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回归教育 点亮生命底色
2020-12-11蔡佳乐
蔡佳乐
摘 要 学生的德育课程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书本,还应在实践当中,劳动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领略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笔者们以劳动教育为内容开展班级系列活动,把劳动教育融入班级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系列劳动活动中落实劳动教育的知情意行,培育劳动精神,并逐步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增添他们生命的色彩。
关键词 劳动教育;劳动精神;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021-02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劳动是一种生存手段,也是生命教育的一节必修课,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学生可以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得到成长,亦可为生命增添色彩。
作为班主任,如何落实劳动教育的知情意行,让学生的人生因劳动而获得精彩呢?笔者从破解劳动教育现状入手,深挖劳动教育内涵,并积极探索班级劳动教育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劳动教育实践。
一、云在晴天水在瓶:破解劳动教育现状
当前小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技能薄弱,劳動习惯不尽如人意,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缺乏责任感,不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教育在在社会中被淡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
(一)社会中的“淡化”
从社会历史角度讲,我国长期流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社会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从当今社会现状来看,近年来网络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许多学生的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对于成功的定义、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很多学生的理想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淡化也是形成学生劳动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校中的“弱化”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劳动教育之后,很多学校也响应号召,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往往流于形式,只是纸上谈兵,缺少系统认真的落实。另外,一些班集体将劳动教育与“劳动改造”划了等号:学生迟到早退罚扫地一周;作业未及时完成,罚花园浇水一周;损坏公共物品罚擦黑板一周……无形之中,弱化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家庭中的“软化”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童年时期,家长自身的素养、素质以及家庭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对于一个孩子终身成长等方面都有着能动的影响。目前的家长普遍存在着对孩子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的过高期望,忽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加之现在普遍是爷爷奶奶带孩子居多,对于孩子过分溺爱,包办家里所有家务,使得孩子失去自我锻炼的机会,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被软化。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明晰劳动教育内涵
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基本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创造美好的生活,不应只局限于体力劳动的实践,应该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激发劳动热情、磨炼劳动意志、丰富劳动技能等。
(一)回归质朴,树立正确劳动认知
习近平说:“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现在的小学生受一些功利主义的影响,对于劳动有明显的贵贱之分,正确的劳动认知就是让学生心灵回归质朴,明白劳动包括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光荣的、伟大的、美丽的,无贵贱之分,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二)体验幸福,激发真挚劳动情感
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就不会牢固。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活动设计和氛围营造,来增强学生的劳动幸福感,使其发现劳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有了这份热情,学生才会想要劳动,愿意劳动,能从劳动中得到成长和收获。
(三)动手实践,磨炼坚强劳动意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实施劳动教育还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良好劳动品质,这种良好品质是一生的宝贵财富。
(四)尊重科学,丰富多种劳动技能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劳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逐年掌握不同的劳动技能。比如,低年级学会基本生活技能,穿衣穿鞋、整理书包等,独立打扫班级卫生;中年级学会爱惜粮食、会做简单的家务;高年级学会种植、做模型、装饰墙等。学生的劳动应该包含掌握各阶段的劳动技能。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构建班级劳动教育体系
班主任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学生建设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班级生活。可见,班级层面的劳动教育意义之重大。在破解了劳动教育的现状以及明晰劳动教育的内涵后,要如何在班集体中落实劳动教育的知情意行呢?笔者在带班实践中,思考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学习榜样,唱响劳动旋律
