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胆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
2020-12-11龙太荣
龙太荣
(广东省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本研究用针刺治疗胆结石术后胃肠紊乱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6例,均为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45±8.23)岁,病程5~10个月、平均(7.23±2.30)个月,结石大小(1.36±1.22)cm,手术时间(88.67±25.74)min。对照组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23±7.89)岁,病程5~10个月、平均(7.23±2.30)个月,结石大小(1.37±1.19)cm,手术时间(87.56±25.68)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要症状表现为泄泻、下利、腹满胀痛、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薄白,神疲体倦,食少不化,脉沉细等。
西医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两肋与胃脘部窜痛、胀闷、反复发作咽部异物感、连续性嗳气以及胃内不适感,口苦、口干、胸闷、厌食、恶心等。
纳入标准:符合胆结石标准,具有手术指征并且伴有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未伴有其他重大疾病,年龄18~8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确诊结果不明确,伴有精神疾病以及语言障碍类,年龄小于18周岁或大于80周岁,妊娠或哺乳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胆结石手术。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和健康教育等。术后常规处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对症治疗、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指导等。对症治疗主要包括应用抗生素、补液、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术后常规处理需进行肛门排气,并洁达甘油灌肠,直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饮食指导过程中,结合术后胃肠功能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术后常规处理过程中展开心理指导,包括术后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取上巨虚、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消毒后以单手进针方法泻法行针20s,留针20~35min,每4~15min行针1次,每日1次,直至排气排便为止。
3 观察指标
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
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4 疗效标准
治愈:手术后在1天内排便、排气,肠鸣音4~6次/min,饮食、腹部以及排气正常。好转:手术后2天排便、排气,肠鸣音1~3次/min,进食伴有轻腹部微隆起,排气正常。显效:手术后3天排便、排气,肠鸣音0~3次/min,不进食或饮用流食,腹部有隆起。无效:手术3天后无排气,无肠鸣音,出现恶心、呕吐、腹胀。
5 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min,±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min,±s)
组别 例 首次排便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 23 60.02±11.24 16.54±2.22 34.12±4.65对照组 23 69.54±16.87 18.35±3.12 51.21±9.78 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非常满意20例,满意2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5.65%;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8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78.26%。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 论
胆结石术后胃肠紊乱主要因手术前后禁食、渗血渗液、腹腔内粘连以及麻醉等,进而出现腹痛、腹胀等。
中医认为,术后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脾胃运化不利,传化、通降失司。治应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
针刺治疗胆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