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高校创客空间的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0-12-11潘晓梦李丽娟吴福根杨文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客空间专业

潘晓梦,李丽娟,吴福根,杨文斌

(广东工业大学a.教务处;b.研究生院;c.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建设中心,广州 510006)

0 引言

创新经济要求采取新的方法培养工程师,这种方法依赖于技术知识和分析技术并且会不断使之增强,同时也能培养工科毕业生相关技能使之更具创造性、可迁移性和适应性,以及更具识别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受此驱动,高校创客空间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逐步兴起。2018 年10 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关于公布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的通知》,1952 家众创空间符合国家备案资格,其中高校创客空间共有224 家,较2015 年公布的第一批高校创客空间多出213 家。由此可见,高校创客空间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场所[1],受到政府、高校的普遍重视。

在此形势下,如何有效利用高校创客空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立足点。

1 高校创客空间内涵界定

《创客杂志》的创始人、“创客博览会”的创办人、被白宫授予“变革之星”(Champion of Change)的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指出,“创客”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人类身份的核心,用以描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或目标”[2]。创客空间作为国外一种社区化运营、非盈利组织的物理空间,率先在欧美国家兴起,其目的是为在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提供集会、实验、创意转化、社交的场所。在我国,高校创客空间指依托高校建立的实体空间,在该空间,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聚集一起,通过体验新技术、新项目或课堂教学等形式,实现信息共享交流。有学者指出:高校创客空间不仅仅是现代高校教育的观念、功能、目标、内容、方法等要素的创新,更是高校教育性质的必然张扬[3]。

高校创客空间作为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本科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高校创客空间打破班级的限制,使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汇集一起,他们以项目实施为动力,为完成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扩展了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通过高校创客空间包含的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训练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功能,为学校和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多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打破传统协同育人机制中“学校热、社会冷”的困境,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2 国内主要高校创客空间运行特征分析

国内主要高校创客空间运行模式有很大共性:高校创客空间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主要为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服务,同时大部分学校创客空间兼具教学管理任务。如表1 所示。

表1 国内主要高校创客空间运行模式分析

从目前高校创客空间运行现状可见,高校创客空间蕴含以下几个特征:

(1)高校创客空间建设模式多样。高校创客空间建设方式可分为改造建设、校企合作、馆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改造建设是目前高校创客空间的主要建设方式,这主要是由于高校作为创新实践活动较为集中的环境之一,拥有高智商、规模庞大的参与者群体,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使命。很多高校在引进创客空间之前已经建立相应的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创客空间基于项目导向且具有挑战式教学特征的课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创客实践活动等理念受到高校的极大认可,因此高校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将原创新创业中心或工程训练中心纷纷改造转型为高校创客空间,并广泛吸引具有创意创新构想的学生。

(2)高校创客空间管理主体多元化。高校创客空间的管理部门不一,主要有创新创业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等,部分高校创客空间的管理部门为合作企业、二级学院或社团等。有学者指出:创客空间所倡导的创造、分享、合作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理念,刚好契合了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和文化内涵。创客空间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12]。也有学者从平台优势、课程体系优势、场地环境优势、设备材料优势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工程训练中心在国内高校创客空间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是不可替代的,更加符合国内的高等教育实际,更具优势[13]。

(3)高校创客空间服务内容丰富且极具特色。高校创客空间可提供的主要服务为创新创业服务、教育中心、资源共享、孵化项目等。高校培养人才的内在属性决定了高校创客空间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群体。这个基本特质决定了与典型的创客空间(典型创客空间备有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连接机等设备、工具以及基本设施,如电子元件和工具、电脑、相机、软件、手工制品和艺术品、建筑材料和传统工具、可回收的废旧物品、电池(组)、图书馆等[14])相比,高校创客空间在理念和服务方面更加复杂多样。对于高校建立的创客空间来说,它除了具备资源共享和孵化项目、创新创业服务职能之外,还可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和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和指导,教授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与合作共赢中更好地自我成长。

