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梨在三门峡地区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
2020-12-12李明雷葛武伟周吉生吕国娟
李明雷,葛武伟,周吉生 ,吕国娟
(1 河南省三门峡市园艺工作总站,河南 三门峡 472000;2 河南省灵宝市寺河山生态观光果园高埝苹果生产基地,河南 灵宝 472522)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地貌多样,山、丘、塬、川兼有,海拔高度400~600 m,其中适宜西洋梨生长的浅山丘陵面积最大。土壤多为褐土,土层深厚,条件适宜,pH 值为7.0~8.5。年均气温13.2 ℃,年均日温差10.6 ℃,年日照时数2 238 h,日照率51%,能够满足优质西洋梨的生长需要。虽然三门峡在发展西洋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为果农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品种单一、标准化管理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发品牌缺乏等问题,急需通过调整结构、改变种植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品牌营销等手段促进西洋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1986年按区划调整建市,西洋梨面积80 hm2。目前,全市西洋梨栽培面积接近1 666.7 hm2,总产量突破4 000 万kg,产值超亿元。666.7 m2产量由2000年的1 000 kg提高到2 000~3 000 kg,开始走向以扩大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区域布局为主的外延式和内涵式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果品质量明显提高,产业效益日益显现。
1.2 品种结构不断调优
三门峡市栽培最早的西洋梨品种主要有‘日面红’‘茄梨’‘巴梨’等。从2000年开始,先后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山东等地引入‘早红考密斯’‘三季梨’‘考西亚’等早熟品种,通过十多年来不断引进新优品种,并在产业发展中不断试验和筛选,西洋梨品种结构得到优化,早熟品种梨(‘早红考密斯’‘三季梨’‘考西亚’)比例从7%上升到50%。这些品种果形独特,品质优异,丰产性好,在近年来连续干旱的情况下表现良好,市场前景普遍看好。
1.3 区域布局渐趋合理
西洋梨种植区域分布在海拔500 m 左右的塬区和海拔400 m 左右的川区,前期多为零星栽植,布局分散,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发展,逐渐实现集中连片的规模发展。
1.4 配套技术逐步完善
积极推行先进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促使西洋梨生产从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规划新建园普遍采用纺锤形树形,株行距2.5~3.0 m×3.0~4.5 m。管理前期给足肥水,促进树体生长,轻剪缓放,主枝开角,形成骨架。第3 至第4年,控肥控水,通过对主干和主枝环割、环剥等技术措施,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保证花芽形成,尽早结果。形成产量后,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防止树势早衰,实现连年丰产稳产。目前,盛果期果园666.7 m2产量普遍在3 000 kg 左右,果品质量显著提高,一些优质示范园的优质果率已达到80%左右,达到出口标准的高档果率达60%左右。
1.5 市场拓展稳步推进
主要有4 种销售模式:(1)生产者→出口商→边境贸易→国外批发商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2)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国内消费者;(3)生产者直销→当地消费者;(4)生产者→协会→批发商→零售商→国内消费者。上述4 种销售模式所占比例分别为75%、10%、5%和10%。西洋梨鲜销边贸市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的中俄边贸区,约占总出口量的70%以上。另外,网店销售量也越来越大,2018年阿里巴巴大数据显示,网上销售的西洋红梨‘早红考密斯’,三门峡占80%。
2 存在的问题
2.1 栽培品种单一
目前西洋梨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早红考密斯’‘考西亚’‘日面红’‘巴梨’等早熟品种,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需要引进适应我市发展的新优品种,不断调优西洋梨品种结构。
2.2 栽培模式传统守旧
现有西洋梨栽培模式普遍为乔砧栽培,树形有主干疏层形、小冠疏层形和自由纺锤形,现代矮密栽培模式(具有早果丰产、产量高、质量好、便于机械化操作等优点)的应用亟待示范与推广。
2.3 规模化发展不到位
西洋梨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居多。这种分散式的发展能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技术措施难以规范和贯彻,造成管理参差不齐,产品良莠不一,难以做到货源充足且标准一致。主要因为我市的西洋梨栽植规模化发展不到位,同一品种规模集中度不够,管理水平不均衡等,导致符合统一标准要求的优质果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2.4 标准化管理不到位
部分果农存在重栽培、轻管理的现象,达不到标准化技术管理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壤肥力比较低。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不少西洋梨发展区是在老果园的基础上建立的,土壤比较贫瘠,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二是树体管理不科学。有些新栽果树成活率很高,但却基本呈放任生长,枝条直立,留枝量大,树形紊乱,开花结果晚,经济效益差。三是栽植密度较大,不能按无公害原则防治病虫害。
2.5 果农组织化程度不高
西洋梨水果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果农还是以户为经营单位,由于主体规模小、产品数量少、资金不足、信息不灵,导致统一生产管理难度大,不能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流通主体,实现与市场有效接轨。
2.6 销售品牌化几乎是空白
相关主体在创建、注册西洋梨品牌方面意识薄弱,品牌化销售几乎是空白。销售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而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市场占有率偏低。实施品牌战略,以质量为准、以品牌开道,进军国内外高档市场的攻坚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建议
3.1 抓好基地建设,在规模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规模化基地建设要按照国家标准果园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采用矮密栽培模式、优质大苗建园技术、省工简化修剪技术、肥水一体化调控技术、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以及生产组织化和产品品牌化经营技术,实现规模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2 重视质量安全,在标准化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开展名优品种鉴评活动,筛选出一批适于我市生态条件的优质西洋梨品种。规范病虫害管控,细化操作标准,强化源头控制,优先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努力提高西洋梨的质量安全水平。推广果园生草、果园覆草、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全面提升果园土壤有机质,为果品提质增效打好坚实基础。
3.3 推进市场开拓,在全球化销售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培育鲜果出口企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以俄罗斯为主的国外市场,不断提高我市西洋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积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展宣传推介,开设直销门店,培养引导消费习惯,不断开拓国内消费市场。
3.4 实施精品战略,在品牌创建上实现新突破
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结合基地建设,加快优质西洋梨的商标注册,以西洋梨品牌创建为载体,不断强化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坚持走采后处理转化增值的路子,注重提高西洋梨分级包装上市率,努力提升西洋梨的附加值,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效和果农增收。
3.5 完善保障机制,在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强化西洋梨产业发展的管理与服务;挖掘、培养乡土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西洋梨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工作,推动西洋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