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怕牺牲 敢于斗争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020-12-11

党史纵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在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1950年10月19日,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壮丽凯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本刊编辑部

五次战役

这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将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迫使敌军转入战略防御,接受了停战谈判。

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先头部队与长驱直入的敌军遭遇,打响出国作战的第一次战役。经过连续作战,至11月5日第一次戰役结束,志愿军共歼敌1.5万余人,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到清川江以南地区。志愿军首战胜利,站稳了脚跟,为继续作战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诱敌深入,对敌展开了强大反击。11月25日,西线部队以4个军的兵力全线突击,大量歼敌;11月27日,东线部队在长津湖地区给美军以沉重打击。至12月24日战役结束时,中朝军队共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平壤,粉碎了敌人占领全部朝鲜的企图,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三次战役 从1950年12月底至1951年1月上旬,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一举突破敌人在三八线的设防,把战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此役共歼敌1.9万余人。

第四次战役 为挽回败局,“联合国军”于1951年1月25日发动大规模进攻。中朝部队以英勇顽强的精神,将敌人阻止在三八线附近。此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余人,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次战役 为夺取战争主动权,中朝军队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此役我军连续奋战50天,歼敌8.2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从此,交战双方形成战略相持态势。

巩固作战前线

由于在战场上处于不利地位,美国希望立即停火,并就停战谈判问题与苏联进行接触。经中、朝、苏三方协商之后,1951年6月23日,苏联提出由交战双方进行停战谈判。迫于内外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战略,接受停战谈判的建议。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来凤庄(后移至板门店)举行,朝鲜战争开始了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交织进行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这一阶段,中朝人民军队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1953年7月,美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同意签订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随之胜利结束。

粉碎“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与秋季攻势 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美国提出的种种无理要求被中朝代表严正拒绝。1951年8月和9月,“联合国军”向中朝军队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中朝军队英勇作战,粉碎了敌人的两次大规模攻势,并发起多次局部反击,共歼敌16.8万余人,迫使敌人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粉碎美军“绞杀战”,建立钢铁运输线 1951年8月,“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发动进攻的同时,凭借其空中优势,发动了“绞杀战”,对朝鲜北部的交通运输线实施全面轰炸和封锁,妄图摧毁中朝军队后方运输补给线。在中朝人民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各军、兵种部队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建立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作战物资的补给运输,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

粉碎美军细菌战 1952年初,侵朝美军不顾国际公法,在朝鲜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秘密实施细菌战,妄图以此达到削弱中朝部队有生力量的目的。中朝人民和军队在揭露敌人罪行的同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防疫卫生运动,彻底粉碎了美军的细菌战。

构筑坑道工事 为了有效地保存有生力量,进行持久防御作战,中朝部队在横跨朝鲜半岛250公里防御正面,逐步筑成一道能防、能攻、能机动、能生活的以坑道工事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地下长城。并以此为依托,与敌人进行了灵活多样的攻防作战,使阵地获得空前巩固,增强了防御的稳定性,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地位。

全线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9月中旬至10月底,中朝部队对全线敌军发起有计划的战术性反击作战。经过44天的作战,共歼敌2.7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左图为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示意图。

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中旬,美国侵略者为了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谋求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片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接着,向我军防御战线中部的上甘岭两个连据守的只有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发起强大攻势,即所谓的“金化攻势”。敌军先后投入约6万余人,妄图分割我防御体系,迫我后退。守卫这一地区的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在诸兵种协同下,依托坚固的坑道工事,经过43个昼夜空前的激烈战斗,打退敌人大小600多次冲击,并进行数十次反击,歼敌2.5万余人,守住了阵地。

夏季反击战役 为促进朝鲜停战实现,中朝部队从1953年5月13日开始,发动了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这次战役分3个阶段进行,共进行了139次进攻,歼敌1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实现朝鲜停战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朝鲜战争结束。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回国。

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承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在1958年分批全部撤出朝鲜。图为周恩来、金日成在联合声明上签字

安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安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这场如火如荼的爱国运动。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皖北、皖南分会改为皖北、皖南抗美援朝分会,成为全省抗美援朝运动领导机构。在抗美援朝分会的号召下,全省80%以上的人参加了这场爱国运动。皖北、皖南各界人民群情振奋,他们以集会、游行、写信等形式控诉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声援赴朝作战。同时,安徽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报名参军、参战。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优待烈军属”的三大号召,号召把增产、捐献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6月5日,皖南、皖北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纷纷发表书面谈话,表示坚决响应号召,捐献更多钱物,以更好地支援前线。皖北总工会、皖北文联等部门发起捐献“皖北工人号”“鲁迅号”飞机的倡议。接着芜湖、屯溪等地也相继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活动,并分别以各自的地名命名。截至12月底,皖北、皖南各地捐款达1306万元,可买战斗机69架、大炮l4门、高射炮2门、坦克2辆。

