有德行之人,驰往理想之彼岸。兹以以下例子说明动词与龙意象搭配的使用情况。

《离骚》中有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一句,王逸注:“架八龙者,言己德如龙,可制御八方也。 ”[12](39)这里架八龙之多,更表现对 “制御八方” 理想追求的强烈,并且龙与屈原有高度的契合之处:龙为神智之兽,其貌婉婉,其神奕奕。屈原高洁之人,饮坠露,餐落英,配香草,拾兰芷。龙与屈原可以说在精神与物质上都达到高度的契合, 甚至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共同去追求其心向往之的理想彼岸。又如《九歌·大司命》:“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 屈原虽被疏远,仍心念国家,不愿被现实所困,想乘龙冲天,有所作为。 此处 “乘龙” 意象更加直接地表现出了对理想之追求。 《九歌·东君》:“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驾龙辀、载云旗,表现出主人公出行声势浩大,形象光辉亮洁的特征,这些都是为追求理想所做的准备,从侧面流露出了对理想追求之执着。

(四)“龙” 加名词

《楚辞》充满了浪漫奇谲的想象,主人公在现实不得志时,常常需要乘龙飞往理想的天界,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常有一道门槛阻拦, 使主人公的理想难以实现。 龙意象与名词的组合在《楚辞》中常常就作为这道门槛,如 “龙门”“龙堂”,它能形成一道关卡,掌控着进入天界的大门。 然而此意象常与否定词搭配或存在于否定含义的句子中,暗示着理想难以实现,如《九章·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这里王逸认为龙门指楚东门。屈原过下水之口,回望故国,却为物所遮,蔽而不见。屈原一生忠心耿耿,却被君主疏远,被放草野。能够重回朝廷实现其美政理想才是屈原一生的追求,而此时的顾龙门不见,暗示了其理想破灭的悲境。 又如《九叹》:“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 ” 此处龙门意象仍可视为理想之门,而主人公只能 “背龙门”,暗指与理想渐行渐远。

二、《楚辞》中龙意象的文化内涵

《楚辞》创造性地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简单的 “以此物拟彼物” 发展为象征性的意象群,大大增加了词汇的语义内涵。王逸《楚辞章句》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12](2)其中王逸明确指出了《离骚》中不同事物所具有的不同象征意义,成为后世研究《离骚》的经典论述。如善鸟象征忠贞,恶禽象征谗佞,美人比喻君主,宓妃比喻贤臣等。 其中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指出了龙意象具有的君子内涵。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合理的,但这并不够细致全面,其一在于将龙意象与凤意象未能分别对待,其二在于龙意象的内涵仍有可待补充之处。 笔者试从《楚辞》入手,将龙意象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内涵。

(一)沟通天人的媒介

龙在《楚辞》中有时并未表现出明确的意义内涵,只是作为对于人物形象的装饰,但其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表现出的是龙意象沟通天人的特征。龙作为先民心中的神物,具有天人合一的象征意义。一方面人面对大自然时,常觉自身渺小,能力有限,因此得道之人往往需要龙的帮助实现其升天或周游的愿望;另一方面龙自产生之日起,就是德性与神性的化身,是人心中向往的对象。因此以龙作为沟通天人的对象就成为可能。 龙具有的沟通天人的作用在神话传说中有明显的表现。

关于龙的神话传说在《楚辞》中亦多有出现。《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 王逸《楚辞章句》注:“得此中正之道,精合真人,神与化游。故设乘云驾龙,周历天下,以慰己情,缓幽思也。 ”[12](22)此处屈原回顾历史,想起了有德以兴天下的禹、汤、文王三位君主;有恶故而亡身的羿、浇、桀、纣四位君主;衷心事主却因不遇明君而身首异处的龙逄、比干两位贤臣。屈原反思了以上三种情况,于是深明中正之道,达到神与化游的境界,这时便可乘云驾龙,在行动上突破了作为人的障碍,周历天下。这里屈原借助龙来达到 “精合真人,神与化游” 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龙意象是这里沟通天人的纽带。 《天问》:“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 王逸注云:“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 ”[12](67)由王逸的解释可见, 传说龙在大禹治水时用龙尾画地,疏通水道,因而洪水得以治之。 很明显龙在此处与禹的形象相互照应,既增加了禹的不同凡人之处,也为禹披上了一层神性的光辉,可以说是禹从 “人”到 “神” 中过度的阶梯。 此外,在《九歌·云中君》《九歌·河伯》《楚辞·远游》中,云神、河伯等神仙都乘龙,贤臣傅说死后化为苍龙的一部分, 因此可以说龙在众多的传说中带有了浓厚的神性,或为神仙的坐骑,或为神仙的化身,或为凡人得以成仙的凭借。

