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学术出版编辑能力提升研究
2020-12-11贾大伟
贾大伟
摘 要:大数据分析使人们获得了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学术编辑作为从事探索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的工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本文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出发,结合大数据分析特点,以学术出版编辑能力缺失的五种表现,分析其背后深层次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学术出版编辑,加强能力建设的五条意见建议,以期为提高学术编辑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学术出版编辑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4-00-02
2010年以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被越来越广泛应用,其含义是时代发展产生的大量数据、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如今,大数据深刻影响着很多行业未来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指出: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界、经济界或其他,它会改变几乎一切领域,这是一场革命。数据不仅成为一种与土地、劳动力并称的新型资源,也使人们获得了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新方法。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各项工作中重视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收集和利用。因为只有整合共享才可构成资源,不会因为使用而消耗,反而可以通过反复利用提升价值。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采用大数据通过“以大见小”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认识,避开对因果关系较为复杂的深入探究,直接利用事物相关关系,找到对策或解决方案。
一、大数据时代学术出版编辑能力缺失表现
对于目前的学術出版物和学术编辑来说,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自身素质需要全方位的提升,学术研究活动本身是一种探索真知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成果。作为学术编辑,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专门性的学问,更需要应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善于利用大数据,方能适应时代变革带来的学术新发展。
(一)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老化
当今时代,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以美国苹果公司和特斯拉为代表的硅谷产业模式更是对传统产业模式以颠覆式的影响。学术出版编辑承担着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实现与时俱进,是时代给学术出版编辑的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学术出版编辑要顺应甚至引导学术发展潮流,需要有着对本领域发展高度的敏锐性和超前的判断力。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学术出版编辑能够提高站位、更新理念,把握趋势,在思维方式和素质能力等方面能够实现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的步调同频共振、协调一致。但就目前学术出版编辑的能力现状而言,不少编辑工作者知识老化,还在沿用传统编辑方法工作,既没有互联网思维,也不熟悉数字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的发展潮流,更谈不上工作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在学术出版编辑工作中缺乏创新、老生常谈等很多短板弱项,影响了学术出版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缺乏深化提炼能力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学术出版编辑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便捷地收集大量素材;另一方面,这些素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功能不同,客观上要求学术出版编辑具备较高的再加工能力,重新进行分类、排列、整合、提炼,从而实现对获取素材信息的再加工、提炼深化,以满足学术发展研究的需要。当前,学术出版编辑普遍在这方面存在一定困惑,也表现为工作压力大。面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内容,更多的路径选择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困惑,如何判断与取舍,如何选用与编辑,这是时代与学术发展给编辑们提出的挑战,这也是出版编辑工作者必须跨越的一道障碍。
(三)缺乏学术研究经验
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便捷地了解学术信息,由于网络信息分散化、碎片化、不深入、鱼目混珠的特点,造成这些内容很难满足学术研究出版工作的要求。比如,网上充斥电影、娱乐节目的很多评价和信息,但如果要完成一篇文艺批评论文,则很难从网络内容当中搜集到足够有用的素材。再如,网上不少无人机方面的信息,但如果要完成一篇利用无人机成像技术对玉米地害虫检测的论文,互联网内容很难提供有用的借鉴。因此,学术出版强调编辑人员在进行学术观点筛选时,应该具备相应科研能力,提高学术出版物的科研价值。近年来,学术编辑的断档情况较为明显,不少年轻人完成本科或硕士博士学业后,迅疾补充到编辑队伍中来,由于专业知识储备和学术研究锻炼不足,缺少学术经验,在编辑工作中,对初稿的筛选不精准、选题无深度、方向不准,突出体现在选材广度、深度上的短板。
(四)缺乏学术敏感性
