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性教学
2020-12-11万彩霞
万彩霞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对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融入学前儿童的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学科越发突显出其重要性,未来幼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因此,笔者根据多年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经验提出对二者的融合性探讨,对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和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融合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4-0-02
教学信息化被定义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就业岗位特色鲜明,就是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学工作,肩负着践行与推进教学信息化和培养下一代信息化素养的使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教学信息化基本技能的基础性课程,如何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更有效地融入学前教育专业需求、服务于未来幼儿教学,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探讨。
一、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2011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教育信息化10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中要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而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必然要求幼儿园处于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中。这些对幼儿园教师的必然要求为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有效推进了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由于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件建设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不高且能够获得的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培训与支持较为缺乏等原因,导致学前教育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程度受到阻碍。种种现状,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将直面的问题,也是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缓解的困境与难题。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现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特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中职学生的普遍学习特征。首先,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和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坚持走“高中——大学”为就业累筑学历的传统路线仍然是多数人的选择,余下的大部分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成绩不是很理想,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其次,由于社会上一些人、一些领域一定程度上对中职生存在歧视,导致一部分学生觉得上中职学校不受尊重、没有发展前途,进而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学习热情不高。最后,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
正是由于中职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弱差反衬出其活跃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学生的智力素质并不次于普通高中学生,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还不乏追求时尚、追求创新的行动派。这些优势,正是学前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客观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特征,对于发掘他们的潜力,实施“因材施教”,对接岗位需求至关重要。
(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情况
置身于信息时代,信息化设施设备已遍及各种领域,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但是主要运用在网络通信、游戏娱乐方面,并没有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和就业的功能,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计算机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和认识。首先,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是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在主观上轻视,学习动力自然不足。其次,由于学生只为迎合个人娱乐等非主要应用功能需求,学习过程中仅对个人感兴趣的部分加以练习,而放松或放弃其他部分,甚至是特别重要的部分,知识与技能都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的认知
笔者有过多次带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园见习、实习的经历,通过观察、走访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梳理出以下几类情况。一是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一些幼儿园根本没有信息化教学设备,不具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没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二是认为音影视频等媒体资源的下载及使用最重要,幼儿活动是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生活活动、区域活动还是户外活动,这些集体教学活动都可能不同程度使用到音影视频,因此,方便快捷地获取这类资源才是对教师最大的助力。三是认为PPT最实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科目,无论哪个科目的教学,都可以采用PPT演示文稿的方式呈现,而且还可以插入各种教学所需音影视频资源,包罗万象,应用操作也较为简单方便。可见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不全面。
三、融合性教学探讨
(一)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从思想上重视應该摆在首位,教师要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客观认识和分析自身所面临的学习环境和就业岗位需求,真正从内心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前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是指在学前教育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宜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这些特定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深度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它已成为现代社会学习交流和工作的必备工具。
(二)实现从传统模块化教学到条块结合教学方式的转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网络基础与简单应用和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 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办公应用软件,每个部分内容独立,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按照课程规定的章节实施模块化教学。然而中职学校的专业是具有多样性的,比如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会计专业、文秘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数据处理,有的侧重于文字处理,有的侧重于网络资源运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解决了基础知识体系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契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就不能学以致用,发挥知识的最大价值。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模块化教学思维的束缚,尝试以专业需求为切入点,逐渐延伸到相关联的知识模块,条块结合,直至知识点全覆盖。
从走访观察和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目前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最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PPT演示文稿。笔者以《幼儿科学教育》教学为例,教学生从学习使用PPT演示文稿开始切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把《幼儿科学教育》中幼儿要学习的对常见动物、植物、天气、自然现象、家电、交通工具等的认识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知识链包括:对PPT软件基本功能的了解、文件的新建与保存、文字的录入、网络资源搜索和下载、相关音影视频文件的编辑等,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再渗透各个基础的知识点,譬如什么是文件、什么是路径、什么是浏览器,怎样搜索网络资源、怎样下载资源,如何使用操作系统中的图片和音频工具,如何编写教案,如何在文字录入的过程中记忆键位与练习指法等,逐步地把知识点延展到每个模块。如此反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效,这种成就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他们的动手潜力。而且,学生所学即所得,所得即所用,现在所做的每个练习和作品将来在学前教学实践中都可直接应用,在学习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同时为将来积累资源、厚植就业优势,事半功倍,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教师还可以參照上述方式把学前教育中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其他学科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本身的内容充分融入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再广泛结合案例教学、比较教学、问题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具体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创新的空间,注重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素养的培育。
(三)注重实践反馈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计算机学科教师对学前教育的了解毕竟不如行内人员,要不断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就要非常注重实践反馈。笔者在近几批学前专业毕业从教的学生中了解到,他们首先非常珍视过去学习中积累的资源,珍视自己的心血和学习成果;其次是非常积极主动地使用和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认为应该学以致用,把积累的资源和成果运用到学前教学中去,而且幼儿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最后,由于之前学习的积累,让他们在现阶段的学前教学中感觉到比较轻松,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较高。教学实践反馈出的信息充分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融合性教学研究和实践是具有实际价值的。
当然,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学前教育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未来是智能化的时代,开展适应时代需求的计算机教学研究是一名计算机学科教师的本职,我们将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曾一玮.浅谈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及策略[J].学周刊·下旬刊,2015(4).
[2]苟弘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下半月,2014(6).
[3][美]格斯特维奇著.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M].霍力岩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