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专业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的作者经营策略

2020-12-11王昕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

王昕

摘 要:高水平的作者群决定着图书内容质量和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打造和建立一支高水平作者队伍是图书出版产业赖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从专业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的角度出发,围绕开发新作者、维护核心作者等方面对如何做好“作者经营”做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大众图书;图书编辑;作者经营;作者开发

中图分类号:G239.2-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4-0-02

大众图书是与大众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连,适合大众阅读的图书类型。针对当前大众图书竞争激烈、图书选题同质化等现状,专业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与同行竞争为数不多的优质作者资源,因其大众图书出版较少、品牌效应不强等因素影响,与同行竞争优质作者时通常不具备优势。本文从专业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的角度,分析如何对大众图书作者资源进行开发与经营,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获得相应的比较优势,从而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作者队伍。

一、专业性:图书编辑以专业素养与作者良性互动

(一)图书编辑首先具备专业眼光

美国资深编辑威廉斯认为,编辑的第一角色是“搜猎者”。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应该像伯乐一样具备发现优秀作者和优秀稿件的能力,选出一鸣惊人的“千里马”,尤其要善于发现有潜力的作者。以笔者近年来开发的大语文选题为例,随着近年来中国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中小学生势必会加大传统文化学习力度,在这一趋势下,优秀的大语文作者团队将会成为图书市场争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比最终选择窦昕大语文团队,顺势于2016年出版《乐死人的文学史》,随着2017年中小学全国性课改和考改的推进,大语文图书市场迎来繁荣发展,《乐死人的文学史》也成为市场爆款。图书编辑犹如星探,编辑的眼光会直接影响到图书选题的成败。

(二)不断提升编辑的专业能力

对编辑工作曾有“编辑无学”的说法,大众图书编辑首先是杂家,但同时也要成为专家,现代出版业对图书编辑的专业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专业素质不仅是指业者的专业学科背景、专业实践经验这些显性因素,还包括很多隐性的能力和要求[1]。大众图书编辑的专业能力体现在多方面,如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市场分析能力、帮助作者提升内容品质和挖掘内容价值、对图书装帧设计的准确理解、包括传统和新媒体方向的图书运营意识等。

具备专业性是图书编辑的立身之本。编辑与作者交流过程中底气十足并能形成编辑与作者的良性互动,其源泉就是来自编辑的专业能力。如果作者认为编辑说的是外行话,做的是外行事,立即就会对其业务水平产生怀疑,很可能因此不愿意再与编辑接触。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辑与作者一般会经历多次交流,如果编辑能够提出书稿的专业性问题与建议,会令作者刮目相看,并且容易拉近作者与编辑的距离。作为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就能博取作者的信任与合作。

(三)在不同阶段展现专业水准

在大众图书选题策划、写作、编辑、营销等不同阶段,图书编辑要及时给予作者专业性反馈或建议。第一,在选题策划阶段,图书编辑应基于图书出版以及推广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制定周密详实的策划方案并与作者沟通,例如策划出版经管类图书,编辑可以将调研的经管图书销售信息、读者反馈情况、专业的数据分析等反映给作者,以便作者参考。第二,在作者写稿阶段,图书编辑应主动与作者交流,实时了解写作进度,以便从图书销售角度帮助作者适时理顺或调整思路等,给作者提出具体的可执行的写作建议。第三,编辑加工是最能体现图书编辑专业性的阶段,编辑应就相关的具体问题向作者反馈,如错别字、漏写、标点错误以及逻辑结构等[2]。此时,编辑还可与作者就封面、版式设计等向作者提出指引性建议,展现编辑的专业面。第四,书稿即将出版时,与作者就营销模式和方案进行沟通,可利用作者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营销图书,或引导作者给出相应的营销建议,以获得作者配合促进图书销售。

(四)借助互联网平台展现专业形象

随着微信、微博、自媒体等互联网新媒体的高度普及,图书编辑应努力利用互联网平台为自己“发声”,展现自己的专业形象。如在微信朋友圈,图书编辑可定期发布专业性知识内容。因图书编辑的朋友圈绝大部分是作者,不断地在朋友圈刷“存在感”,有利于作者记住其是图书出版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可以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定期发布专业类短视频。利用新媒体矩阵,如在微博、豆瓣、微信公众号、bilibili等为自己“发声”,或发布专业性知识内容,或为自己的优质图书做宣传,这也是展现专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服务性:图书编辑应主动拓展作者服务

(一)养成良好的编辑作风

图书编辑的个人作风对于作者是否愿意与出版社合作十分重要。对图书编辑而言,良好的编辑作风包括:一是尊重作者,收稿要热情,处理稿件要及时,评价稿件要客观,退稿要委婉但也要指出问题。二是尊重作者的劳动,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不轻易改动原稿件,如有较大改动时征求作者的意见并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三是在出版各环节务求让作者满意,如编校质量高、装帧设计美、支付作者稿费及时,持续跟进销售等。其中,针对作者的稿件选题质量高但仍需要修改才能出版的情况,图书编辑要着重梳理审稿意见,根据作者的专长提供个性化的修改建议,切实帮助作者提升稿件质量,赢得作者的信任。