由乘龙周游四海,乘龙升天,以龙拯救百姓,死后化为龙等例子可以看出,《楚辞》中的龙意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沟通天人的作用。 它使主人公具有了 “神性”,是得道之人沟通上天的凭借。因此龙常存在于天人之间,作为人接触天的入口。

(二)象征至上之德性

《楚辞》中的龙意象亦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明晰其象征对象是理解《楚辞》的基本与关键。 其象征含义总体上可分为喻己与喻他。喻己可指代君子、贤臣或逐臣;喻他可指代君主或楚国。 此外,这些指代的含义也与龙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

就喻己而言,君子、贤臣、逐臣这三种指代有时也是合一的,它们可视为《离骚》《九歌》中主人公屈原的不同形象,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偏重,故不可割裂来看。 而他们与龙的结合,多在于龙所具有的 “德性”,亦是君子、贤臣与逐臣所共有的。 以《离骚》为例,屈原首先是君子形象,出身高贵,品行高洁,身配香草,举止优雅。 故常常以龙比况高风亮节的君子,王逸称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其次屈原亦是贤臣形象,忠于楚国,九死不悔。 即便百般绝望,决心远游后,仍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在《离骚》关于龙喻君子的意象,有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这两处王逸均认为是屈原以龙自喻,其一 “言己德如龙”,与龙有着同样的高贵出身与圣德品性。 其二龙可掌管天界,制御八方,而屈原同样想要在朝廷有所作为,实现楚国的美政理想。 其三屈原遭受排挤,无奈远游,这时龙意象又具有了失意逐臣的含义。 如《九歌·湘夫人》“蛟何为兮水裔? ”《楚辞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裁。 ” 龙本该潜入深渊畅游施展本领,却只能困于浅浅的水涯,甚至被逼陆居,为蝼蚁欺凌。 而屈原德才兼备,忠心耿耿,却因群小诽谤而被疏远。 此处蛟、神龙的处境正与屈原相同。 故龙意象以君子、贤臣为基本内涵,又增加了失意臣子忧愁苦闷的新内涵。

就喻他而言,可指代君主或楚国。龙最初为远古部落的图腾。后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龙由图腾崇拜发展到龙神崇拜,龙变为多个领域的神灵,成为祭祀的对象。 大概在秦汉时期,中国大一统局面形成,龙神崇拜又与帝王崇拜结合,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出现龙袍、龙椅、龙体、龙榻等帝王专属的称呼。而《楚辞》中龙意象对君主的指代,从时间上看,正是中国即将统一的前夕,笔者认为,这正可视为龙与帝王结合之滥觞。 此外,龙意象亦可指代国家,这似乎是指代君主的延续。 君主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家的象征,故《楚辞》中的龙意象亦可指代国家。《九歌·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王逸注:“龙门,楚东门也。 ”[12](103)此处楚东门指代楚国,即以龙意象指代楚国。值得注意的是,《楚辞》中用龙意象指代君主或国家的用法并不多见,而更多的是 “灵修美人,以喻于君”,这正符合龙文化的发展,此时并未形成龙与君主的固定联系, 而明清之后龙指代君主则成为普遍,“乘龙”“骑龙”“驾龙” 等意象则不再多见,这应当与当时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有关。 由此可见,《楚辞》中龙意象的象征对象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其象征对象的梳理不仅有助于研究《楚辞》,更可厘清龙的早期文化内涵。

