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法探索
2020-12-11宋拥会
宋拥会
[摘 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高职院校开始重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以适应快速变化与提升的人才需求以及会计职能转型升级需要。2019年,国家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智能财税“1+X”的提出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与智能财税“1+X”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入手,结合高职院校普遍教育情况,针对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及意见。
[关键词]智能财税“1+X”;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101
[中图分类号]G712;F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0-0-02
0 引 言
在全国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下,智能财税“1+X”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及教育工作发展的新方向。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应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思路转变以充分适应新证书体系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应立足自身深刻剖析当前会计人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全面践行智能财税“1+X”教育理念。
1 智能财税“1+X”
2019年,我国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1+X”证书制度开始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进一步向职业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继续发展。智能财税“1+X”立足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为职业院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后续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等指明了新方向。智能财税“1+X”不仅是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标准,还为制订新的培养方案及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改革提供新思路。
2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2.1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深刻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人才教育培养上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影响,大课堂授课、理论重于实践等,不利于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势。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之比达到近2∶1,无法凸显高职院校实务性、操作性人才培养的优势及教学目标。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践课程规划及落实上也往往因为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而让实践课程变为一种变相的“理论”课程,学生在实践课上并不能真正接触到市场及企业管理真实操作环境,难以真正提升自身的实务操作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
2.2 教学方式与技术应用亟待更新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方式上仍然相对单一,课堂授课仍然是比较典型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很少体现出师生互动及学习交流这一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在教学技术应用上也多拘泥于简单的多媒体教学、PPT课件等,没有充分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先进的教学手段,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方式与技术应用上的严重不足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水平,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当前职业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还没有形成智能化财税的清晰认识,意识不清晰将直接导致整体教育质量偏低,学生难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考验
及挑选。
2.3 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较弱
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校品牌知名度及市场认可度,往往在教師招聘任用上偏向于“名牌大学”“重点专业”等,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总体学历及受教育程度都在提升,但很少有学校针对本身的“职教”特点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教育人才,导致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缺少“职业”师资的支持。这种局面不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水平提升,同时也将极大影响高职院校在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下的实践能力与培养能力。
3 智能财税“1+X”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智能财税“1+X”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现代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想要有效落实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并结合到自身教育培养的路径中,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
3.1 创新教育培养意识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应立足两方面重要立场:第一,侧重技能及操作能力培训定位;第二,加强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的有机融合。因此,在创新教育培养意识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区别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在教育理念与思路上的不同,找准高职院校技术性、应用性人才培养定位,在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上与普通高校有效分开,避免一味盲目学习普通高校教学培养模式而堵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路。其次,有效践行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找准智能财税“1+X”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与目的,确立有目的、有方向的人才培养基本思路与意识。只有充分站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立场并从主观层面上积极与智能财税“1+X”精神充分融合,才能建立稳固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意识体系,并指导具体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师资加强系列工作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过去教师队伍素质普遍偏低的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提升教师整体学历与专业知识储备。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有越来越多正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加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从客观上大大提升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但是随着市场及企业对财会人员业务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当前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的大力推行,仅仅将教师队伍建设的注意力放在是否是知名高校毕业、是否是会计专业出身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应将是否具备财会人员从业资格、是否具有财会岗位实战经验以及是否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财会工作应变能力作为新时代财会教师队伍建设方向,同时还应根据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的具体要求增加相应的业务及能力考核,确保教师能够向学生传授真正的财会岗位所需知识。
3.3 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采取的教学方法及相关模式仍然基本沿用普通高校模式,如大课堂授课、多媒体教学工具授课等,这种传统的授课形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无法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高职院校急需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需要紧跟时代与科技发展步伐,在加强课堂互动、减少单向传授的同时,积极利用如微课、网课、社交平台互动交流、在主流网站建立知识传播平台等,让原本局限于40分钟课堂时间的授课方式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实践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的方式,讓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感受到智能化与财税专业知识的充分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智能化在会计专业学习上的重要性。
3.4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将学生需求作为决定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的重要参考,这是立足学生实际的重要一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彻底放弃教师的教学主动性,而是需要教师积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和欠缺什么样的知识,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规划教学进度。以市场为导向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应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然许多学校也开设了会计专业实训、上机训练、实操训练,但多数时候仍然围绕传统且陈旧的课本知识进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接触市场及了解企业财会岗位需求。因此,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原则不仅只是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更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及企业需求变化。高校应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及企业的岗位资源与财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有效的实训课程中更好地接触市场与企业。同时,还要加强校企联合,帮助学校进一步明确企业人才具体需求,从而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及具体内容,帮助企业更好地培养智能财税“1+X”人才,在充分践行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道路上为学生寻找更好的出路与就业机会。
3.5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校校在成绩考核及学习评定上往往比较重视笔试成绩,对上机考核、实操考核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并没有充足的备考资源,另一方面是校方对实操及专业技能考核的重视程度不足。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以笔试为主、实操为辅的传统考试模式,将智能财税“1+X”证书要求的沙盘模拟、电子仿真实训、购买模拟开票、报税、做账等财会岗位实际工作内容融入期中期末考核内容中,真正让实操成为教学核心,避免学生陷入只会理论不会实践的尴尬境地。
4 结 语
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一步,是高职院校当前及今后在会计人才培养上的新方向与新目标。学校应立足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寻找更符合现代化会计人才培养要求的改革之路,同时优化实践课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及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改革考核方式及内容等,以全面践行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帮助学生成为更合格的新时期财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德生,骆金维,肖巧玲,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30-34.
[2]李媛媛.“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教学的思考[J].纳税,2020
(3):142.
[收稿日期]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