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风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
2020-12-11王青青史洒
王青青 史洒
关键词家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民族是—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承着许多优秀的家风家训,这些优秀家风家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也在影响着每一个家庭。优秀的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支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倡导重视家庭建设。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家庭风气的好坏影响着孩子们个性特征道德品质和未来人生的追求。因此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弘扬家风。
一、家风的理论概括
(一)家风的含义
不同的学者对家风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生活词典》定义为:“家风亦称门风,指—个家族的传统风习,是在家长或主要成员影响下自然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在《辞海》中,家风定义为:“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田旭明教授则认为:“家风家规是具有深刻伦理精神的道德文化,它既是一种德性伦理文化,又是一种规范伦理文化。而笔者认为,“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正如《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是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剂良药,是社会和谐的催化剂。
(二)家风的特点
1.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家风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他并不是物质方面的东西,与人们的家庭贫穷与富有无关,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家风作为一个家族的家庭风气,并不是通过说教即可形成的,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家风是在一个家族的长期教育中实现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子女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效仿父母的行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这种品德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中实现的。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毛泽东的家风家教方面堪称一代典范。毛泽东的家风思想主要是严于律己、勇于奉献、不搞特殊化、艰苦朴素等方面。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的传承与发展,白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多次在各项重大会议中提及家风建设,将家风融入其治国理政之中,并在社会各界逐渐形成一种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风气。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家庭是我们每个社会个体的心之所系,也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出发点,建设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则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初心和使命。好的家风可以形成好的家国关系,然而不良家风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小则不成气候,大则引出来一系列青少年犯罪的案件。现在各个地区的学校里都存在校园欺凌案件,这些案件的背后和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中心,过分溺爱、纵容造成了孩子长大后自私、自大、自以为是。贫穷家庭为了生存,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造成孩子们的性格缺陷。父母之间感情不和,使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造成一定的困扰,影响孩子们未来人生的选择。孩子们之所以性格存在缺陷,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就是因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因此每个家庭都要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2.家风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教育
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早、最长久的群体。人一出生就在家庭之中,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风气、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长久的影响。我国古代有许多优良的家风家训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弘扬的,这些家风家训表明了中华优秀家风影响深远且长久。如《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思想从古流传至今,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身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家风是一种有的放矢的教育
俗話说的好“知子莫如夫,知女莫如母”,青少年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家长和子女长期共同生活,对子女最了解,最熟悉。父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人格品性和理想信念等。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优缺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孩子形成良好高尚的品德和未来的人生追求。
二、家风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人生追求和未来的选择。家庭环境是学生道德发展的起点,家庭环境和谐,父母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进行良好的家风建设,会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格。德谟克利特认为人必须通过环境的熏陶、日常的锻炼和教育获得“第二本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家风家教作为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家颜之推曾经对家庭影响的作用有过生动的说明,他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虐,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儿,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主张建设家庭环境,使其在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重视家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家风,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离不开家庭,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时刻,父母就肩负上了一份使命:“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讲解优秀的家风故事,优秀的家风家训,传播和弘扬忠于祖国、乐于奉献、勤俭节约和诚实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从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践行榜样的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00后,这一群体没有体会过70,80年代中国经济落后,生活艰辛这样的局面。他们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能够享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体验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然而这样好的生活条件和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却使部分大学生目无尊长、道德品质下滑、缺失理想信念。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家风教育,讲解优秀的家风家训,通过展示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精华,触动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能够把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乐于奉献、团结同学的美德传承下去,这既是对中国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弘扬,也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的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家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家庭文化氛围,父母感情状况对孩子们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具有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每个学生除了生活在自己大家庭之外,宿舍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们的一个小家。宿舍氛围的好坏、宿舍成员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的开展家风建设。
(一)通过思政课堂开展家风建设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担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通过思政课堂,对大学生进行家风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思政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优秀传统家风家训,讲好模范家庭故事,传播好家庭美德的声音。同时要把家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从而引导大学生感悟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力量,学习中国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培育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营造宿舍丈化氛围开展家风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家风教育的重要途径,除了理论学习中国传统的家风家训以外,要通过具体的实践行动使大学生感悟中國优秀家风。宿舍是大学生休息的重要场所,宿舍氛围的好坏,宿舍的风气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小的家庭,寝室风气建设和家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宿舍成员之间相处是否和谐,对每一个成员之间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宿舍成员相处融洽对于宿舍成员的学习、生活也具有促进作用。如果宿舍成员相处不和谐,舍友之间勾心斗角,宿舍风气低靡那么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学校通过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瞳得与舍友的相处之道,共同营造一个相处和谐,互相尊敬的宿舍文化氛围。具体表现在进行宿舍文化布置时,引导大学生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家风家训、名言警句以及关于好的家风的图画等进行宿舍布置,使大学生感受中国优秀家风文化,形成和睦的宿舍氛围。
家风教育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并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家风文化,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弘扬和培育大学生家风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家风的有机结合,通过良好的家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