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资产阶级批判思想的逻辑体系建构

2020-12-11汤洁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起源

汤洁

关键词资产阶级 起源 危机 无产阶级

一、现代资产阶级的历史生成

(一)从经济的角度来理解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起源

马克思标出了三个重要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宣言》的第六段“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社会;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意味着那个所谓的封建生产方式开始崩溃和瓦解,大量的农奴逃亡到城市当中,他们在城市的行会制的强烈抵制之下根本无处安身,大量的流民被国王下令绞死。旧的封建政治制度开始瓦解但是还没有新的新型生产方式的出现。在这个背景之下,马克思提到了第二个环节: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逃亡农奴集中的地带开始兴起了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了以织布业为主的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手工业。这个环节意味着: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了,这个时候的生产是以市场为目的。这个时候的工厂手工业不是为了自给自足的,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市场,背后站的是货币经济。最后一个环节:马克思认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的核心不在法国转变到了英国。英国当时具有了当时条件下最新的技术和理性因素。

(二)从政治的角度来理解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起源

马克思从整个欧洲资本世界去看政治意义上的现代资产阶级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个环节:之前提到的流亡的城关市民是如何在封建社会的内部被接受,当他们变成工场手工业的劳作者和掌管者的时候是否发生转變,但是在农村依旧是贵族们的天下,在城市仍然是行会师傅们的天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关市民在政治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马克思给出了两种情形:一是“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了独立的共和国”、另一个是“城关市民可能会变成被压迫的等级”也是马克思论述的第二个环节。在被压迫下的时候第三等级才有工场手工业不断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互动的过程。工场手工业要依赖于国家的航海业发展,航海业的发展开拓出来商业,商业倒过来使工场手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使得工场手工业得到国家的进一步支撑。这样的一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就会使得在政治上依然是第三等级,但是它已经成为了国家的真正基础,因为他们的税收支撑着整个国家。但是第三个环节才是马克思真正强调的“大君主国的第三等级行政治革命”,把国家做成是人民的国家,是现代的代议制国家。

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新的规定性原则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如何展开的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这句话先把两种工业阶级对比讲出来,再把“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这是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最本质特征的描述,这句话实际上勾勒出来了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资产阶级是永恒革命”。资产阶级一直都是革命的,在商品普遍交换的逻辑下所安放出来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终成就出来的是资本和资本之间的没有边界的竞争,资本和资本之间没有边界的竞争再加上工人阶级的抵抗最终逼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的“理性”生产方式,资本的“理性”生产方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资本和技术的合谋从而带来的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永恒的无边界的革命。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没有发展尽头,资本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间没有任何内在限度,它是对自己正在进行的这种生产进行不断的否定,进行不断的变革,它不断的寻求资本和技术进行合谋的全新方式然后带来产业的不断转型并通过产业的不断转型带来“新天新地”。

(二)以资本为唯一的,最终的规定因素的社会一定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它是有结构的,第一种结构是世界市场和民族国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的体系当中这样的一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它一定是以冲破了主权国家的僵硬市场为自己的主要范围,但是以世界市场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是需要借助于主权国家范围内的主权国家的重要机制,世界市场和民族国家。第二个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从国家和国家的关系来看这里不是一个平面化的关系,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权利斗争,权力斗争由两种形态:一种是主权国家的权利斗争。主权国家是不受其他国家干预或限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的国家;另外—种形态是所谓的发达民族和先进民族的内在统治的阶级压迫关系。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被马克思很明显的界定为席卷了所有角落的、完备的资本主义的体系,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资本主义是否是永恒存在,因为它可以生产力无止境的革命,而生产力的无止境的革命可以带来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也可以带来人和人关系的不断重组,它还可以带来生活中所有要素的更新和流转,所以,它是流动的,它是革命的,它是不断自我生成的。那么,一个自我革新的资产阶级是否真的是历史的终结,这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要点。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危机的根源