(三)沟通现实与理想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是《离骚》主人公屈原的核心特征之一。 正如屈原所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笔者试将其理想分为两类,现实理想和幻想理想。现实理想指重获君主重用,最终实现楚国美政的理想; 幻想理想指屈原上天入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其中幻想理想的内核仍是现实。《楚辞》中的龙意象并未直接指代对理想的追求, 但通过笔者对文本的梳理不难看出, 主人公的理想之路, 道阻且艰,在现实无法实现的基础上,主人公转求上天。《离骚》中屈原上扣帝阍、下求轶女以及远游西及的三次飞行可以看做是对理想的三次追求, 而这三次飞行都离不开龙的帮助。当主人公远游西及时,在天上望见了楚国,此时又不忍远游,欲乘龙返故乡。 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在幻想中还是现实中,主人公始终没有停下追求理想的脚步, 而龙意象常常作为追求理想的飞行工具长伴屈原左右, 故而龙意象亦可看做是追求理想的写照。

为何《楚辞》在众多意象中,选取了龙意象作为追求理想的工具?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龙总是与美好的事物相伴相生,云旗、鸾凤、朱雀、白虎与龙相伴;其二,龙本身就是美好的象征,是先民崇拜的神灵,令人向往;其三,当主人公乘龙之时,人龙已融为一体,龙已具备了主人公的人格。因此常用龙来追求理想。 如《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多次劝解君主,终不见省,故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愿乘龙远离世俗与群小, 这可以看做是幻想中对清明政治的追求。 《九歌·云中君》:“驾飞龙兮北征, 邅吾道兮洞庭。 ” 王逸注:“愿驾飞龙北行,亟还归故居也。 ”[12](44)屈原被放草野,忧思烦闷,几欲远游,但楚国又是其难以割舍之地,当其远离之时,又欲驾龙还故乡,改变楚国小人为政之局面, 这里亦可看做是对现实中楚国美政理想的追求。如《九歌·大司命》:“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 仍是乘龙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里神龙辚辚然而有节度, 可见已与主人公之人格融为一体。 可以看做是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由以上可以看出,虽然龙意象本身没有对理想的指代,但是在诸多的用法中,龙意象已被赋予了追求理想的内涵。

三、《楚辞》中龙意象与楚文化

《楚辞》中多次出现的龙意象并非偶然,而是受楚文化影响的结果,同时《楚辞》中龙意象的应用也鲜明地显现了楚文化的特色。

首先,龙意象带有图腾崇拜的色彩。楚国文化具有殷商文明特色, 同时又充分吸收周边少数民族文化,最终融合发展,形成自身的独特文化系统。 郭沫若认为,殷人的超现实性被楚人继承,《楚辞》就是绝好的体现[13](52)。 在其信仰中,龙和凤则是其崇拜的图腾。 笔者认为这也是《楚辞》中大量出现龙意象的原因之一。 《九歌·东皇太一》亦可体现出对龙的崇拜。对于东皇太一的解释,王逸注曰:“太一一星,次天一南,天帝之臣也。主使十六龙,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 ”[12](43)九歌为祭祀用歌,而在其首篇中,就出现了掌管人间农、兵、食、疫的十六龙,可见龙已成为楚地的神祇之一, 在祭祀中享有重要地位。 因此《楚辞》中繁多龙意象的正面应用,可以看做是楚文化中龙图腾崇拜的体现。

其次,龙意象表现了楚文化中的 “游观” 意识。关于 “游观”,1973 年5 月长沙东南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御龙人物帛画》就是其直观体现,其画为一男子骑龙图,巨龙与男子都呈飘飞状态,神采飞扬又肃穆庄严,这正与《离骚》中屈原所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的场景相吻合。 可见骑龙升天、周流上下并不是屈原的独创,而是楚人的共同理想,这正体现了楚人大胆奔放、 向往无限的超越精神。 由此可见,《楚辞》龙意象的应用并非偶然,而是带有深厚的楚文化烙印。

猜你喜欢

王逸苍龙青龙
苍龙搏
绘画
歌颂开国领袖毛泽东
少林功夫拳(三)
颂毛公
小青龙说“角”
青龙现身记
金龟记
青龙
醇厚隽永 洒落天成
——王逸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