从上述列表也可看出,各高校会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及人才培养定位对创客空间进行重点发展,如上海交通大学京东创客空间是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践场所。河北科技大学飞翔创客空间是一个以无人飞行器创意、研发、试制为主要方向的创新创业实践场所。天津大学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由学校和公司共同设立,实际管理者为公司负责人,该创客空间对在校学生进行校园招聘、培训和管理,鼓励学生放假期间或周末兼职,实习或勤工俭学并为学生提供报酬,同时为本校学生组织创业讲座,以及各种设计大赛等活动。但毋庸置疑,高校创客空间作为创新创业平台和教育中心为高校提供各类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3 高校创客空间发展现状

高校创客空间不仅代表资源和平台本身,还通过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比赛竞赛、创新创业等形式开展创客教育,传递的创新思维、多专业融合、多学科交叉等理念与新工科教育的核心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极具特色又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由于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高校已成为创客空间的演变和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但在高校创客空间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1)管理体系不完善。高校创客空间作为一个实体平台,其建设模式包括改造建设、校企合作、内部改造、馆企合作等形式[15]。在扩建改造建设高校创客空间的同时,其管理体系逐步不适应学校新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部分高校创客空间缺乏整体规划,由单个部门孤立的开展若干项教育工作,导致存在创客教育学生覆盖面不足,管理队伍人员缺乏等现象。同时从高校创客空间发展现状中可以看到,目前高校创客空间管理机构的存在不同,其管理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有些创客空间的实际领导团队是由学生组成,这就可能会导致管理者无法从战略高度对创客空间的特点和运作模式进行充分的理解。因此,需进一步完善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管理体系。

(2)创客空间方式方法体系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够紧密。高校创客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目前绝大多数的创客教育模式、方法和技术皆来源于工科门类及其学科范式[16]。但是我们也意识到高等教育层次的创客教育已融合为跨学科、综合性的复合型教育。这些需要高校创客空间必须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由于创客空间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服务内容较为分化。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平台,其方式方法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3)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与新的社会需求相脱节。目前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高校创客空间发挥的巨大作用,高校创客空间开展的教育逐步从面向少数群体向面向全校师生的教育转变,然而其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体系等都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体系方面,由于我国创客教育研究与实践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的创客教育理论和较成熟的实践模式[17],大部分高校创客空间的实践模式仍然为较为早期的创业咖啡,或是提供了工位的联合办公空间,可真正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的孵化器、致力于打造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创客空间的类型较少,实践体系并不完善。在课程体系方面,高校创客空间提供的面向学生的课程主要是以通识课程为主,尚未形成专业学科及完整的课程体系。

4 创客空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探索与实践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务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校于2015 年9月建成面积达2 万m2的创客空间(创新创业训练与孵化基地),可供约200 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3 000 余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引进多家科创企业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依托创客空间在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探索,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依托创客空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探索

(1)深化创客空间培养人才的职能定位。学校将创客空间职能定位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的前孵化器,学校创意、创新、创业方法的教学中心,创新性的跨界人才培养试验区。作为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的前孵化器,它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组织、培训、选拔与作品培育;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的前孵化指导和培育工作。作为学校创意、创新、创业方法的教学中心,创客空间致力于打造成全校常规性的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它负责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建设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经验交流,整合、组织、协调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拓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国际合作,全方位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作为创新性的跨界人才培养试验区,它将机器人学院、集成电子电路设计班、印制电子电路创新学院等多专业融合学院纳入日常管理中,统筹多专业融合学院的教学组织和运行管理,协助各专业学院制定“创意创新创业+专业”融合的专业培养方案。

(2)健全高校创客空间管理体系。为将上述职能落实到位,创客空间对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创客空间行政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设总院长、联合院长和2 名专职副院长。总院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负责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总指导工作;联合院长为轮流召集岗位,分别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的一把手兼任;1 名专职副院长负责创新课程、项目训练(实践、竞赛)校内资源(实践教学部、创客空间、网络中心);1 名专职副院长负责前孵化(创业)、校外资源(协同平台、教学实践基地)。学院下设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1 名、教务员1 名、管理人员1 名。

