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难点及对策探讨
2020-12-11彭方
彭方
摘 要 思辨能力不仅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写作能力的标准之一。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出题者对学生是否具有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越来越关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也开始对思辨性写作教学引起重视。虽说高中教师已经开始开展思辨性写作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思辨性写作教学的难点,同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127-02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思辨性写作教学时常常会出现三大难题:一是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常常把握不住材料的重点,或者在阅读材料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教会学生对作文的材料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必须对材料产生准确的理解;二是学生虽然能够理解作文材料,但是立意不够深刻,很多学生在对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虽然对材料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在理解时由于没有将辩证思维运用起来,导致立意时过于简单片面,因此完成的作文也就不具有深刻的思想;三是学生在论证时过于模式化,并且他们的理性思辨比较缺乏,由于有效论证的思维方式比较缺乏,很多学生在论证某一观点时,也常常是先列举正面事例进行论证,再用反面的例子进行论证。针对此,笔者结合教学理念,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一、普及教學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而实际上学生作文中思维品质欠缺的一大表现就是思考平面化、缺乏纵深度。很多学生只会在论证过程中将材料进行简单的转述后再提出一些观点,这个过程中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个人意见和看法。并且写作时也是机械性的套用某种结构,没有对材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他们在写作时通常会采用“一段观点+两段举例+一段结尾”模式的的文章思路,在进行具体的论证时,也只是套用对比式论证结构。思辨性教学策略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理念,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策略与读写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思辨性读写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普及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此的认可度,再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所谓思辨性写作,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是否能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是否能够将事物与道理之间的科学联系进行揭示,是否能透过现象观察到事物的本质,是否能够将自己的立场、观点以及情感态度进行准确且有逻辑的表达。学生在写作时具有思辨性,能够让文章更具说服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结合思辨作文的特点,为学生传授正确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的写作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开展以“思辨教学”为主题的教学课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回答他们心中的思辨能力是什么。紧接着,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发问,比如“在日常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都是如何展开的?”让学生对教学理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上述问题的参考答案,也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普及相应的知识。这样一来,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普及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教材中思辨性文章的利用率
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如何让高中生获得更完善的教育,成为了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但高中限于条件,很难正确实施教学方案。高中生由于在校时间长,增加阅历的空间、机会有限,思维品质的提升只能更多地依赖于阅读。新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中指出“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因此可以以阅读为抓手提升作文思辨性。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所摘录思辨性文章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无疑给教师开展作文教学带来了便利。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篇课文,最好是要研读,不能只是在语言文字方面进行浅显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课文所蕴含的论证逻辑,并将此作为契机,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例如,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论说文中,类似于《劝学》《师说》《过秦论》等这些课文中涉及的理性分析、合理判断和推理等内容都能够在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基本思路方面起到引导作用,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古人说理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应一味地让学生停留在翻译和理解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突破古汉语的障碍,让学生深处古人说理的情境,体会古人说理的魅力,让学生深入体会据理力争的含义。此外,教师也可适当地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开展阅读活动或是推荐说理类的作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接触到比较经典的议论文,或是让班上的学生轮流撰写班级日志,或是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等,促使学生积累一些说理方面的素材,为写作提供支撑。
三、强化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体验较少,并且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他们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常常给人一种缺乏深度的感觉,这便是学生思辨能力不足所造成的。简单而言,辩证思维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用对立统一的目光看待问题。通过合理的议论让人能认清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得出结论;或者对一个概念、一个命题相联系的若干层次进行阐说,起到明理的作用。在时事类新材料写作过程中,能够引发评论或议论的事实材料往往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如“有的人认为……而有的人却认为……”的表达方式尤其常见。学生在面对这样的写作任务时,若想跳脱出当前“有的人”的框架,作出针对性的评价,那么辩证思维就能够很好地帮到学生。具体的运用方法,即面对各种复杂的现象或是持不同态度的观点,学生要努力发现它们会在哪种条件下实现统一,从而提出自己具有个人特色,并且很是新颖、独到的见解。
例如,“表情包的出现,有的人认为它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但有的人却认为它限制了人们表达能力的发展,对此,请问你有什么看法?”这样的写作任务在高中阶段的时事类新材料写作中是比较常见的,学生从题意中提炼出不同的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表情包在中国社交圈是随处可见的,表情包的确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但也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二是表情包的出现让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为人们生活带来了积极意义;三是引入了孔子的一句话,即“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也就是擅表达者役表情包,不擅表达者役于表情包。由这几个观点来看,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提炼论点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这样才能提炼出比较新颖且深刻的观点。
四、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与修改
在教师开展思辨性写作教学的過程中,通常教师都会设置修改和讲评环节,以此作为对学生的激励,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能够更好地为日后的写作服务。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主要是教师读后写出自己的评价,学生很少会参与具体的评改过程,反观这样的评改方式在学生“思辨性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都不会起到太过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就必须要对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作出改变。具体而言,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哪怕是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教师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正确认识自己的作文存在的不足。
例如,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进行举例说明时,常常叙述性的文字要大于论述性的文字,草草完成文章主体部分的论证,而如果教师对两类事例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深究的话,将会发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学生只是将素材进行堆砌以此来完成写作。以上问题都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时文章结构过于模式化,文章主体过于平面化,这样的作文由于缺乏思辨性,因此只能将其称之为举证文,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论述文。教师在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评改时,可以将“合作——讨论——辩驳”的模式引用进来,这种模式下的评改方式完全贴合“思辨性作文”的特点,带有一定的集体性质。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篇作文展开讨论,分享组内的意见,再就各个小组持有的观点进行讨论,可以站在认同的立场,也可以持反对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要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在整个作文的评改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作文中的思路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锻炼学生潜在的思辨能力,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思辨性写作教学时,需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目标下进行有效的说理。想要提升学生思辨性写作能力,那么教师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付出极大的努力。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教学课本中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感受进行密切的关注,提高他们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并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积极的培养,这样就能让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了。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文学科素养下以培养思辨能力为核心的议论文写作路径教学研究”的中期成果论文,课题编号:D/2020/02/208。
参考文献:
[1]李春季.扎根阅读土壤,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J].汉字文化,2020(08):117-118.
[2]王本华,朱于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依归,建设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中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