1952年,全省人民共计捐款1516万元,捐献了近百架飞机,寄送慰问品18.4万件、慰问袋16.8万个、慰问信15.4万封。

抗美援朝运动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政治觉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力地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胜利开展。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皖籍战斗英雄

70年前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以来交战对手最多、国力和武器装备与对手差距最大、战况最残酷的一场生死较量。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有36万余人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阵亡11.5万余人,战伤22.1万余人,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2.9万余人失踪、被俘,其中安徽籍志愿军官兵共牺牲4151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的430名英雄模范、236名特等功荣立者中,有26名安徽籍志愿军将士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二级英雄”“二级模范”等称号或荣立特等功。李家发、许家朋、苏文俊、韩德彩、郑长华、毕武斌、蒋道平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 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李家发

李家发,1934年3月生,安徽省南陵县泉塘岩虎村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营一连二排六班战士。1953年7月13日夜,李家发所在的部队向轿岩山发起反击。晚上9时,部队开始冲锋,但被山腰上敌人大碉堡的猛烈火力阻挡。李家发奉命担负了爆破任务。在冲锋的过程中,他不幸被子弹击中负伤,但仍用随身携带的两颗手榴弹炸毁了敌人小型地堡,炸哑了敌人的机枪。当战友们再次发起猛冲时,大碉堡里的机枪突然再次封锁了道路。在异常危急的情况下,李家发猛扑到敌人的射击口上,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疯狂射出的子弹。战士们迅速冲上来歼灭了大碉堡里面的敌人,冲向轿岩山的主峰。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李家发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 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许家朋

许家朋,安徽省绩溪县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团九连战士。1952年7月6日晚,许家朋所在的突击排冒着大雨,向敌人驻守的石砚洞北主峰、次峰发起进攻,途中突然遭遇敌军暗堡猛烈火力的阻击,部队伤亡不断增加,前往爆破的战友也一个个牺牲。这时,许家朋拎起炸药包冲了上去。突然,一发炮弹把许家朋炸昏过去。不一会儿,苏醒过来的他拖着负伤的身体爬到暗堡前面,准备引爆炸药包。不料,炸药包因受潮未能爆炸。关键时刻,许家朋纵身扑向敌暗堡,双手紧握敌机枪脚架,胸膛紧抵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战友们胜利冲上了山顶,而22岁的许家朋却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战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许家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

■ “拼刺杀敌英雄”——苏文俊

苏文俊,生于1929年,安徽省定远县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八师五六三团一连班长。1952年1月6日,敌人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出动3架飞机、20门大炮和5辆坦克,对上甘岭展开轮番轰炸冲击。苏文俊带领加强班坚守阵地,与敌人战斗了3天3夜,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夜幕降临,有小股敌人来袭,阵地上只剩下负伤的苏文俊。他利用夜幕掩护,对敌人实施佯动防守,以一己之力拖住了敌人,为志愿军部队占领上甘岭的有利地形创造了条件。战后,苏文俊荣获“拼刺杀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 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韩德彩

韩德彩,1933年生,安徽凤阳人。1952年初,19岁的韩德彩来到朝鲜前线,在多次空战中表现出色。1953年4月7日下午,韩德彩和战友们在结束一场空战归来途中,遭到美国空军“猎航组”的偷袭。面对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韩德彩初生牛犊不怕虎,和老奸巨猾的对手在空中斗智斗勇,一举击落了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席尔驾驶的飞机,费席尔跳伞降落在辽宁省凤城县石头城的山沟里,成了中国人民的俘虏。1953年6月,志愿军空军授予韩德彩“二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 优秀空中指挥员——郑长华

郑长华,1926年生,安徽省五河县人,先后任志愿军空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副团长、团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所领导的三十四团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47架的光辉纪录,他自己击落敌机2架,是全师闻名的空战“鹰王”。由此,三十四团成为抗美援朝空战战场上唯一荣立集体二等功的功臣团,郑长华也被评为优秀空中指挥员,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 “空中董存瑞”—— 毕武斌

毕武斌,安徽舒城县人,1930年出生于芜湖市,是志愿军空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团第一飞行大队飞行员。1951年11月30日,在配合志愿军陆军部队进攻大和岛的战斗中,毕武斌驾驶的飞机中弹起火,而他仍然沉着地驾机保持编队,且战且进,将飞机上的炸弹投向敌人阵地,终因其轰炸机负伤过重,坠机入海壮烈牺牲,时年21岁。事后,毕武斌被追記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称他为“空中董存瑞”。

■ 美军F-86的“克星”——蒋道平

蒋道平,1930年生,安徽省嘉山县(今明光市)人,是空军第十五师四十五团一大队飞行员。1953年,蒋道平在空战中先后击落美F-86战斗机5架、击伤2架,是击落、击伤美军F-86战斗机最多的飞行员。1953年9月,志愿军空军领导机关授予蒋道平“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
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会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代表
战例教学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中的系统性应用探究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抗美援朝战争与东北地区“百日建厂”运动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及意义分析
领悟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