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写作的技巧
2020-12-11田晔
田晔
【摘 要】新媒体的概念是与时俱进的,从传统纸媒发展到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再到现在的移动媒体。移动新媒体的写作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吸引了很多人,把更多的作家变成了移动媒体,促进了新媒体写作的发展。然而,移动新媒体的写作也给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写作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新媒体写作的技巧。
【关键词】新媒体 写作 微信 外化
新媒体写作是有组织的,写作出来的超文本是在倾听、交流的视野中构思出来的,使读者更容易阅读、联想和跳出直线阅读习惯,这样的写作模式使创作更容易。新媒体也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在微信公眾号中如何写作才能吸引更多用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移动新媒体写作的感知论
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都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有第一感觉的最终写作过程。没有感知、没有思考、没有想象的写作过程是无法写出一个好文章的。这种感知是科学感知和艺术感知。相关论文认为思维是内化的过程,认为所有的环节都是与外化过程反向互动的过程。所有因素都是多种化学状态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的结果,在写作中加入一定的感知,能够使得新媒体写作更加感性,富有吸引力。
手机新媒体的展现能够刺激受众的感官,比如像视频、音频这类的符号可以让受众获得更多的刺激,如果将写作内容和图片联系起来,更能增强对受众的视觉冲击,人类通过视觉获得信息能达到90%以上,新媒体中的视觉展示,比如不断增加图形、表情、音频和视频都能对受众带来深刻的影响。对于一些受众来说,直接有效地描述图像中的情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们会根据所看到的图形映射到头脑中,联想到文章中相应的内容,从而加强了代入感。
手机新媒体写作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从简体字到繁体字再到简体字,这些都是为了加强人类的感官所运用的写作技巧。手机新媒体写作不仅是作者的写作,更是为了满足受众阅读的需求。对于作者来说,图片和互动视频可以更容易地表达作品的内容,所以作者在写作时在掌握技巧的前提下,不必过分担心文字内容给受众带来的较少阅读体验感。音频和视频可以比文本、面部表情更直观,受众可以立即理解。
一般来说,写作对所有人来说都很普遍,但是掌握核心技能和技巧就十分有难度。手机新媒体写作并没有使人们之间的感知交流有所增强,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图片和互动功能来强化人们的感官。所以和感知论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密切沟通的。一般感知是通过图片和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加强人们的感知。
二、移动新媒体写作的构思论
写作之前加强写作的构思,夯实写作的基础是决定写作质量的关键。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写、写给谁和为什么写等问题。一般来说创作理念是为写作的外化做准备,传统的写作理念注重概念和风格,部分注重布局,它包含文章、故事层次、标题段落、句子生成、文本引用等内容,它依赖于较为传统的观念。至于故事的创作理念离不开风格,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理念支持。
对于一般的写作过程来说,先要确定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手机新媒体写作要短小精悍。一些新媒体根据写作理论,在遵循移动新媒体的核心概念下保持创新的创意理论,由此来看,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媒体写作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确实是最重要的,这样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创新和创造性的核心,没有创新的作品往往是低质量的创作。
写作一般来说有50种风格,不可能指望所有的风格都能拥有创新力和创造力。但是其中至少有30种实用风格,它们都是基于实用和快速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创造性只能作为文学篇章质量的重要参考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现在很多可以转移到移动客户端的样式都是为了传播优质信息而设计的,对于传统的作品来说,这样的写作模式更具创新性,传统的、复杂的写作模式相比现在来说更加遥远,目前新媒体的写作模式最关键的要求是短而流畅。
三、微信新媒体写作的外化论
所谓“外化”,是指大脑的内部思维,在将活动转化为“物化”或“视频”转化为“意象”的过程中,将之具体化地呈现。
1.微信新媒体写作的文字化
人类思维作为一种语言的外化可以分为语言外化和书面语言外化。将新媒体写作放在当下时代的背景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字特点,在写作时构思的故事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换,比如科幻、未来等,需要对未来有一定的想象。运用修辞手段,能够在增强传统句子的感染力方面取得许多有益的成果,能够营造立体美和听觉美的脑内效果。
如果是创造诗歌,那么需要注重数、音、韵等形式的美,增强对受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的刺激,这些都丰富了人们的美感,加强受众对人、物、景、情的良好理解,这些都是文字的外部化。
写作需要作者有深刻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意识,写作文章需要很多平日知识积累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微信新媒体必须继承和创新这些优秀传统。现代移动视听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专家、学者、记者的写作,不可能只发送一张照片就完成这项工作,微信新媒体的使用并没有减少人们对文字质量的需求,这对文字化写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微信新媒体写作的视觉化与听觉化
虽然新媒体写作的展现形式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新媒体的文章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吸引那些对安静、可口、五彩缤纷有较高视觉需求的读者,它可以直接成为一种怪异美妙的听觉基调,在表现力和行为力方面并没有显得很突出,但是保留了文字的视觉和听觉美。新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视觉和听觉外化问题。
因此,创作新媒体需要一种清晰的画面意识,因为这种画面意识的存在,使新媒体的句子有别于传统的文献。手机媒体的新文本强化了第一视觉和听觉,让文章本身产生了阅读价值,形成移动终端、图形和文本的统一。视听结合增强了视听效果,提供了视觉可视化,并认真考虑了新媒体的屏幕图像。当然,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很多缺点。此外,纯文学的描写方法也有很多,但是此类方法往往很难直接外化。
3.微信新媒体的动态效果
微信动态是一种生动的展现,有力的句子突出了文学强调夸张的本质,而其背后的一般心理机制是对生命力的追求。各种各样的微信文章,不只是干瘪的文字,而是对文字生命的追求。
这里还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受众的追求相比起以往,更加重视文章的动态效果,当文字仅仅是表达一个脑内图像时,其所想象的空间范围虽然广,但是也缺乏了相应的图片展示,这时微信的动态图片和互动能够产生一个生动的效果,使得文字和技术结合起来,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应该将写作想象成一个动态的图像,对时间和空间有更好的理解和更大的图像处理自由度。
和小说相同的是,这些写作能够让受众更加具有代入感和阅读感,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几乎每个人都有,在丰富视觉和听觉的新媒体时代影响下,能够帮助简化写作和阅读。在一种新的理念下,微信运用同时也存在着商业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商业性质已然不可避免,在各种社会资本的驱动下使得微信文本向着动态化方向发展,这些新的创新能够给写作带来新的灵感和启发,促进新的写作的完成。
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是发展的需要,在理论知识扎实的情况下,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寻找其中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写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每一个成功的写作案例,都是在不断摸索中练就出来的,很显然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漫长而艰辛的积累,不管描写什么内容,都需要和受众产生共鸣和互动,找到受众的痛点,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把受众当成主角,站在受众的角度去表达和思考,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用简洁的语言去表述最核心的内容,让人阅读起来没那么累。
四、结论
新媒体时代下,写作技巧更要转变原本的思维方式,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更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促进写作技巧的提升。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丁国旗.新媒体写作给文学带来挑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02):139-140.
[2] 格日乐.传统媒体写作与新媒体写作[J].写作(上旬刊),2016(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