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传承基地为依托的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11刘正宏林倩倩
陈 超 刘正宏 林倩倩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市 100176)
背景概述
北京市珐琅厂成立于1956年1月,由42家私营珐琅厂和原来专为皇宫制作的造办处合并组成。2002年11月,企业改制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公司是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2006年文化部指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基地,2011年11月公司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市珐琅厂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简称电科院)合作始于2011年,企业协助电科院艺术设计学院创建“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13年至2019年助力电科院主持完成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其升级改进支持项目,2016年挂牌电科院校外人才培训基地。2018年建设北京市钟连盛景泰蓝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协助电科院入选首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2020年9月正式成为北京市艺术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北京市珐琅厂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职业教育方面互融合作,自2012年至今每年选派多名大师作为特聘专家不仅参与学校相关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项目,还参与学校专业教学、国内外学术交流及专题讲座等多项活动,每年定期承接电科院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参观200余人次,为学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整学期顶岗实习,为多名教师提供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习实训,大大提升了学院师生民族文化创新应用能力,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具有文化传承及实践技能方面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合作的一方,北京市珐琅厂近年来在经费投入、技术支持、课程建设、实践实习、教师培养、支部共建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使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得到了保证。
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保障
从2012年起,北京市珐琅厂与学校的合作一直在双方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下进行,双方对协议内容的遵守及责任的履行,保证了合作的持续、稳固、双赢结果。
合作初期,企业根据协议,与学校共建“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并选派企业首席设计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进入工作室,将国家“非遗”项目——景泰蓝工艺带进课堂,在《旅游品设计-景泰蓝工艺》课程的教学中,以现代师徒制传承技艺方式,按照行业标准规范,向学生传授景泰蓝传统技艺。学生从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文化发展、沿革,临摹传统装饰典型纹样、民族色彩、器型样式,从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到镀金等行业标准规范九道工序,了解制作工艺,领悟中国历代艺术风格和民族精神,应用于产品创意和设计之中。
在教学实施中为了能充分发挥大师及工匠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充分调动教师设计与研发能力,匠师结合,优势互补,模拟项目教学与真实项目实施协同推进,教学实施“双轨交互并行”模式。“双轨交互并行”项目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校企合作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项目实战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将企业的真实项目执行过程与学校仿真项目教学过程交互并行执行。“双轨交互并行”教学模式是:A、B双轨在同一时间段内,针对同一个真实项目。在“并行”环节,A轨是指有企业真实执行某种项目,B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仿真、真实项目设计;“交互”环节,A轨中的企业专业人士和B轨教师分别从行业和教学的角度,以“讲解”“示范”“点评”和“问答”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A轨同期完成工作任务。
2018年企业与学校、大师和教师共同合作,在电科院建设北京市钟连盛景泰蓝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期三年,为了有效促进钟连盛景泰蓝技术技能工作室建设与实施,保障工作室日常顺利运行,工作室设立专门的指导与运行组织机构包含专业指导委员会、项目运行组、创新研发团队。此外校企共同制定大师工作室运行管理条例,为保证专项资金和教学场地,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学校按企业工作流程搭建、布置工作室,大师进驻参与学院教学和实训,同时学院选派专职教师配合实训教学辅助人员组建教学团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大师工作室”的日常运作。在“工作室”真实的工作环境,大师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大师丰富的个人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产品设计项目教学专业实践,“准职业人”实效培养,达到文化技艺传承创新与职业人的目的。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成效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服务艺术设计市场需求为宗旨,以面向文化创意产业为就业导向,注重艺术素养基础能力训练,注重民族文化与专业融合,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与北京市珐琅厂合作,搭建民族文化传播、传承、转化、开发等多元平台,为民族文化发展多方助力,建立起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长效机制。并充分与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对接,为社会、行业企业培养了一批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
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专业知名度显著提升。自2013年开始,依托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数字化平台),联合行业知名企业,整合校企资源,形成聚合行业大师和企业专家的人才网络,构建文创产业与职业教育双向互动的协同网络,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学校教育新模式,在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技术技能职业人的同时,专业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研发成果的社会效应。通过校企合作运行“大师工作室”管理机制,学校相关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课和设计项目实训课采用课上与课下紧密结合,课上工美大师传承技艺,老师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以双师共同传授和指导为主,课下以学生项目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学习,值班老师负责管理,围绕相关设计大赛的项目或企业的真实项目,师生共同研讨开发。近些年多共创新设计150余件(套)文创产品,其中50%以上获得国内相关级别竞赛的奖项,其中50%被生产厂家认可,有待二次开发并投入生产。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师工作室”以“北京礼物”等项目为载体,通过将创意研发融入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非遗”项目,学习的方式是“如何设计制作”,课程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的通道,学生们在项目运作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工美大师的传授,学生懂得了传统技艺的操作流程,学会了运用传统工艺创新设计时尚产品。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教学、科研能力。企业充分利用北京文化中心的政策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同时与学校配合发挥学校人才聚合优势,2019年、2020年连续开办“非遗项目花丝镶嵌技艺传承国培师资班”每期举办3周,共计培训北京市相关院校教师近百人,2020年企业在学校的支持申报下正式成为北京市艺术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并为学校40多位专任老师开办了两期《景泰蓝制作工》技能培训。教师专业实践得以显著提升,此外教师开发了景泰蓝技艺资源项目,建设了“景泰蓝技艺”网络在线精品课程,出版了非遗丛书《景泰蓝技艺》,录制了大师微课40个,2019年在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师生创作了多个非遗景泰蓝数字作品。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守艺、传艺、学艺、用艺、展艺、弘艺”“六艺”一体教与学,提升了师生创新应用能力。在科研方面围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及应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先后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北京市面上科研课题6项,校级重点科研课题22项及多项校级一般课题,服务行业企业横向课题23项,累积课题项目经费200余万元。传统文化与教师科研融合,促进向应用研究领域深化,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近些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景泰蓝传承基地,将民族传统文化及技艺通过企业大师向学生传授,使得学生既能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又能将其运用到创新设计现代时尚产品中,可以说景泰蓝基地的建立,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