创客空间设立院务会,由总院长、联合院长、副院长和首席教授组成。教学岗位设置无专职的教师,所有教师均为兼职。每个多专业融合学院各聘请1 名首席教授,负责该学院的教学指导、学术指导、创业引导、多专业融合指导,以及责任教师和讲习教师遴选、培训和管理等。每个多专业融合学院各聘请1 名责任教师,聘请若干名讲习教师。创客空间自身所开设的创新课程由聘请的若干名讲习教师承担。

(3)构建与“三创”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体系。为培养“重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和敢担当”的新时期跨界应用型人才,将创意、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中,创客空间作为三创教育的实施者,着力构建与“三创”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专业培养方案中,各专业须修订培养方案,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学分,并根据各自的专业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创新创业技能训练课程适当纳入专业课程的选修。

创客空间涉及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学分、学时和考核方式,纳入教务的课程管理中,向全校开课。路演讲座纳入创新创意课程模块的必修课程,采用视频与讲授相结合的模式,制定教学大纲,纳入教务课程管理,向全校开课,进入培养方案。

对于多专业融合班,则根据多专业组合特点进行区别培养。专业跨度较大组成的多专业融合班采取多套培养计划并行实施;由相近专业组成的则根据培养目标实施一套或几套培养计划。如集成电子电路设计班,学生来自信息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气信息类专业,学校按照专业的相融性制定了“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培养计划,并辅以专业方向适应个性培养;而我校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共建的校企联合班,学生来自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不同门类的专业,学校则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实行6 套培养计划并行实施策略。

(4)优化基于创客空间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将创客教育融入传统课程,是创客空间课程改革的关键。创客空间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强化能力,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强调创意创新课程与工程实践课程模块组合。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侧重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借助创客空间提供的实践场所,重点解决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相关课程。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创新创业技能训练课程适当纳入工程实践课程的选修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通识课程设置方面,将创意、创新、创业等三创理念融入通识课程中,旨在从宏观层面培养学生创客精神、创新创造的思维能力。

在跨专业课程设置上,创客空间培养“多专业融合”人才的课程体系由5 个学习模块构成:通识课程—基础课程—领域课程—专业课程—毕业项目。每个模块的课程或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核心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以机器人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只开设“高等数学”等8 门数学和科学基础课程,“微机原理”等4 门专业基础课程,“机器人学”等3 门专业领域课程,“机器人项目课程Ⅰ”等6 门实践项目课程。课程体系中虽然课程数量不多,但大多数都是跨学科的课程。这种新型的跨学科综合课程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将不同课程的知识、理论、技术整合在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运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中。学院每一类课程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为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课程体系设计的关键在于“一个主体专业融合多个专业”,参与学生接受本专业核心训练,掌握本专业基本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融合掌握其他专业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多个专业的学生分别在各自专业学习的同时,又通过跨学科整合课程,以项目驱动方式共同学习,通过相互“碰撞交流”,潜移默化学习到不同专业思维方法;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培养还实现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互补、能力互补、甚至性格互补,达到学会合作的目的。

(5)设计基于项目建设的实践体系。创新创业创意项目训练分为“一年期训练”和“二年期训练”,项目训练采用“双向选择”的模式,进行跨专业、跨年级、多样性的选拔,分别制定教学大纲。“创业”模块以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为基础,采用双向选择模式,引导学生初创企业,进行企业运作,将“孵化基础”和“企业运作”转化成实践综合性的课程,确定教学方式、学时和学分,制定教学大纲。该实践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教师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组织指导作用,负责激发和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学习,进而解决问题,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工程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自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层层深入来引领学生学习;通过团队合作与讨论并不断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亲身认识和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和锻炼团队精神,提升信心和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5 结语

依托高校创客空间培养人才既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又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面向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基于工科或多学科的程度,以及其中涵盖的课程和活动的类型与数量。我校依托创客空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表明,基于创新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三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创客空间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一重要载体的有效选择之一;多专业融合是促使工科学生更广泛接触与工程师相关业务概念的一种有效方式;参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真实项目、体验式活动应纳入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中;将创新创业学习整合充实到专业教学计划当中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行,因此为工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整合课程便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创客空间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