(二)与作者交往以诚信为准则

编辑与作者的友好关系是做好图书的前提条件,编辑与作者交往要以诚信为准则,尤其在涉及图书出版节点以及图书稿酬等方面。不少作者非常看重稿酬,图书编辑需以诚信为准则,不等作者催促就及时发放稿酬,这对作者意味着对他的肯定和尊重。多年实踐证明,及时发放稿酬有利于稳定优秀作者资源。

编辑在和作者交往的过程中,一切以诚信为交往准则,则能与作者建立深厚的友谊。

(三)灵活应对各种沟通场景

图书编辑要善于与作者沟通,灵活应对各种沟通场景。有些作者适合直接微信沟通,有些作者适合邮件沟通,有些作者可能需要见面沟通,编辑需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在做大众类图书选题时,有可能作者是有声望的专家,沟通时千万不能因为有心理压力而露怯,比如在电话中因为紧张而语无伦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沟通前预演一下或写一下沟通提纲,做到真正沟通时不慌不乱。

在沟通过程中,编辑可能会遇到作者的拒绝,而优质作者拒绝的可能性更大。碰到这样的情况,编辑不要轻易放弃,可以选择后续跟进,让作者不反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编辑的耐力与坚持。

三、黏性:图书编辑从跟进作者到经营作者

(一)建立作者数据库

开发作者不容易,对现有作者的维护也不容易。编辑需要对已拥有的作者资源了如指掌并建立作者数据库。首先做好基础信息梳理,如作者姓名、单位、电话、擅长领域、出版过的图书等,通过经常联系及时更新作者的工作变化、联系方式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主要依据作者的擅长领域,以便在后期的选题策划时能够直观清晰地找到需要的作者。最后筛选出高产作者和优质作者,进行重点分析、维护和开发。

(二)长期跟进作者

绝大部分作者在完成图书出版之后,就较少与图书编辑联系。当作者再一次出版图书时,可能会在之前的出版社出版图书,也可能会转向其他出版社。要让优质作者对出版社产生好感,主动将更多优质选题放在出版社出版,编辑长期跟进作者十分必要。

中国近现代著名出版家邹韬奋拥有一大批知名作者群,但不少作者原先并没有太大的名气,在邹韬奋的热情邀约下才逐步成为有影响的作者。李公朴是在1928年在上海认识邹韬奋并受聘为《生活》周刊特约通讯员。起初,邹韬奋把李公朴的信改编成通讯稿件在《生活》周刊上发表。后来,在邹韬奋的鼓励和催促下,李公朴经常从美国直接寄来稿件,发表后十分受读者欢迎。

(三)进行二次开发

在图书出版以后,图书编辑要主动与作者联系,对部分优质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特长,聘用他们为兼职编辑或特约编辑,拓宽图书稿件的水准。除此之外,还可以聘请优秀作者担任审稿专家,增强他们的黏性。对作者进行二次开发,有助于加强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有效提升作者对出版社的忠诚度,编辑的优质作者资源将更加稳固。

(四)编辑要做作者的经纪人

跟进作者就是抓住有市场影响力的作者不放,将他们的图书产品积极地推向市场,基本能获得较好的市场反响。但跟进的优质作者可能会被别的出版社抢走,或者作者可能将不同书稿交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图书编辑要主动从跟进作品、跟进作者过渡到包装作者,成为作者的经纪人。

编辑要做作者的经纪人,需要在经营作者IP上花一番功夫。出版社和图书编辑要具备远见,培养尚未成名的作者并与其签订长期性的合作协议,通过系统化打造作者IP以及作者的头部作品,包装的出版社自然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提前包装作者和经营作者IP的风险性相对不高,就看图书编辑有没有能力去发掘优秀的潜力并将其包装,创造将来的出版奇迹。

四、结语

随着大众图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作者资源在出版产业链中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如果没有优质作者资源和优质稿源,再能干的编辑也出版不了优秀的图书。编辑与作者的互相协助不仅有利于图书项目的顺利进行,也会让双方得到更多的进益。[3]

据此,专业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的作者经营之道需要紧紧依靠三点,一是专业性,二是服务性,三是黏性,全面增强专业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的比较优势。经营作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复一日地赢取作者的信任与肯定,再由点到线、到面,获得更多的优质作者资源。大众图书编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努力营造编辑与作者良性互动、互为促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编辑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娟.论图书编辑三性[J].大观,2020(4):88-89.

[2]冷文伶.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中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J].传媒论坛,2019,2(13):147.

[3]盧山秀.图书编辑与作者共同成长[J].出版参考,2019(5):29-30.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
数字时代图书编辑主体意识的几点思考
如何解决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编辑如何做好大众引导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浅谈图书编辑的美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