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把通往地窖的钥匙
2020-12-11温酒
温酒
“我们向街坊邻居介绍画画的诗人,写诗的孩子,手工匠人。介绍原创精神的可贵。我们以火堆的方式聚拢,脸向着灯火,除去多余的礼节,套词。我们努力让精神和日常在这间小房子里彼此照亮。——后院”。
这是后院办展的备注。听上去像一种承担和责任,谁赋予的?没人,似乎只是想干就干。而似乎又是一种醒悟,对被复制文化标准化的世界怀着抵抗,对孩子成长的环境担忧。就是在这种理想主义的驱使中,后院办了“在光的幽暗处”老虎文化虎良灿摄影展,“隐者行迹”书法家苏火荣书法展,“壞掉的玩具”儿童诗歌展,“日常生活的赞美诗”画家马云油画展。如果不是疫情,我想后院会努力着排除困难,在昆明老兴华街的小巷子里,朝着我们自己的梦继续下去。看拎菜的老人和背书包的孩子屏息凝视小小空间里的艺术品,可能这些满足,也补偿了我童年的梦想吧。
是,画画是我最早期的梦想。它比成为一个诗人更早。这“芳香的手艺活”需要的手艺连基础我都没有。偶尔偷偷临摹几张自己喜欢的画,在手机上用手指头点击几个简单的颜色,涂抹。这个白板画的 APP成了我的简笔日记画板,那些画并不是什么严格的艺术作品。记录着身边稍纵即逝的瞬间,是自己关照一呼一吸的节奏。会弯曲的雨水,病房里不对称的窗户,摇摇欲坠的墙面,任性流淌的阳光,游在天空的鱼和游在输液瓶里的鱼一样没大没小,进入身体的药水也淹没了病房。我用手指头和专注传递心里直接跳跃的色块和闪烁的线条。这种表达和我的诗歌很像。是小孩子对厚颜料情绪涌动充满好奇和渴望,又只会直接简单,用纤细原始的神经触角跟着一朵小花开放凋落。我很难讲述被太多人重复着的艺术品位。这贯穿人性,精神灵魂高度的皇冠,不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
多余和累赘从心理上自动靠边,自然的力量就出现了。“我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的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和“这是我”差别很大。没有偶然性可以促成稳定持续的力量。
这写在虎良灿摄影展后记上的话,也是我对意识中自己的一种认识吧。必须承认,我想从自己的诗歌和画里寻找到潜意识的存在,经由自然而然捕捉自己内心的风暴,或者是一种化学反应。以惯性的词,口味,身体的伤痛,隐藏的蛛丝马迹,被点燃的虚荣心。这貌似极度自恋的表达,其实也并非完全如此。
“我爱所有季节 /爱模糊的时间 /我也试图爱某一个季节 /但我分辨不出它们什么时候最美。”2011年一首没有结束的诗歌,它就是以我完整的残缺出现,没有解释清楚的痛苦和爱,这些流淌的岩浆在中途凝固并没有让我却步,在自己的迷宫里停顿,徘徊。一定要同步,接受天真和执拗。继续对梦有困惑,继续不能避免的痛苦和对无用的热爱。回到某个时刻重复生长,我相信是一种能力。前几天修改一首旧诗,重读第一遍喉咙有些哽咽,删除结尾的刻意更好。删除中间情绪泛滥的语气,几个动词跳跃太猛。闭上眼睛,回到最初发生这首诗歌的现场,当这个孩子的脸,在我保留的文字里消失。我删除了这首诗,只留下诗歌的名字,保存。是的,我了解到自己要了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我也并没有在这首诗歌后给予我表现的温暖。
小时候,偶尔发现从压照片的厚玻璃侧面看进去。里面有一整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拥有它又不能描述它。能讲眼眶和脸压在玻璃上的冰凉和尖锐,发现秘密的激动。但“山洞”里面的天空,果树,牛羊,玩偶之家。大部分空空如也,只是冰冷沉重的玻璃压着一堆黑白照片。那是一个孩子认得出的天空颜色,是无穷无尽颜色的想象力。后来在梵高的画里的天空上我找到了相同的喜悦。在观察的过程中专业画家或者作家需要多久,最终用颜色和文字完成人物和事物的性格。我们始终不知道。但荣格说,精神的摆钟在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而非在正确与不正确之间摇摆。主宰作品的是生命,那被唤醒的也就是生命。(《马云画展小记》)
“她对存在有着偏于痴迷的追问和探寻,她内审,纵伸于精神世界的黑洞,坚持着去揭开那黑暗中的黑暗,她独行,走上一条诗思的峭壁之路,坚持着去进行那不可言说的言说。她以生命在外部世界的阅历与体验为出发点,向内返溯,这使她的诗成为开启心灵地窖的钥匙。”2012年,在出版的合集中,李泉松老师为《后院》诗集写了这些评论。这是洞彻,像承接着自然坠落果实的大地。这把用小绳挂胸口的钥匙,希望使用它而让它变亮。
今天,踽踽独行,鞋挂满泥泞和枯草,呵出的冷雾里,我看见自己。
本栏责任编辑 胡兴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