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效果评价

2020-12-11白建平卢丽萍夏本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肌层内镜病理

王 鑫,白建平,卢丽萍,夏本林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云南 蒙自 661100)

黏膜下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机体健康,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消除病灶、确保患者机体健康的关键[1]。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技术条件,以往临床中多使用常规内镜治疗方式[2]。然而通过临床研究与观察显示,常规内镜较难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与壁外压迫进行有效的鉴别,同时也无法有效的明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与性质,因此需要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检查诊断[3-4]。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目前临床中多使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对黏膜下肿瘤类型进行鉴别诊断,从而能够采取对应的方式进行治疗,最终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5]。本文将探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胃粘膜下肿瘤患者,共80 例,男女例数分别为49 例与31 例,平均年龄为(54.2±4.9)岁。

1.2 纳入标准

①均为疑似胃粘膜下肿瘤;②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且均获得家属的完全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患者;②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

1.4 方法

术前需要为患者做好充分准备,并且需要告知患者在进行手术前7d 内禁止使用抗血小板、抗凝剂等药物,术前8h 需要使患者禁食禁水,并且需要辅助患者做好凝血功能的相关检查;手术前操作人员还需要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告知其手术过程中与手术后可能会发生的适应症及并发症,以便能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了解,从而能够使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内镜治疗主要包括如下方式,即高频电切除术、黏膜剥离术、黏膜切除术与圈套结扎术。在进行手术前,需要使用超声内镜对患者进行检查,以便能够选择适宜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

(1)高频电切除术。高频电切除术的主要适应症为向腔内生长的肿瘤,并且黏膜肌层或下层存在显著突出的情况。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使用透明帽对患者的肿瘤病灶予以负压吸引,之后使用橡皮圈对病灶予以结扎,最后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方式对肿瘤息肉予以切除。

(2)黏膜剥离术。黏膜剥离术的主要适应症为位于黏膜肌层或下层的肿瘤病灶,并且肿瘤的直径为2 ~3cm。在手术前操作人员主要使用超声内镜对患者的腔内生长的肿瘤情况进行观察,之后使用氩刀定位肿瘤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后于黏膜下层为患者注射3 ~5ml 的甘油果糖(国药准字H20053811,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250ml:甘油25g,果糖12.5g,氯化钠2.25g),之后使用HOOK 刀对定位处周围的黏膜予以环形切割,直至肿瘤病灶被完全剥离。

(3)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的主要适应症为位于黏膜肌层或下层,且基地处交宽的肿瘤病灶。在手术前操作人员主要使用超声内镜对患者的腔内生长的肿瘤情况进行观察,之后使用氩刀定位肿瘤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后于黏膜下层为患者注射3 ~5ml 的甘油果糖,之后使用HOOK刀对定位处周围的黏膜予以环形切割,使用圈套器将病灶部位套住,最后使用电凝方式对肿瘤病灶进行切除。

(4)圈套结扎术。圈套结扎术的主要适应症为固有肌层有肿瘤或该患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进行手术前操作人员使用胃镜对肿瘤病灶之间进行切除,使用透明帽对患者的肿瘤病灶予以负压吸引,直至能够使用橡皮圈将肿瘤病灶完全台上,从而完成结扎,以便能够使病灶处肿瘤形成人工亚蒂息肉。

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提取患者的标本并制成切片,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同时在手术结束后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告知患者可食用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1 个月后对患者予以胃镜复查。

1.5 观察指标

①内镜治疗方式情况;②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结果情况。

2 结果

2.1 内镜治疗方式情况

通过内镜检查结果可知,12 例患者采取高频电刀治疗方式,占比15.00%;7 例患者采取黏膜剥离术治疗方式,占比8.75%;16 例患者采取黏膜切除术治疗方式,占比20.00%;45 例患者采取套扎治疗方式,占比56.25%,具体见表1。

表1 内镜治疗方式情况(例)

2.2 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结果情况

本研究随机挑选30 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查与病理检查,超声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性质的符合率为93.33%(28/30,其中囊肿、异位胰腺各存在1 例错误),来源层次符合率为95.00%(19/20,其中黏膜肌层存在1 例错误),具体见表2、表3。

表2 超声内镜诊断和病理与免疫组化检查诊断结果比较(例)

表3 超声内镜检查和病理来源层次比较(例)

3 讨论

黏膜下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消除病灶的关键[6]。以往临床中多使用常规的内镜检查治疗方式,但由于无法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因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临床中多使用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方式,在超声内镜的辅助下能够对病灶与腔壁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观察,并且能够对消化道管壁的结构进行明确,包括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与浆膜层,同时使用超声方式能够对组织学结构与层次结构之间回声特点进行明确,从而能够对病灶与其消化道内壁情况进行准确了解,进而能够获得准确的判断结果[7-8]。依据本研究的结果可知,术后通过超声内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可知,符合率为93.33%,来源层次符合率为95.00%,由此提示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超声内镜辅助下行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黏膜下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操作人员依然需要加强研究,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以便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效果。

猜你喜欢

肌层内镜病理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