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2020-12-11林燚侨刘祥治
林燚侨,刘祥治
(潮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 潮州 521000)
膝关节损伤是体育运动过程中造成的膝关节接触性、非接触性损伤,包括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肌腱断裂、髌骨脱位及膝关节韧带损伤等膝关节损伤疾病[1]。该病好发于体力劳动者与运动员,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目前主要采用常规CT、X 线片对膝关节外伤患者进行检查,但以上两种检查方式无法清晰的显示出膝关节骨折、膝关节脱位等损伤,在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骨挫伤等方面的临床效果不理想。据研究[2],核磁共振可清晰的显示出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等体层图像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资料,以进一步明确损伤性质。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对其进行诊断,现在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研究对象为40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为我院在2019年3 月至2020 年3 月之间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20)之中,男性共有13例,女性则为7 例,其年龄为11 ~66 岁,平均年龄为(38.25±4.56)岁,其中交通事故伤8 例,运动损伤7 例,意外扭伤3 例,其他2 例;观察组(n=20)之中,男性共有12 例,女性则为8 例,其年龄为11 ~66 岁,平均年龄为(38.45±4.34)岁,其中交通事故伤9 例,运动损伤6 例,意外扭伤3 例,其他2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致伤原因等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存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的高情况;②患者存在功能性障碍、运动后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③患者可积极配合完成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幽闭恐惧症者;②装有金属假肢者;③病情危重患者;④体内存在金属物者;⑤存在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不能积极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行CT 检查, 仪器为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 西门子CT 诊断仪,检查过程中将膝关节略微垫高,并保持弯曲状态,根据定片位置施行CT扫描检查,最后针对CT 扫描范围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检测仪为飞利浦Ingenuity Flex,设备编号69236840。取患者仰卧位,对其冠状位T2,矢状位T1,T2,T2-SPAIR 抑脂,横断位T2,T2-rad 进行检查。矢状面参数T1WI、T2WI 的TR 分别设置为17ms、400ms,T1WI、T2WI 的TE 设置为300ms、44.3/ms。冠状位参数T2WI 的TE、TR 设置为4000ms、102/ms,层厚、层间距分贝设置为5mm、0.5mm,FOV 设置为16 ~20cm。对矢状面、交叉韧带进行扫描时,注意需保持其平行。检查过程中需合理调整膝关节不同位置,以便更好的总不同方面实行检查。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检出结果,包括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与韧带损伤。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均录入Excel 表格,采用SPSS21.0整合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描述为(±s),而计数资料则用卡方检验,描述为(%)。经统计学处理,最终结果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比对照组检出率70.0%(14/20),观察组检出率95.0%(19/20)明显更高,组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细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关节损伤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由于人体结构比较复杂,外力作用下极易损伤,膝关节损伤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损伤[3]。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的屈曲关节,运动过程中极易造成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撕裂、急性滑膜炎等关节损伤,受伤后膝关节伸不直、剧痛、肿胀以及关节内出血,为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4]。有效的治疗可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同时加快膝关节恢复的速度。在开始治疗之前必须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
临床上膝关节损伤患者多采用CT 扫描、X 线片等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但上述检测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本无法达到膝关节诊治的要求[5]。其中CT 扫描为临床常见检查方式,但其具有一定片面性,可对粉碎性骨折、骨折线、骨折错位等进行有效诊断,但不可准确诊断出关节腔内具体情况,同时不可将半月板损伤前后角度准确区分出来,所以运用该方法无法针对软骨损伤、韧带损伤等进行有效诊断。相关研究显示[6],在戏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为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该诊断方法需借助于仪器的不同参数、脉冲顺序,使图像对比度得到提升。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临床诊断时,T1WI 信号可将患者膝关节解剖结构清晰的显示出来,同时该信号与T2WI 信号结合后,即可准确反应出膝关节损伤与严重程度,同时运用STIR 手段,可清晰显示出骨髓中的高脂肪信号,从而更为清晰的观察患者的骨髓病变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为不同方位成像进行支持,即在检查过程中不需改变患者的体位,可运用磁场调节的方式,从不同剖面观察病灶位置,从而更好的显示出膝关节损伤情况[7-8]。
此次研究中共从我院选取膝关节损伤患者40 例,将其分为不同组别之后,对照组患者采用CT 扫描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提示,核磁共振技术的临床诊断结果明显优于CT 检查。CT 检查是现阶段膝关节损伤临床诊断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CT 扫描可全面显示出粉碎性骨折、骨折错位以及局部软组织肿胀等情况,但却很难显示出骨碎片进入关节腔之中的情况,同时CT 检查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对肌腱、滑膜与软骨结构显示欠佳上,无法有效区分半月板的前后角。但是运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使以上不足得到有效弥补,有研究认为,核磁共振技术在软骨损伤、隐匿性骨髓挫伤以及关节周围韧带等情况的观察上可显示出明显优势。从临床研究中可以发现,在膝关节损伤临床诊断中,核磁共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节仪器相关参数与脉冲顺序,T1WI 信号可显示出患者膝关节的解剖结果,将其与T2WI 信号结合之后,可以将膝关节损伤的整体状况都反应出来,同时运用STIR 手段还可以对骨髓病变情况进行清晰的观察,此外,还法还可以实现多方面成像。从此次研究可以看出,核磁共振技术不仅诊断准确率高,而且操作简单,还可以从不同方面实现成像,为医务人员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诊断,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其诊断准确率,同时还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膝关节损伤的具体情况,因此,建议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应用。