榜样本身就是一种能不断传递的正能量。学习具体的典型榜样,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则方法要方便得多,特别是榜样如果就在身边的话,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本次疫情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可是却是他们用着最朴实无华的劳动,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保障。笔者在班级的晨会、班会课中向学生讲述:这个特殊时期逆风前行的劳动者们的事迹,他们或是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这些科研工作者,或是战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或是一个个站在平凡岗位上的社区工作者、小区保安、志愿者、城市清洁工、公交车司机、超市营业员,外卖小哥……如果没有他们,疫情中人们的生活将无法得到保障。这些感人的事迹,这些榜样的力量,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劳动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笔者明显感觉到孩子们被激发起了对于这些劳动者的敬佩之情。课堂上,学生纷纷表示赞许和敬佩,并发现了疫情期间自己身边的普通劳动者,课后,学生们写作表达向他们学习做一名为国家、为社会做奉献的劳动者。可以说这样的榜样引领收效是很成功的。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笔者也会常常会树立班级劳动榜样。比如,筆者会善于发现班级里打扫卫生负责认真的同学,大扫除时仔细清扫的同学,捕捉住一个瞬间,在全班同学间,“大肆”地表扬他们的认真、负责,鼓励他们的劳动品质,甚至为他们颁发“劳动奖章”。这样之后,班级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能干的“劳动小达人”。
因为榜样的引领,孩子们可以明白真正的劳动精神,对于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二)拓宽实践,创新劳动载体
如何将劳动的种子播撒在教育的沃野、学生的心田?还可以抓住这三个着力点来创新班级劳动载体。
1.学科“发力”。小学生现在的学科教学中其实含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科学、劳技、手工制作、一些校本课程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笔者做为语文学科教师,在语文课本和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其实有许多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课文,比如《悯农》这首古诗的学习,就可以通过学习,让学生领悟到农民种田的辛苦,指引孩子们更加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果实。同时,笔者曾作为班级劳技课的教师,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些生活上必要的劳动小技巧。
另一方面,作为班主任,要沟通任课教师树立“大劳动”理念,每个学科、每位教师都要担负起劳动教育的职责,挖掘德智体美等各学科中隐性的劳动教育功能,实现劳动课与其他学科的“有效共振”。
2.活动“给力”。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劳动教育的根本性质是教育,其实施形式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中,笔者会把游戏性、生活性、探究性作为班级劳动教育实施的三大原则,在学校和社区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活动,努力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美好与创造。
比如,“486班级活动”中8个行为习惯,就是把操做好、把地扫好、把字写好、把歌唱好、把路走好、把话说好、把饭吃好、把物放好,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劳动。此外,还鼓动学生参加学校编程、创客、机器人等社团,让孩子的探究天性在劳动的新形态中得到释放。
3.家校“助力”。劳动教育除了需要学校的发力,更需要家庭的助力。笔者作为班主任,会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学会分担家务劳动,从小学一年级起适当加上一些劳动任务,当然这些劳动品质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督促以及鼓励。班主任要做好家校沟通,指引家长和学校一起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劳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教育价值,若这“三力”形成合力,劳动教育必然会充满活力。
(三)巧用节日,丰富劳动内容
传统节日文化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班级劳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契机。笔者结合当前实际,充分利用本地的传统节日,丰富班级劳动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劳动活动。比如,清明节开展制作纸风筝活动,端午节开展鸭蛋网编织等民俗活动,让孩子在丰富有趣的手工劳动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学会劳动技能;在春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写对联比赛,张贴在各家门上,拍下最美的劳动照片,感受劳动的幸福感,从而激发劳动热情;甚至在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组织学生进行“五个一”活动,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这些节日都含有特殊的劳动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
(四)评价留痕,加强劳动引导
学生的劳动成就感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劳动行为,要让学生获得劳动成就感,教师就要关注劳动评价,创造劳动的获得感,通过劳动素养评价、生动的劳动过程点赞,以及劳动成果的发布等形式,让劳动精神内化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从心底升腾起喜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总之,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班主任要落实劳动教育的知情意行,不仅要致力于观念的培育,还要重在教会学生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创造新的劳动方式,培养劳动精神,并把这种收获带到生活中去,为他们的生命增添一抹色彩。
参考文献:
[1]姚燕.基于生命成长的班级劳动教育实践[J].江苏教育,2019(02).
[2]李镇西.劳动要成为巨大的教育力量[J].课改研究周刊,2020(06).
[3]庄惠芬.劳动是儿童抵达未来的通行证[J].课改研究周刊,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