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洪渠水环境整治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2020-12-11尚薇
尚 薇
(深圳市汇泽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0)
1 公明、合水口、上下村排洪渠综合整治工程的必要性
河流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河道综合治理的新要求,借助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契机,深圳市光明区政府提出排洪渠进行综合整治。
2 工程概况
公明排洪渠为茅洲河中游一级支流,始于公明街道后底坑水库,排洪渠及水库上游渠长7.89km,平均纵坡3.0‰,流域面积8.76km2。合水口排洪渠始于公明街道居民区,由南向北穿过合水口社区后最终汇入公明排洪渠。 《可研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公明排洪渠总长度6.26km,合水排洪渠2.12km,上下村排洪渠4.17km,设计防洪标准均为50a一遇,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工程、水质改善工程及景观提升工程,对现状已有的水保措施进行分析,对现状已有水保措施进行补充完善设计,措施布局结合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综合实施[1-2]。
3 工程现状水土保持措施概况及分析
经过对主体设计资料的分析,主体工程设计的措施中具有水土保持作用有河道两侧围栏拦挡,河道内施工围堰导流,河岸边坡防护,裸露地表临时拦挡覆盖,后期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工程等。从水土保持角度对其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评价
续表1 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评价
4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局
4.1 总体布局
在水土流失预测、防治分区、评估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的基础之上,针对各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依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特点、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措施布局遵循以下原则: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与恢复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采取系统性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3]。
4.2 分期、分区防治措施
水力侵蚀为诱发该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因素,因此理顺区域水系,减少裸露面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主体工程的施工工艺分析,在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或对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项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各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存在的潜在水土流失隐患,进行合理的防治分区,并布局各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4.3 防洪工程建设施工期
4.3.1 洪水位以上建设区
在各河段施工区车辆出入口设置各一座移动冲洗设备。通过移动冲洗设备对车辆冲洗后就近排入清淤河道中布设的集水井,对车辆出入口的冲洗设置可以将泥沙控制在施工范围内,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来不及绿化和衬砌的开挖、回填裸露面,雨天前采用土工布覆盖,覆盖土工布四周及每隔 15m 设置砂袋进行压头,避免风吹和径流破坏覆盖。
清理临时设施,结合主体设计进行驳岸景观绿化。
4.3.2 洪水位以下建设区
施工期间应注意天气动态避免在雨天施工,河堤和截污管施工时,主体设计每 200m 为一个施工段,在河槽内设置纵横向施工围堰进行分幅、分段施工。围堰是主要的河道水土流失防治设施, 河槽内水土流失可由围堰完全控制,但工程施工在围堰内会产生大量泥沙;因此,设计在各施工段下游末端布设集水井(0.8m×0.8m底 1.6m×1.6m 顶×0.8m 深),根据集水井在河道两岸布设移动沉砂池,用于收集施工区域内集水和沉淀泥沙,集水采用水泵抽排至移动沉沙池中,经沉淀后就近排入河道或现状雨水管网内;施工结束后填埋集水井,恢复河底。拆除围堰土方含水量较高, 清挖时先要除水后再装运,运输车辆底部铺设土工布,顶部加盖密封,防止围堰拆除、运输对沿途造成二次水土流失[4]。
对清挖淤泥必须进行除水、除臭和除毒处理,运输过程中要采用密闭车厢的运输车拉运,防止运输过程对沿线造成污染和水土流失。
4.4 重建岸墙段防洪工程区
各河段施工区车辆出入口设置各一座移动冲洗设备。
河道两侧有一定集雨的河段,施工围栏内侧设置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沿线和出口设置沉砂池。施工围栏、沉砂池、移动冲洗设备可以将泥沙控制在施工范围内,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主体设计每 200m 为一个施工段,各施工段下游末端布设集水井(0.8m×0.8m底 1.6m×1.6m 顶×0.8m 深),根据集水井在河道两岸布设移动沉砂池,收集施工区域内集水和沉淀泥沙,集水采用水泵抽排至移动沉沙池中,经沉淀后就近排入河道或现状雨水管网内;施工结束后填埋集水井,恢复河底。
来不及绿化和衬砌的开挖、回填裸露面,雨天前采用土工布覆盖,覆盖土工布四周及每隔 15m 设置砂袋进行压头,避免风吹和径流破坏覆盖[5]。
开挖多余土方及时运至指定弃渣场集中堆放。弃土、弃渣运输过程中要采用密闭车厢的运输车拉运,防止运输过程对沿线造成污染和水土流失。
清理临时设施,结合主体设计进行驳岸景观绿化。
4.5 截污管线施工区
结合截污管沟的敷设,在管沟开挖低洼处布设集水井,方便管沟内汇水的抽排,每次降雨过后,对集水井采用抽排的方式抽排至区内移动沉沙池内,经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集水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要求在低洼处,临近排水接入口位置。
来不及绿化和衬砌的开挖、回填裸露面,雨天前采用土工布覆盖,覆盖土工布四周及每隔 15m 设置砂袋进行压头,避免风吹和径流破坏覆盖。
4.6 施工营地区
沿施工围栏内侧布设排水沟(0.4m×0.4m),用于收集区内地表区汇水,排水沟出口设置沉砂池,雨水经过沉淀过滤后就近排入排洪渠中。
施工材料可集中堆放在建筑施工区周边空旷区域,方案要求施工材料应分类堆放。对于易产生水土流失的施工材料应采取周边布设拦挡,并采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具体布置如下:
1)堆放的施工所需材料在暴雨季节及雨天用土工布整个覆盖起来,用竹签等把土工布固定住,避免因雨水直接冲刷土体形成水土流失。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搭建顶棚的形式堆放,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更佳。
2)待主体工程完工后,应将项目区内的临时堆料区进行拆除,清理区域内的建筑及生活垃圾。
4.7 淤泥转运场区
目前宝安一号底泥场收纳能力有限,公明排洪渠、合水口排洪渠、上下村排洪渠清除底泥需要临时堆放场地以进行中转。临时底泥堆放场位于公明排洪渠右岸,总占地面积33057m2。
堆放前,沿四周布设施工围栏(主体设计),根据施工围栏设置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出口设置沉砂池,雨水经过沉淀过滤后就近排入排洪渠水中。在堆放场车辆出入口出设置移动冲洗设备,对出入车辆进行冲洗。堆放期间,准备足够土工布对堆放表面进行全面覆盖,覆盖土工布四周和表面每隔 15m 设置 1 道砂袋进行压顶,避免风吹和雨水径流破坏覆盖。
结合河道治理的整体布局,进行覆土整地,植乔木草进行景观绿化。
4.8 堤岸复绿区
对上、中游混凝土挡墙沿线设置花槽、人行道边种植绿篱;下游混凝土挡墙沿线设置花槽、人行道边种植绿篱,梯形坡岸进行植草绿化,防护栏后及人行道两岸种植绿篱。
来不及绿化的裸露面,雨天前采用土工布覆盖,覆盖土工布四周及每隔 15m 设置砂袋进行压头,避免风吹和径流破坏覆盖。
4.9 植被恢复期
场地内已基本无水土流失产生;苗木栽植后应加强抚育管理,通过人为的措施创造比较优越的环境,以满足苗木幼树对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和空间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5 结 语
综上所述, 对河道沿线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用地规划,针对工程的特点,提出适合工程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起到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