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经》中的易医思想研究*

2020-12-11陈沛锦张其成

医学与哲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中和太平八卦

陈沛锦 张其成

《太平经》为东汉末年的一部道教经典著作,共计一百七十卷,汇集纵贯“上古、中古、下古”,横包“天文、地文、人文”的众多文书,主要涉及天文历法、阴阳五行、汉代象数易学、医学养生论、药物学等。内容庞杂,不一而足,主要体现了早期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本文就其中所蕴含的易医思想,从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诚静的养生观、中和的生育观、生命超越之境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以卦气说释寿命——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太平经·解承负诀》中提到:“凡人有三寿,应三气:太阳、太阴、中和之命也。上寿一百二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百二十者,应天大历一岁,竟终天地界也。八十者,应阴阳分别八偶等应地,分别应地,分别万物,死者去,生者留。六十者,应中和气,得六月《遁》卦。遁者,逃亡也,故主死生之会也。”[1]93

此处引用汉易卦气说来阐述人的正常寿命,并将之分为“三寿”,即“上寿一百二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所谓卦气说,又称为十二消息卦,是汉代孟喜的创制,参合了汉代的天文学知识,以易卦爻显示出来的阴阳升降消长态势,比拟一年四季气候的寒暑变化与物象变迁。卦气说从六十四卦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二个卦(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比拟“消息十二月”[2]。朱伯崑先生认为,孟喜卦气说从根本上讲是生命世界四时变化与《周易》坎、震、离、兑(四正卦)所表征的阴阳卦气之关系[3]。

“上寿一百二十”谓一年十二月卦气完整的运行过程,即把月扩大十倍,变“月”为“年”,遂成一百二十岁。此处以天道的完整运行周期“十二个月”,来比拟人的上寿寿命“一百二十岁”,体现了法象天道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应阴阳分别八偶”,八偶,“偶”系“隅”字之讹。八隅指代八卦所代表的空间方位和地理坐标,即西北乾卦、正北坎卦、东北艮卦、正东震卦、东南巽卦、正南离卦、西南坤卦、正西兑卦,前四卦属阳卦(代指阳气),后四卦属阴卦(代指阴气)。“中寿八十”,中寿生命的运行周期同八卦卦象的方位周期一般,阳消阴长,经过八十岁后,便生者留存下来,死者消亡了。

“六月《遁》卦”,遁卦为十二消息卦之一,代指六月。将其六月扩大十倍,再变“月”为“年”,遂成为六十岁。言人六十岁时,得天地中和之气,过此以往,则阴长阳消,生命渐渐趋于衰老死亡。并且取遁字本身的逃亡之意,言其“主死生之会”,来说明人寿六十岁为一大生死的交汇处。

《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5]55,表明生命的正常运行周期应当法象天地四时的自然变化,与此处的卦气说阐释人的正常寿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反之,如果违背正常卦气的运行,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多病气胀或少气者,八节乖错也”[1]96,即是此意。

此外,《太平经·壬部》提到:“天有四时三部,朝主生,昼主养,暮主施。故东南生,西南养,西北施。故人象天而行,以东南种而生之,西南养而长之,仲秋已往,夏内居嫁娶而施传类。”[1]2382

“朝主生”三句,即“平旦人气生”之意。大抵取于《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5]7

《周易·系辞传》认为整个宇宙也是一种价值性的存在,人类社会秩序的建立和运行都是宇宙法则在人道方面的呈现,人的一切价值行为都要以宇宙的运行法则为根本准则[6]。此处即运用文王后天八卦卦象的方位与所象征的节气描述了万事万物的“生养施”之道,而人的一生亦当效法天道,即宇宙法则的运行模式。如此,方可获得太平美好的一生,亦表达了“象天而行”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2 潜龙勿用——诚静的养生观

《太平经·师策文》提到:“潜龙勿用坎为纪,人得见之寿长久,居天地间活而已,治百万人仙可待,善治病者勿欺绐,乐莫乐乎长安市,使人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九十字策传方士。”[1]224

“潜龙勿用”为《周易·乾·初九》的爻辞,意谓阳气潜伏于地下不动的状态。“勿用”,指甘做“卧龙”,退居一隅,韬其光而隐其晦,收敛锋芒,修炼内功,静待时机[7]。“坎为纪”,进一步以坎卦中间隐藏的一阳爻来比拟此一静止不动的状态。由此而达到“寿长久”的养生之道,体现了以静为主的养生观。

“乐莫乐乎长安市,使人寿若西王母”,道教认为生命来到这个世间主要的目的是修炼长生久视之道,故而以不死登仙,“寿若西王母”为其生命的终极价值理想。西王母信仰纳入道教神仙体系,仙化西王母的核心信仰是长生不老之道[8],但是“善治病者勿欺绐”,只有摒弃掉外界一切浮华诱惑的干扰,怀着一颗诚心求道,方可实现此一生命大道的理想。