(一)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用这样的话来形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的社会是资产阶级呼唤出来的,但资产阶级无法驾驭资本主义社会和‘哒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互换的魔鬼”。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都可以吸纳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来,这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借助于和科技的合谋,借助于对生产力的不断更新它一定带来的是对所有资源的不断的吸收接纳。在制造和供养人的生活方面的能力是空前绝后的,马克思在《宣言》中这样说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借助于商品的形式借助于产业的不断合理化,借助于对整个世界的不断覆盖,实际上可以实现无止境的自我增长。其次,它为什么会导致矛盾,导致危机,马克思在《宣言》里这样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制造无比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无比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不能作为一种资源来成就人类社会。但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当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样的一种生产是以商品为目的,不是以产品为目的的生产。所以,以商品为目的的生产让它返回到社会,从它本身来讲并没有返回的渠道。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危机的结果

(一)过剩生产力被不断破坏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的十分清楚,眼前的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再次饱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且这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似乎也表达为生产力超出了生产关系允许的范围,但是它不会带来对于原有生产关系的更新,它不会带来对于新的生产关系的创造。这样的一种以生产关系为本质规定性的特征,它所带来的第一个危机结果就是对过剩生产力的不断破坏,它不是被溢出在生产关系之外倒过头来去吞噬旧的生产关系而是它的每一次的危机都意味着这样的被体系所不容纳的强大生产力试图突破现有体系,但是它永远无法突破,所以危机的直接结果是对生产力的破坏,马克思在这里很明确的说对抗危机的办法很简单:一个是开拓新市场;另一个办法是以技术为最重要手段的制造需要的新的产业制造新的需要:“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种办法只是为了弥补资本主义被撕开的裂口无法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依旧会有下一场危机,马克思所要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虽然蕴涵着结构性的矛盾,这个结构性的矛盾虽然一定导致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不能仅凭危机解决危机本身蕴含着的重大难题。

(二)导致过剩人口

因为过剩的生产力无法返回人类社会那就意味着既定的产业无法继续的转动下去,无法转动下去意味着产业本身陷入停顿,产业陷入停顿意味着凭靠着产业而获得社会存在的所有的人被彻底的驱逐出社会体系之外,所有危机的最直接的表达形式不是把牛奶倒掉而是工人失业,所以生产过剩不是简单的是物的资源过剩而是靠着机器获得自己社会地位的人丧失自己的社会地位。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会特别强调危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又是危险,如果是上述讲的第—个层面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并不是危险,假象被打破暂时陷入停顿可以寻求弥补的方法使假象再获得新生继续下去,但是危机之所以是危险在于它的第二个结果:过剩人口。这些曾经支撑着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最核心的要素在危机的境况之下会被甩出体系之外,那么这些被甩出体系之外的人会对现存的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是资本主义能否发生转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原本支撑着整个体系的人彻底作为体系的否定因素被甩出体系之外,这就是无产者,无产者不仅仅是工人,无产者还是被剥夺了工人地位的雇佣工人。

(三)无产阶级被不断组织起来

危机所导致的结果是层层递近,首先是过剩生产力被不断破坏,其次是大量的所谓的被甩出体系的无产者的产生,然后才有最后是从这里出发才有可能有对整个的体系进行彻底改造的无产阶级在对体系进行否定和抗争的过程当中被不断的组织起来,被不断的产生。第二步到第三步不是由资本主义给出的,第二步到第三步被甩出体系的无产者如此这般的无产者经由自己对整个体系的抗争上升为能够改写整个社会的无产阶级,这个时候的真正要素,新的要素加入到这个僵局当中的新的要素不再来自于资本的一方,而是來自于无产者和无产阶级的一方,这个过渡能否完成就看新的要素能否加入,如果这个新的要素能够加入那么才有可能带来对现行体系的变革,反言之新的要素被各种方式先行阻断,最后一步可能无法变成现实的。

在此,如果说资产阶级革命就是不断自我革新的革命,是时间、历史与传统之断,那么无产阶级革命便是面对“残垣断壁”之后的修复。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起源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万物起源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