学术期刊编辑往往注重实践性经验,通常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传统思路编辑稿子。即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找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偏向于“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被动解决思路,较少地在问题还没有出现时,提出有“预见性”的判断和方案,这对于当前各学科学术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对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编辑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较高的学术敏感性,对本专业发展趋势保持清醒,提高预知预判能力。
(五)缺乏学术宽度
不少学术编辑只满足于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对其他专业掌握不多,这不利于编辑保持开阔的学术视野以及灵活的思考方法。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编辑应该站在专业的前沿,通过阅读、思考、论辩、交流等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增加知识储备,扩展专业厚度深度,超越思维惯性束缚,不断地扩充知识,提高自己的编辑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学术出版编辑能力培养建议
(一)增强利用互联网思维能力
互联网技术不仅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推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学术编辑既要利用其为基础进行改革创新,一是增强利用互联网物质条件的编辑思维能力。互联网技术为学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可以跨越时空的信息共享、跨越行业、领域寻求技术融合。二是增强以互联网作为手段和工具的编辑思维能力。例如:互联网可以改变传播方式,使其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参与式等。“互联网+”更重要的是以互联网作为工具和手段对原有编辑运行方式、经营模式等进行深层次的创新活动。学术编辑提高互联网思维能力进行编辑,不仅对前期选题、约稿、编校有重要帮助,对后续著作的推广也有积极作用。
(二)增强大数据意识
大数据具有客观、可知、明确性的特点,为很多不清晰的研究对象提供可衡量的维度,可以对复杂的事情进行量化。比如可以提高效率方面,常见的快递、外卖和共享单车,这些业务都以“大数据”为支撑。快递后台会根据历史数据预测,用大数据算法代替人工分单,尽可能优化路线,降低人工操作程序和时间。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全部环节的物流供给与需求匹配,优化资源配给。大数据甚至可以预测消费者需求,将商品物流环境和客户的需求同步,提前计算出运输路线和配送路线,缓解物流压力,提高用户满意度。因此,学术出版编辑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数据意识,如某些领域的研究受到研究水平限制、研究成果还不能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相关关系探索事物背后的某种规律,为最终揭示其内在客观规律提供有益的探索。
(三)提高学术研究趋势把握能力
学术出版编辑不仅掌握基本资料编辑能力,同时也要具備良好的研究趋势把握能力,对信息敏锐的感知力,能准确有效处理各种信息,还能多渠道获取信息。要紧跟学术的热点,善于捕捉需要的信息。学术编辑要经常和学术前沿专家沟通,努力提高学术内容的新鲜度。可以多策划举办学术交流会,专家或同行进行信息交流,和同行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选题策划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要有意识地选择有深化空间的课题,为论文进一步研究预备发展空间。在选题同时,能够有意识地关注、搜集可以利用的内容,为深化论文做材料上的准备。在编辑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具有提高资源信息的整合、利用、深化能力,或者与作者就深化内容进行沟通,为深化内容提出有益的建议,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带动学术刊物整体科研水平提高。
(四)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学术研究活动是一种探索真知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成果,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需要具备系统的、专门性的学问。学术研究能力决定了该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大小。学术研究能力包括以下六个方面:问题的发现、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概念的界定和提出、学术命题的推理或演绎能力、设计研究、保持学术发展敏感。这是学术行业人员基本能力,也是必备能力。学术出版编辑要立足学术发展实践和要求,扩大行业发展视角,结合互联网发展背景和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条件,形成的专业编辑优势。通过出色学术研究能力的科学运用,提高学术出版物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五)提升编辑沟通联系能力
学术编辑除了要主动获取、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编辑还要有较强的编辑能力,能将获取的所有信息有条理、有逻辑地整合到一起。其原因是,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学术刊物的阅读方式和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学术编辑要树立用户导向,联系众多专业交流平台,注重与上下游沟通,同时提升自身宣传能力,力促学术出版编辑工作开展,比如,更好地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畅通的学术交流渠道,与专业人士一起探讨相关选题,然后征求读者群的意见或建议,了解学术发展和刊物需要,以便与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拓展学术刊物生存空间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方卿.论出版产业链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16,(5).
[2]朱胜龙.大数据时代与出版产业发展[J].出版广角,2013.
[3]谢寿光.传统图书出版社的数字化生存[EB/OL].杭州网,2017-7-17.
[4]《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精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8-10-21.
[5]盛莉.数字出版大潮下出版社做什么怎么做?[N].中国图书商报,201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