此外,《太平经·天谶支干相配法》中还描述了“当断酒”的养生之道。“酒者,水之王也,长也,浆饮之最善者也。气属坎位,在夜主偷盗贼。故从酒名为好纵水之王、长也。”“酒者,水之王。水王当克火,火者,君德也,急断酒以全火德。”[1]914

3 一阴一阳——中和的生育观

《太平经·阙题六》中提出一阴一阳的生养之道,“亦诸九,阳也,主生;诸六,阴也,主养。男子,阳也,主生;女子,阴也,主养……天下凡是,皆一阴一阳,乃能相生,乃能相养”[1]766。

《周易·系辞传》把“乾坤”二卦视为生命世界的两扇大门,并将其比喻为“阳物”“阴物”,这与初民原始思维生殖崇拜不无关系[9]。此处“诸九”“诸六”即指乾卦与坤卦中的六阳爻与六阴爻,并以男子法象乾卦,女子法象坤卦,以乾坤二卦的生养万物之道来取象比类男女一阴一阳的相生相养之道。

《太平经·三者为一家阳火数五诀》中谈及中和的生育观,“故乾坎艮震,在东、北之面,其中和在坎艮之间。阴阳合,生于中央,故凡怀妊者,在头下足上,中腹而居”[1] 2213。

“中和在坎艮之间”为文王后天八卦的中和方位描述。“中和”的基础是《周易》的阴阳之道,它是阴阳统一的最佳状态[10]。此处同样运用了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方式,来阐明怀胎时胎儿处于母亲腹部中央,“中腹而居”的生命状态,以此表达阴阳中和的生育观。

从《周易》的维度看来,“中”即太极,“和”即太和。太极即道之体,太和即道之用[11];从易医的维度看来,“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如此,则生命秉持着一阴一阳的中和之道得以“生生不息”的美好发展下去。

4 存思内修——生命超越之境

《太平经·八卦还精念文》中提出了存思内修的一种方术,指通过入静忆念并想象八卦的卦爻符号形象,从而达到个人意念高度集中的地步,循此以往,则可以获得治病延年、趋吉避凶的养生效果,亦体现了生命个体超越小我从而达到宇宙大我的一种终极生命理想之境。

此等内修术,是对道家自然无为论、先秦以降气论、易纬八卦方位说、《黄帝内经》阴阳五行说和医学知识的糅合与改造[1]1155。这种存思内修的养生之术更多地体现了主体心理作用对生命健康的影响,亦表达了道家对生命最初来源的认识,即“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1]2503。“混沌”即指代先天太极,先天太极是天地万物生化之本,太极生两仪之后,天地万物通过阴阳交合、上下交济之感应、感通机制来产生万事万物[12]。经由追忆思念生命原初混沌不分的形象来暂时忘却一己的忧患得失,返璞归真,从而达到心灵的极度宁静与平和状态。

这种通过存思内修的道教修炼术虽不免有夸大其词的方面,但《太平经·斋戒思神救死诀》认为“八卦乾坤,天地之体也”[1]998,即以八卦的卦象图式模拟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胡孚琛[13]言:“神仙道教在哲学上的前驱,如先秦的老庄学派、燕齐方士之学、汉代道家黄老之学乃至方仙道和早期道教的一些道书,比起中国哲学史上魏晋以前的其他学派,更重视宇宙论的研究,并把气的概念作为自己宇宙论的基本范畴。”

表明了早期道教的功夫修炼术是建立在汉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论知识系统下的产物,若能通过个人存思内修而达到“八卦在内”的效果,则可以获得“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的生命超越感。以此使得生命内在的情意和外在感性的物象相契相合、浑然为一,以有限的象传达无限的意趣,体现出周流不息的生命意识和生生不穷的创造精神[14],从而忘却小我,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宇宙大我生命之境。

5 结语

本文具体阐述了《太平经》中所蕴含的易医思想,更多地体现了汉代象数易学在道教医学中的具体运用。“太平”所指代的天地祥和、万物有序、生命美好状态,又与人们的信仰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社会全体的终极追求[15],从而表达了其天人合一的生命大道理想。

《太平经》的著作者希冀采用汉代象数易学所构建的天人宇宙生成图式来完善自己的太平理想之道,并提出了防微杜渐的生命发展观:“人者,乃象天地四时五行、六合八方相随,而一兴一衰,无有解已也。故当预备之,救吉凶之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理不忘乱,则可长久矣。”[1]999以此挽救东汉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情势,从而获得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虽不免掺杂早期道教封建迷信的色彩,然而“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太平者,以道行”的生命价值理想依旧值得我们后人借鉴与学习。

猜你喜欢

中和太平八卦
太平风俗美
伏羲创八卦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
半碗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